欢迎来到国家规划重点课题数据中心!
课题中心

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实践路径探索

来源:国家规划重点课题数据中心 发布时间:2023-05-21 浏览次数:

一、课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党史学习教育,不仅是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阵地,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历史使命。将党史学习教育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课,不仅能够丰富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增强其时代性和针对性,还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历史使命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探索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实践路径,对于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 国内研究现状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一方面,研究者们从理论层面探讨了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融入思政课的可行性,强调了党史学习教育在培养大学生历史意识、政治认同和文化自信方面的独特价值。另一方面,一些高校和思政课教师也在实践中进行了积极探索,尝试将党史故事、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融入思政课堂,通过案例教学、情景模拟、互动讨论等方式,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然而,目前的研究和实践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融入方式单一、教学内容碎片化、教学效果评估体系不完善等。

2. 国外研究现状

虽然国外没有直接关于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研究,但他们在历史教育、公民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国家普遍重视历史教育在培养学生国家认同感、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自信方面的作用,通过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学方法创新等多种途径,将国家历史、民族文化、价值观念等融入教育体系。这些经验和做法为我们探索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三、研究目的与内容

1.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实践路径,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践探索相结合的方式,构建一套科学、系统、有效的融入策略和方法体系,以期达到以下目标:一是增强思政课的时效性和针对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二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政治认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和民族观;三是促进思政课教学内容的丰富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提高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2. 研究内容

(1) 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的理论基础:分析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融入思政课的理论依据,明确融入的目标、原则和要求。

(2) 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的现状分析: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课堂观察等方法,收集和分析当前高校思政课在融入党史学习教育方面的现状、问题和挑战。

(3) 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的实践路径探索:结合国内外相关经验和做法,探索适合我国高校的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的实践路径,包括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应用、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完善等方面。

(4) 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的案例分析:选取典型高校和思政课教师作为案例,分析其融入党史学习教育的具体做法、成效和经验教训,为其他高校提供可借鉴的参考。

(5) 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的策略建议:基于理论分析和实践探索,提出促进党史学习教育有效融入思政课的策略建议,包括政策支持、师资培训、教学资源开发等方面。

四、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访谈、课堂观察、案例分析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

(1) 文献研究:系统梳理国内外关于党史学习教育、高校思政课、历史教育等方面的文献,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和方法借鉴。

(2) 问卷调查:设计问卷,对高校思政课教师和学生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的认知、态度和需求。

(3) 访谈:选取部分高校思政课教师、学生管理工作者、专家学者等进行深度访谈,获取更详细、深入的信息和观点。

(4) 课堂观察:走进高校思政课堂,观察教师在融入党史学习教育方面的具体做法和学生的学习反应。

(5)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高校和思政课教师作为案例,进行深入剖析,提炼成功经验和做法。

2. 技术路线

(1) 理论构建:基于文献研究,构建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的理论框架。

(2) 现状调研: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课堂观察等方法,收集和分析现状数据。

(3) 路径探索:结合国内外相关经验和做法,探索适合我国高校的融入路径。

(4)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剖析,提炼成功经验和做法。

(5) 策略建议:基于理论分析和实践探索,提出促进融入的策略建议。

(6) 成果总结:撰写研究报告,总结研究成果,提出未来研究方向。

五、预期成果与创新点

1. 预期成果

(1) 研究报告:形成一份全面、系统的研究报告,涵盖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的理论基础、现状分析、路径探索、案例分析和策略建议等方面。

(2) 融入策略与方法体系:构建一套科学、系统、有效的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的策略和方法体系。

(3) 教学资源库:开发一套包含党史故事、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素材的教学资源库,为思政课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4) 培训材料:编制一套针对思政课教师的培训材料,包括培训课程、教学案例、教学技巧等,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2. 创新点

(1) 理论创新:在理论上深入探讨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构建了融入的理论框架和评价体系。

(2) 实践创新:在实践中探索了适合我国高校的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的路径和方法,形成了具有可操作性和推广价值的策略和方法体系。

(3) 资源整合创新:整合了丰富的党史学习教育资源,开发了教学资源库和培训材料,为思政课教师提供了便捷的教学支持。

六、研究计划与进度安排

1. 准备阶段(第1-2个月):完成文献综述、研究方案设计、问卷编制等前期准备工作。

2. 现状调研阶段(第3-4个月):开展问卷调查、访谈、课堂观察等现状调研工作,收集和分析数据。

3. 路径探索阶段(第5-6个月):结合国内外相关经验和做法,探索适合我国高校的融入路径,形成初步的策略和方法体系。

4. 案例分析阶段(第7-8个月):选取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剖析,提炼成功经验和做法,进一步完善策略和方法体系。

5. 策略建议与成果总结阶段(第9-15个月):基于理论分析和实践探索,提出促进融入的策略建议,撰写研究报告,总结研究成果。

6. 成果推广与应用阶段(第16-20个月):将研究成果推广应用到部分高校进行试点,收集反馈意见,进一步完善和推广研究成果。

七、经费预算与资源需求

1. 经费预算

(1) 文献购置费:用于购买相关书籍、期刊文章等文献资源。

(2) 问卷调查费:用于设计、印刷和分发问卷,以及数据分析软件购置费。

(3) 访谈与课堂观察费:用于访谈和课堂观察的交通费、住宿费、餐饮费等。

(4) 教学资源开发费:用于教学资源库的开发和维护费用,包括素材收集、编辑、制作等。

(5) 培训材料编制费:用于编制培训材料的印刷费、编辑费等。

(6) 会议与差旅费:用于参加学术会议、研讨会等活动的交通费、住宿费、注册费等。

(7) 其他费用:包括设备购置费、资料复印费、通讯费等。

2. 资源需求

(1) 人力资源:组建跨学科研究团队,包括党史专家、思政课教师、教育技术专家等。

(2) 教学资源:需要丰富的党史学习教育资源,包括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党史故事等素材。

(3) 技术资源:需要配备必要的教学设备和软件,如多媒体教学设备、数据分析软件等。

(4) 合作资源:需要与高校、研究机构、政府部门等建立合作关系,共享资源和经验。

八、风险管理与应对措施

1. 数据收集风险:问卷调查和访谈可能受到样本选择、问卷设计、访谈技巧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数据收集不准确或不全面。应对措施是加强问卷设计和访谈技巧的培训,提高数据收集的质量和效率。

2. 实践探索风险:在实践中探索融入路径和方法时,可能受到学校政策、教师素质、学生需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实践效果不佳。应对措施是加强与学校的沟通和协作,争取政策支持;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深入了解学生需求,因材施教。

3. 成果推广风险:研究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可能受到学校政策、教师接受程度、学生反馈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推广效果不佳。应对措施是加强与学校的合作和沟通,争取政策支持;通过培训、研讨会等方式,提高教师对研究成果的认可度和接受程度;及时收集学生反馈意见,不断优化和完善研究成果。

4. 经费与时间风险:研究过程中可能面临经费不足和时间紧迫的问题。应对措施是合理规划经费使用,争取多渠道资金支持;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和时间表,确保各阶段任务按时完成。

九、结论与展望

本研究旨在探索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实践路径,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践探索相结合的方式,构建一套科学、系统、有效的融入策略和方法体系。预期研究成果将为高校思政课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便捷的教学支持,提升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未来,我们将继续关注党史学习教育的新动态和新要求,不断优化和完善研究成果;同时,加强与高校、研究机构、政府部门等的合作与交流,推动研究成果的广泛应用和深入发展,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