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国家规划重点课题数据中心!
课题中心

初中化学教学中提升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来源:国家规划重点课题数据中心 发布时间:2021-06-30 浏览次数: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一)选题背景

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科学素养的培养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化学作为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探究能力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初中化学是学生系统学习化学知识的起始阶段,这一时期不仅要传授学生基本的化学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学会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和解决问题。

然而,目前初中化学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探究的机会。这导致学生在面对实际化学问题时,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因此,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成为当前化学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选题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从理论层面来看,本研究有助于丰富和完善初中化学教学理论,为化学教学中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从实践层面来看,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探索出一套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1. 构建影响因素分析框架本研究旨在系统分析影响初中生化学科学探究能力发展的多维因素,构建包含教师层面、学生层面、教学环境层面和课程资源层面的综合分析模型。通过实证研究,明确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其影响机制,为科学探究能力培养提供理论依据。

2. 开发针对性教学策略体系基于影响因素分析结果,结合初中化学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开发包含教学设计、实施路径和评价反馈三个维度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策略体系。重点探索探究情境创设、问题引导、实验设计、数据分析等关键环节的教学策略,形成可操作的实施指南。

3. 验证策略实施效果通过教学实验和行动研究,验证所开发教学策略的有效性和适用性。重点关注策略实施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各要素(如问题提出能力、实验设计能力、数据分析能力等)的促进作用,以及对学生化学学习兴趣和学业成绩的影响,为策略改进和推广应用提供实证依据。

(二)研究内容

1. 科学探究能力现状诊断采用混合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观察、学生作品分析等手段,全面了解当前初中化学教学中科学探究教学的开展现状。重点评估学生在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等探究环节的能力表现,诊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线数据。

2. 影响因素系统分析从四个维度深入分析影响科学探究能力发展的关键因素:教师维度包括教学理念、专业知识、探究教学能力等;学生维度包括认知水平、学习动机、前概念等;教学环境维度包括课时安排、实验条件、评价方式等;课程资源维度包括教材设计、实验器材、数字化资源等。通过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探究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及其交互作用。

3. 教学策略体系构建基于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构建"目标-内容-方法-评价"四位一体的教学策略体系。在目标层面,制定分年级、分层次的探究能力发展目标;在内容层面,开发基于真实情境的探究主题和任务;在方法层面,设计启发式提问、渐进式引导、合作探究等教学方法;在评价层面,建立过程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评价机制。特别关注策略的系统性和可操作性。

4. 策略实施与效果验证选择典型学校开展教学实验,采用准实验设计,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通过课堂观察、学生访谈、能力测评、学业成绩分析等方法,收集多维度数据,评估策略实施效果。重点关注学生在探究能力各要素上的进步情况,以及策略实施对不同学生群体的差异化影响。根据评估结果,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策略。

三、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本研究将系统梳理国内外关于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的研究文献。通过中国知网、Web of Science等权威数据库,检索近十年相关研究的高质量文献,重点分析科学探究能力的构成要素、发展阶段和培养路径。同时,深入研究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中关于科学探究的要求,梳理教材中的探究活动设计特点。

(二)调查研究法

本研究将采用混合研究方法开展调查。在量化研究方面,设计《初中生化学科学探究能力调查问卷》,采用分层抽样方法选取样本学校,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现状;在质性研究方面,制定半结构化访谈提纲,对化学教师和学生代表进行深度访谈,探究影响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的关键因素。

(三)实验研究法

本研究将采用准实验设计,选取实验学校和对照学校各,在实验学校实施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策略。实验周期为一个学年,通过前测-干预-后测的研究流程,采用《科学探究能力测评量表》等工具,定量评估策略实施效果。

(四)行动研究法

本研究将遵循"计划-行动-观察-反思"的循环模式开展行动研究。研究团队将在实验学校开展三轮行动研究:第一轮行动聚焦探究情境创设和问题提出能力的培养;第二轮行动侧重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的提升;第三轮行动完善表达交流和反思评价环节。

(五)案例研究法

本研究将选取典型的科学探究教学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案例选择标准包括:探究主题的典型性、教学设计的创新性、实施效果的显著性等。通过课堂观察、教师访谈、学生作品分析等多种方法收集数据,重点分析探究活动的设计思路、实施过程和效果反馈。

四、预期成果与创新点

(一)预期成果

1. 理论研究成果形成《初中化学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报告,系统阐述科学探究能力的内涵特征、发展规律及培养路径。构建包含"目标体系-影响因素-培养策略-评价方法"的完整理论框架,为科学探究教学提供理论指导。

2. 实践指导手册开发《初中化学科学探究教学实施指南》,包含探究主题设计、教学活动组织、学习评价实施等具体内容。针对不同课型(概念课、实验课、复习课等)提供差异化教学策略,为教师开展探究教学提供系统支持。

3. 优质教学资源库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整合开发探究教学设计案例、微课视频、实验指导手册、评价工具等资源。资源按照"基础-拓展-创新"三个层级进行分类,满足不同学校和教师的需求。

(二)创新点

1. 教学策略的系统创新研究提出"情境-问题-探究-反思"四环节教学模式,将传统实验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特别开发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探究活动设计,突破实验条件限制;创新项目式学习实施路径,培养学生的综合探究能力。

2. 研究方法的整合创新采用"理论构建-实证研究-实践验证"的混合研究范式,将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有机结合。运用学习分析技术追踪学生探究能力发展轨迹,通过课堂话语分析探究师生互动质量,实现研究方法的多元整合。

3. 学生视角的范式创新突破传统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研究视角,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研究范式。重点关注学生的探究体验和学习获得感,从认知发展、情感体验、行为表现等多维度构建科学探究能力培养模型。

4. 评价体系的突破创新开发基于核心素养的科学探究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制包含表现性评价、档案袋评价等多元评价工具。建立"过程-结果""定量-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机制,实现对学生探究能力发展的科学评估。

5. 资源建设的协同创新构建"高校-教研部门-实验学校"三方协同的资源开发机制,确保教学资源的科学性和实用性。采用模块化设计思路,使资源能够根据不同教学需求灵活组合,提高资源的适用性和使用效率。

五、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一)理论基础可行

本研究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探究式学习理论等为理论基础,这些理论为提升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持。同时,国内外在科学探究教学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二)研究团队可行

本研究团队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科研能力的初中化学教师和教育研究人员组成。团队成员对初中化学教学和科学探究能力培养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深入的研究,具备开展本课题研究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三)实践条件可行

本研究将选择部分初中学校作为研究基地,这些学校拥有良好的教学设施和教学资源,能够为研究提供必要的实践条件。同时,学校领导和教师对本课题的研究给予了大力支持,为研究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

六、研究的进度安排

(一)第一阶段(1-2个月

1. 完成课题申报和立项工作。

2. 组建研究团队,明确分工。

3.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撰写文献综述。

(二)第二阶段(3-4个月

1. 设计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

2. 开展调查研究,收集数据。

3. 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三)第三阶段(5-6个月

1. 分析影响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发展的因素。

2. 制定提升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教学策略。

(四)第四阶段(7-14个月

1. 选取实验班级和对照班级,实施教学策略。

2. 定期对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能力测试和评价。

3. 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信息,调整教学策略。

(五)第五阶段(15-16个月

1. 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总结研究成果。

2. 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

3. 组织专家对研究成果进行鉴定和评估。

(六)第六阶段(17-18个月

1. 对研究成果进行推广和应用。

2. 整理研究资料,归档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