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国家规划重点课题数据中心!
课题中心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微课视频运用的策略

来源:国家规划重点课题数据中心 发布时间:2023-05-17 浏览次数:

一、课题的提出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1 国外研究现状

2008年美国戴维·罗斯提出“微课程”理念以来,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逐渐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推广和应用。戴维·罗斯将建构主义方法转化为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并在学院内部进行了实践。这一理念强调学习的灵活性和个性化,满足了现代学习者对高效、便捷学习方式的需求。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微课在国外教育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许多高校和教育机构利用微课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微课以其短小精悍、重点突出、便于传播等特点,成为辅助教学的重要手段。

1.1.2 国内研究背景

在我国,微课的研究和应用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2011年,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的胡铁生老师率先提出并定义了“微课”概念,这一创新理念迅速得到了教育部门的认同和推广。同年4月,教育部门首次向全市教师征集微课作品,拉开了我国微课发展的序幕。

2012年秋季开始,教育部面向全国中小学举行微课作品评选大赛,进一步推动了微课在教育领域的普及和应用。微课以其独特的教学优势,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师将微课引入课堂,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生动、活泼。

1.2 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微课的运用具有显著的意义和价值。一方面,微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成绩。另一方面,微课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和专业发展。

然而,如何有效地将微课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相融合,如何选择合适的微课内容,如何设计科学合理的微课教学策略,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本课题旨在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探索,提出一套适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微课视频运用策略,为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供有力支持。

二、课题理论依据

2.1 微课的概念及特点

微课是一种以短小精悍的视频形式呈现的教育课件,通常时长在5-8分钟左右。它具有以下特点:

1. 短小精悍:微课视频时长较短,内容精炼,便于学生集中注意力学习。

2. 重点突出:微课视频针对某一知识点或技能进行讲解,重点突出,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3. 便于传播:微课视频可以在互联网和移动设备上自由传播,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

4. 形式多样:微课视频可以采用动画、实物演示、讲解等多种形式,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2.2 学习理论支持

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微课视频通过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

2. 认知负荷理论:认知负荷理论认为人的工作记忆容量有限。微课视频通过精简内容和优化呈现方式,降低学生的认知负荷,提高学习效率。

3. 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智能强项和弱项。微课视频可以针对不同智能类型的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方式,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三、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及微课的解决策略

3.1 教学中的常见问题

3.1.1 学习兴趣不足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足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传统教学模式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培养。这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影响了学习效果。

3.1.2 重结果记忆,轻思维发展

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学生的结果记忆,而忽视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这主要体现在注重公式、定理的背诵和题海战术上。这种做法容易使学生陷入机械操作的误区,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3.1.3 对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难以把握概念的本质。这主要是由于教师对概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有效的概念教学方法导致的。

3.2 微课的解决策略

3.2.1 激发学习兴趣

微课视频通过丰富的动画、实物演示和讲解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同时,微课视频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3.2.2 促进思维发展

微课视频针对某一知识点或技能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此外,微课视频还可以提供拓展性的学习资源和问题,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

3.2.3 深化概念理解

微课视频通过直观的动画演示和详细的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概念的本质和内涵。同时,微课视频可以提供丰富的实例和应用场景,使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巩固和深化对概念的理解。

四、研究目的和内容

4.1 研究目的

本课题旨在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探索,提出一套适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微课视频运用策略。这些策略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成绩;同时,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和专业发展。

4.2 研究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小学数学微课教学的理论基础和相关研究综述:梳理和分析国内外关于微课教学的理论基础和研究现状,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2. 小学数学微课视频的运用现状调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微课视频的运用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3. 小学数学微课视频运用策略的设计与实践:根据调查结果和理论分析,设计一套适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微课视频运用策略,并在实际教学中进行实践探索。

4. 小学数学微课视频运用策略的效果评估:通过对比实验、问卷调查等方式,评估微课视频运用策略的教学效果,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五、研究方法及步骤

5.1 研究方法

本课题采用实证研究法,结合问卷调查、访谈、观察法、实验法等多种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具体方法如下:

1. 问卷调查法:设计问卷对小学数学教师和学生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微课视频的运用情况和看法。

2. 访谈法:选取部分教师和学生进行深入访谈,了解他们在微课视频运用中的具体做法和经验。

3. 观察法:深入课堂观察微课视频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情况,记录学生的学习表现和反应。

4. 实验法:选取部分班级进行微课视频运用策略的对比实验,评估教学效果。

5.2 研究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1. 准备阶段:收集相关文献资料,明确研究目的和内容,制定研究计划和方案。

2. 调查阶段: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微课视频的运用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3. 设计阶段:根据调查结果和理论分析,设计一套适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微课视频运用策略。

4. 实践阶段:在实际教学中进行微课视频运用策略的实践探索,记录学生的学习表现和反应。

5. 评估阶段:通过对比实验、问卷调查等方式,评估微课视频运用策略的教学效果,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6. 总结阶段:整理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进行成果展示和交流。

六、预期研究成果

本课题的预期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掌握小学数学微课视频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方式: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探索,提出一套适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微课视频运用策略。

2.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率:通过微课视频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成绩;同时,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和专业发展。

3. 为小学数学教育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可以为小学数学教育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小学数学教育的创新和发展。

七、研究的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具有以下意义:

1. 丰富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和形式:通过微课视频的运用,可以丰富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和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效率:微课视频具有短小精悍、重点突出等特点,能够帮助学生快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3. 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和专业发展:通过微课视频的运用实践,教师可以不断总结经验和方法,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

4. 推动小学数学教育的创新和发展: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可以为小学数学教育的创新和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小学数学教育的不断进步。

本报告详细阐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微课视频运用的策略研究的背景、意义、内容、方法、步骤以及预期研究成果等方面。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探索,我们期望能够提出一套适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微课视频运用策略,为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率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