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是指个体在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生活情境时,能够综合运用特定学习方式所孕育出来的跨学科观念、思维模式和探究技能,以及结构化的跨学科知识和技能,包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内的动力系统。在分析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交流结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性品质。这一概念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前副总编辑、教育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修订组首席专家朱明光提出。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是经历了特定学习方式后形成的学科观念、思维模式和探究技能,以及结构化的跨学科知识和技能。新一轮高中课程标准强调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体系建设,主要包括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四个要素。
培养机制是指在培养过程中探索其内部组织和运行变化的规律,遵循相应的规律和采用相关的手段,以实现特定的目标。在本研究中,指在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实践中,采取多种切实可行且符合规律的教学手段和方式,促使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对人才的自我实现、工作世界和社会生活的要求不断提升,核心素养的概念应运而生。大约20世纪末、21世纪初,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欧盟和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开始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确立起影响深远的核心素养框架。在国内,2014年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首次提出了“核心素养体系”,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以及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的重要性。
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成为全球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国内外学者对核心素养的内涵、框架、培养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国内,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关键环节,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全面发展。
本研究有助于丰富和完善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论体系,为相关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支撑。通过深入探讨核心素养的内涵、构成要素及其培养机制,可以进一步揭示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
本研究对于改进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实践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核心素养培养机制,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时,本研究还能为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提供有益参考。
当前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如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缺乏生活化的主题活动的开展;以高考为目标指向,缺乏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独学现象普遍,缺乏合作和创新意识等。这些问题制约了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主要包括政治认同、法治意识、科学精神和公共参与四个方面。这些目标的实现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教师应将理论知识与主题活动相结合,通过创建学习共同体,鼓励学生之间乐于分享、勇于参与,营造师生之间相互信赖、平等沟通的氛围。例如,通过组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提升核心素养。
教师应在教学目标的设定和教学素材的选择中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通过选择符合学生所学内容且有利于提升核心素养的素材,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验进行多元解读,同时启发学生用个性化的语言或其他方式展示自己的内心感受,使情感在教师的引领下得到升华。
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外活动有序设置第二课堂,如组织参观博物馆、实地考察文化旧址、社区服务等活动,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国家和社会的方方面面,培养公民的社会参与感和责任意识。
高中思想政治课不仅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道德素质的德育课,还是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综合性课程。教师应充分利用思想政治学科的育人作用,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通过查阅国内外关于核心素养和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的相关文献,了解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设计问卷对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和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当前教与学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师生对核心素养培养的看法和建议。
选择典型的教学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探讨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策略和方法。
在实际教学中开展行动研究,通过教学实践不断调整和优化核心素养培养策略,验证其有效性和可行性。
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构建科学合理的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机制的理论框架,为相关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支撑。
结合教学实践和案例分析,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策略和方法,为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提供有益参考。
通过实施核心素养培养策略和方法,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 在研究开始之初,我们将进行详尽的文献综述和理论梳理。通过广泛阅读和深入剖析相关文献,明确研究问题的核心内容和研究目标的明确方向。这一过程不仅有助于把握研究领域的前沿动态,还能为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2. 紧接着,我们将着手设计问卷和访谈提纲,准备调查工具。问卷设计将充分考虑研究问题的针对性和实际可行性,力求收集到全面、客观的数据。访谈提纲则旨在通过深入交流,获取更加具体、生动的实践经验和观点。
1. 在此阶段,我们将正式开展问卷调查和访谈,广泛收集数据和信息。通过科学的抽样方法和严谨的调查流程,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同时,我们将密切关注受访者的反馈和建议,为后续研究提供宝贵参考。
2. 此外,我们还将选择典型教学案例进行深入分析。这些案例将涵盖不同地域、不同学校、不同年级的多种情况,以全面反映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核心素养培养的现状和问题。
1. 在收集到足够的数据和信息后,我们将对其进行细致的整理和分析。通过统计软件、图表展示等手段,挖掘数据背后的规律和趋势,形成初步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将为后续研究提供有力的实证支持。
2. 与此同时,我们还将在实际教学中开展行动研究。通过设计并实施一系列核心素养培养策略和方法,验证其有效性和可行性。这一过程中,我们将密切关注学生的反应和变化,及时调整和优化教学策略。
1. 在此阶段,我们将对研究成果进行系统的总结和提炼。通过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全面展示研究过程、方法、结果和结论。这些成果将力求逻辑清晰、论证严密、语言准确,为后续研究和教学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2. 此外,我们还将准备研究成果的展示和交流活动。通过学术会议、研讨会等形式,与同行们分享研究成果和经验,共同探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核心素养培养的未来发展方向。
本报告旨在深入探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核心素养的培养机制。通过深入分析当前教与学的现状、培养目标以及培养策略等方面,我们力求为改进教学实践和提升教学质量提供有益参考。我们坚信,本研究将为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贡献一份力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时,我们也期待更多同行加入到这一研究领域中来,共同推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