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国家规划重点课题数据中心!
课题中心

跨学科整合视角下高中数学建模活动的教学策略探索

来源:国家规划重点课题数据中心 发布时间:2023-12-28 浏览次数: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一)选题背景

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知识高度融合的时代,跨学科研究与应用已成为解决复杂问题的重要途径。教育领域也在积极响应这一趋势,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跨学科能力。高中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不仅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关键,还与其他学科有着广泛的联系。

数学建模是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通过数学方法进行求解和分析,最终将结果应用于实际的过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数学建模活动,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然而,传统的高中数学建模教学往往局限于数学学科内部,忽视了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导致学生的视野和思维受到限制,难以真正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

(二)选题意义

本课题旨在从跨学科整合的视角出发,探索高中数学建模活动的教学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在理论方面,本课题将丰富高中数学教学理论,为跨学科教学在数学建模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通过研究跨学科整合与数学建模的关系,揭示跨学科整合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作用机制,为教育教学理论的发展做出贡献。

在实践方面,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将为高中数学教师提供具体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指导教师开展跨学科数学建模活动,提高数学建模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综合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1. 跨学科教学策略创新研究本研究旨在系统探索基于跨学科整合的高中数学建模教学策略体系。通过理论构建与实践验证相结合的方式,重点研究如何有效融合数学与其他学科(如物理、化学、生物、经济学等)的知识与方法,开发具有创新性的教学设计方案。研究将着重分析不同学科知识在数学建模过程中的整合路径与策略,构建"问题情境-学科关联-模型构建-解决方案"的教学框架,为数学建模教学提供多元化的策略支持。

2. 教学模式系统构建基于跨学科教育理念,本研究致力于构建"三维一体"的高中数学建模教学模式。该模式将整合知识维度(多学科知识融合)、方法维度(建模方法体系)和能力维度(核心素养发展),形成系统化的教学实施路径。研究将重点解决跨学科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学习评价与反馈等关键问题,开发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模式实施方案,全面提升数学建模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3. 学生核心素养培育本研究重点关注跨学科数学建模活动对学生综合发展的促进作用。通过设计系列化的建模任务,培养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和系统思维等高级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与沟通表达能力。研究将建立学生能力发展评估体系,追踪建模教学中学生跨学科思维和应用能力的成长轨迹,为素质教育实施提供实证依据。

4. 教师专业发展促进本研究将探索跨学科背景下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路径。通过开发教师培训课程、建立跨学科教研共同体、设计教学反思工具等方式,提升教师整合多学科知识的教学设计能力、课堂组织能力和评价指导能力。研究将形成促进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发展的支持系统,推动教师从单一学科教学向跨学科教学的转型,为高中数学教学改革培养骨干力量。

(二)研究内容

1. 跨学科整合与高中数学建模的理论研究分析跨学科整合的内涵、特点和意义。探讨数学建模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跨学科整合与数学建模的关系,阐述跨学科整合对高中数学建模教学的重要性。

2. 高中数学建模活动现状调查对高中数学建模教学的现状进行调查,了解教师和学生对数学建模的认识、态度和参与情况。分析传统数学建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缺乏跨学科整合的问题。

3. 跨学科整合视角下高中数学建模活动的教学策略研究研究如何将数学与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进行整合,设计跨学科数学建模课题。探索跨学科数学建模活动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如小组合作学习、项目式学习等。研究如何引导学生运用跨学科知识和方法进行数学建模,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综合应用能力。

4. 跨学科整合的高中数学建模教学模式构建根据跨学科整合的理念和数学建模的特点,构建适合高中数学教学的跨学科数学建模教学模式。对构建的教学模式进行实践验证和优化,确保其有效性和可行性。

5. 跨学科整合视角下高中数学建模活动的教学评价研究建立科学合理的跨学科数学建模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研究如何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过程性评价、综合性评价等,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跨学科数学建模活动。

三、研究方法与步骤

(一)研究方法

1.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跨学科整合和高中数学建模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

2. 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对高中数学建模教学的现状进行调查,了解教师和学生的需求和意见,为制定教学策略提供依据。

3. 案例研究法:选取典型的跨学科数学建模教学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4. 行动研究法:在教学实践中开展行动研究,不断探索和改进跨学科数学建模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5. 经验总结法:对研究过程中的经验和成果进行总结和归纳,形成系统的研究报告和教学案例集。

(二)研究步骤

1. 准备阶段(1-2个月

确定研究课题,组建研究团队。

查阅相关文献,了解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制定研究方案和工作计划。

2. 调查研究阶段(3-4个月

设计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对高中数学建模教学的现状进行调查。

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撰写调查报告。

3. 教学策略研究与实践阶段(5-6个月

根据调查结果,研究跨学科整合视角下高中数学建模活动的教学策略。

选取部分学校和班级进行教学实践,验证教学策略的有效性。

定期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和总结,不断调整和完善教学策略。

4. 教学模式构建与优化阶段(7-8个月

根据教学实践经验,构建跨学科整合的高中数学建模教学模式。

对构建的教学模式进行实践验证和优化,确保其有效性和可行性。

5. 教学评价研究阶段(9-10个月

建立科学合理的跨学科数学建模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根据评价结果,进一步改进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

6. 总结阶段(11-12个月

对研究过程进行全面总结,撰写研究报告。

整理研究成果,形成教学案例集。

专家对研究成果进行鉴定和验收。

四、预期成果与创新点

(一)预期成果

1. 研究报告:《跨学科整合视角下高中数学建模活动的教学策略探索》。

2. 教学案例集:收录跨学科数学建模教学的典型案例,为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3. 教学模式:构建适合高中数学教学的学科数学建模教学模式,并在一定范围内推广应用。

(二)创新点

1. 跨学科教育理念创新本研究首创"数学+"跨学科整合范式,突破传统数学建模教学的学科壁垒。通过建立数学与其他学科的知识映射关系,开发学科交叉融合的教学策略,实现数学工具与其他学科知识的有机统一。

2. 教学方法体系创新研究提出"三阶九步"跨学科数学建模教学法,将建模过程系统分解为问题情境化、模型数学化、解决方案化三个阶段,每个阶段设计三个递进式教学步骤。该方法创新性地融入了项目式学习、设计思维等先进教学理念,通过真实问题驱动、多学科团队协作等方式,显著提升了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3. 教学模式实践创新构建的"金字塔式"跨学科数学建模教学模式具有鲜明的实践创新特色。模式顶层是跨学科核心素养目标,中层是主题式教学内容模块,底层是多样化教学活动设计,形成系统化的教学实施路径。

五、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一)理论基础可行

本课题的研究以跨学科教育理论、数学建模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这些理论为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持。跨学科教育理论强调学科之间的联系和整合,为跨学科数学建模教学提供理论依据;数学建模理论为数学建模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方法和指导;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主动建构和实践操作,与跨学科数学建模教学的理念相契合。

(二)实践经验可行

课题组成员在高中数学教学数学建模教学方面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部分成员还参与过跨学科教学的研究和实践。这些实践经验为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素材和参考,有助于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

(三)研究资源可行

学校拥有丰富的资料和网络资源,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充足的文献支持。同时,学校还配备了先进的教学设备和实验室,为跨学科数学建模教学实践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四)时间安排可行

本课题的研究计划合理,时间充裕,各个研究阶段目标明确、任务具体,确保了课题研究能够按照计划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