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国家规划重点课题数据中心!
课题中心

中职数学与专业课程融合教学的路径与方法研究

来源:国家规划重点课题数据中心 发布时间:2023-03-11 浏览次数: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一)选题背景

在中职教育体系中,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然而,传统的中职数学教学往往与专业课程脱节,导致学生难以理解数学知识在专业领域中的应用价值,学习积极性不高,数学教学效果不佳。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对中职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专业技能,还要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探索中职数学与专业课程融合教学的路径与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选题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有助于打破传统学科界限,将数学知识与专业课程紧密结合,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同时,也有助于推动中职数学教学改革,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为中职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本课题旨在探索中职教育中数学与专业课程深度融合的创新教学模式,通过系统研究实现以下核心目标:

1. 教学模式创新深入研究数学学科与各专业课程的内在联系,探索建立"以专业需求为导向、以数学应用为核心"的新型教学模式,打破传统学科壁垒,实现数学知识与专业技能的有机融合。

2. 评价体系构建开发科学、全面的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包含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的多维度评估机制,为融合教学的质量监控和改进提供依据。

3. 学习效能提升通过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创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动力,培养其运用数学思维解决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数学素养与职业能力的协同发展。

4. 教学质量优化提升数学教学的职业针对性和实用性,增强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最终实现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全面提升,为其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研究内容

为实现上述目标,本课题将重点开展以下五个方面的研究:

1. 现状调研与分析采用混合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课堂观察等手段,全面考察当前中职数学与专业课程教学的融合现状。重点分析教师的教学理念、课程设计能力,学生的学习动机、知识迁移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关键问题,为后续研究提供现实依据。

2. 理论基础研究系统梳理职业教育理论、数学教育理论及跨学科教学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深入研究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理论、情境学习理论等在融合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构建本研究的理论框架,指导实践探索。

3. 教学方法创新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如机械、电子、建筑、财经等),开发针对性的融合教学策略。重点探索基于真实工作情境的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研究任务驱动式、问题导向式等教学方法在融合教学中的实施路径和操作要点。

4. 教学模式构建设计"专业引领、数学支撑"的融合教学模式,包括:制定与专业标准相衔接的教学目标;开发模块化、项目化的融合教学内容;设计"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过程;建立多元参与的教学评价机制,形成可推广的标准化教学方案。

5. 评价体系开发构建包含四个维度的综合评价体系:知识掌握维度评估数学概念与专业知识的融合程度;能力发展维度考察问题解决与实践应用能力;学习过程维度关注学习态度与参与度;教学效果维度评价目标达成与职业素养提升。开发相应的评价工具和实施策略。

三、研究方法与步骤

(一)研究方法

1. 文献研究法:通过广泛查阅国内外关于中职数学与专业课程融合教学的相关文献资料,系统地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主要理论观点、实践案例以及发展趋势。这一方法旨在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参考依据。具体而言,利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权威学术数据库,以“中职数学”、“专业课程融合教学”等为关键词,筛选近十年来的学术论文、学位论文、研究报告及政策文件等,对这些文献资料进行深入细致的梳理、分析和归纳

2. 调查研究法: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中职学校的教师和学生进行深入调查,以全面了解中职数学与专业课程融合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问卷调查将针对教师和学生分别设计,涵盖融合教学的认知程度、实施情况、效果评价及改进建议等方面,通过线上问卷平台和线下实地发放两种方式收集数据。访谈则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教师和学生进行深度交流,进一步挖掘融合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挑战及成功经验。

3. 行动研究法:在中职学校的教学实践中,运用所探索的融合教学路径与方法进行教学实践,通过不断地反思和改进,探索适合中职数学与专业课程融合教学的有效模式和方法。行动研究法强调研究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本课题将选取部分专业课程作为试点,将数学知识点有机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通过教学实验、教学观摩、教学反思等环节,不断优化融合教学策略,提升教学效果。

4. 案例研究法:选取中职学校的典型专业和课程,进行案例研究,深入分析融合教学的实施过程和效果,总结经验教训,为推广融合教学提供实践依据。案例研究将重点关注融合教学的具体实施步骤、教学方法、教学资源配置、教学效果评估等方面,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案例的异同点,提炼出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融合教学模式和方法。

(二)研究步骤

1. 准备阶段(1-4个月

· 组建课题研究团队,明确团队成员的分工。

·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进行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 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

2. 调查研究阶段(5-8个月

· 设计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

· 对中职学校的教师和学生进行调查,了解中职数学与专业课程融合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 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撰写调查报告。

3. 实践探索阶段(9-13个月

· 根据调查结果,结合中职各专业的特点和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探索中职数学与专业课程融合教学的路径和方法。

· 在中职学校的教学实践中,运用所探索的融合教学路径与方法进行教学实践,不断地反思和改进。

· 选取典型专业和课程进行案例研究,总结融合教学的经验教训。

4. 模式构建与评价体系研究阶段(14-22个月

· 在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构建中职数学与专业课程融合教学的模式。

· 建立中职数学与专业课程融合教学的评价体系。

· 对融合教学的模式和评价体系进行实践验证和完善。

5. 总结推广阶段(23-28个月

· 对课题研究进行全面总结,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

· 整理课题研究的相关成果,包括教学案例、教学课件、教学评价方案等。

· 在中职学校范围内推广课题研究成果,促进中职数学与专业课程融合教学的普及和提高。

四、预期成果与创新点

(一)预期成果

1. 研究报告 撰写《中职数学与专业课程融合教学的路径与方法研究》研究报告,总结课题研究的过程、方法、结果和结论。

2. 教学案例集 整理中职数学与专业课程融合教学的典型案例,形成教学案例集,为中职数学教师和专业课程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3. 教学课件和教学评价方案 开发中职数学与专业课程融合教学的课件和教学评价方案,为融合教学的实施提供具体的教学资源和评价工具。

(二)创新点

1. 教学理念创新 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树立“以专业需求为导向,以数学知识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将数学知识与专业课程有机融合,实现数学教学与专业教学的相互促进。

2. 教学方法创新 采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将数学知识融入到专业项目、案例和任务中,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3. 教学模式创新 构建中职数学与专业课程融合教学的新模式,包括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评价的实施等方面,为中职数学与专业课程融合教学提供可操作的教学范式。

五、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一)理论基础可行

本课题研究建立在坚实的理论基础之上,具有充分的理论可行性:

1. 职业教育理论支撑现代职业教育理论强调能力本位和工作过程导向,这为数学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提供了方向性指导。特别是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理论,为构建专业情境下的数学教学模式提供了方法论基础。

2. 数学教育理论支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知识的情境性和应用性,与融合教学的理念高度契合。数学核心素养理论明确了数学教育的价值取向,为确定融合教学目标提供了理论依据。

3. 跨学科教学理论借鉴学科交叉融合理论、STEAM教育理念等为打破学科壁垒提供了理论参考。国内外在学科融合教学方面的丰富研究成果,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模式。

(二)实践条件可行

本课题具备良好的实践研究条件,具体表现在:

1. 研究团队优势团队成员既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又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能够保证研究的专业性和实效性。

2. 学校支持保障学校高度重视教学改革研究,为本课题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学校实训基地、信息化教学平台等硬件设施完善,为融合教学实践创造了良好条件。

3. 教学实践基础研究团队前期已在部分专业开展数学与专业课程融合的初步探索,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相关专业教师对融合教学改革具有较高积极性,为课题实施提供了人力保障。

(三)时间安排可行

本课题研究计划在[具体时长]内完成,研究步骤明确,时间安排合理,各阶段的研究任务具有可操作性,能够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