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国家规划重点课题数据中心!
课题中心

提高高中英语读后续写表达能力的实践研究

来源:国家规划重点课题数据中心 发布时间:2024-01-04 浏览次数:

一、课题研究背景

随着英语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英语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读后续写作为一种新的英语写作考查形式,出现在高考英语试卷中,它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短文,发挥想象,续写后续内容,既考查学生对原文的理解能力,又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高中学生在英语读后续写方面存在诸多问题。许多学生难以准确把握原文的主旨、情节和人物情感,导致续写内容与原文脱节;在语言表达上,词汇运用单一、语法错误较多、句子结构简单等问题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续写的质量。因此,如何提高高中学生英语读后续写的表达能力,成为当前高中英语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课题研究目标

(一)学生层面

1. 深化文本理解与分析能力通过系统的阅读训练,培养学生准确把握文本主旨、情节脉络和人物性格特征的深度理解能力。重点提升学生识别文本隐含信息、推断作者意图的高阶思维能力,为后续创作奠定扎实的文本基础。

2. 提升语言运用与表达能力拓展学生的词汇网络,特别是情感描写、心理刻画等叙事性词汇的积累。加强复杂句式结构的训练,提高学生运用非谓语动词、各类从句等高级语法结构的能力,确保续写语言的地道性和丰富性。

3. 培养创新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发展学生在尊重原文设定前提下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包括情节发展的合理性推测、人物行为的动机分析、故事结局的多角度构想等。同时强化逻辑思维训练,保证续写内容与原文在情节、风格、主题上的连贯统一。

4. 建立写作自信与兴趣通过分层任务设计和正向反馈机制,帮助学生克服写作焦虑,建立英语表达的自信心。创设生动的写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培养持续写作的内驱力,实现从被动写作到主动创作的转变。

(二)教师层面

1. 构建系统化教学模式探索形成包含文本分析、语言准备、情节构思、写作实践、评价反馈等环节的完整教学流程。开发针对不同学情、不同文本类型的差异化教学策略,建立读后续写教学资源库,提升教学的系统性和可操作性。

2. 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深化教师对读后续写题型的理论研究,提高文本解读能力、写作指导能力和评价反馈能力。通过课例研究、行动反思等方式,促进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技能的提升,打造研究型、专家型教师队伍。

3. 创新评价反馈机制研究开发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维评价体系,探索有效的反馈方式和修改策略。建立以促进学生写作为本的评价机制,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和发展功能,实现教、学、评的有机统一。

三、课题研究内容

(一)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现状调查

1. 学生学习现状诊断通过多维度调研工具,全面了解学生在读后续写中面临的主要障碍,包括文本理解深度不足、语言表达能力有限、逻辑思维不够严密等具体问题。重点分析不同英语水平学生在续写任务中表现出的差异化特征,为分层教学提供依据。

2. 教师教学现状评估深入调查教师对读后续写题型的认知水平和教学实践现状,梳理教师在文本分析指导、写作过程把控、评价反馈方式等方面的困惑与挑战。特别关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教学理念与方法的转型需求。

(二)读后续写文本分析策略研究

1. 多维文本解读体系构建开发包含体裁特征、主题思想、情节发展、人物关系、语言特色等要素的文本分析框架。研究如何通过问题链设计、思维导图等工具,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文本的显性信息和隐性逻辑,培养批判性阅读能力。

2. 文化背景解析方法探索文本中文化元素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背后的文化内涵和社会语境。研究如何通过背景知识补充、文化对比分析等方式,提升学生的跨文化理解能力,确保续写内容的文化适切性。

(三)读后续写表达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1. 主题词汇网络构建研究按主题分类的词汇拓展方法,如情感描写词汇网、动作表达词汇库等。探索词汇教学与文本情境的结合路径,通过语境化、可视化的教学手段,提高词汇习得效率和应用能力。

2. 句式结构转换训练设计从简单句到复杂句的阶梯式训练体系,重点突破非谓语动词、各类从句、特殊句式等难点。研究如何通过句式仿写、句型转换等练习,提升学生语言表达的多样性和准确性。

3. 篇章衔接技巧培养开发衔接手段的系统训练方案,包括逻辑连接词运用、指代关系处理、信息流动控制等核心技能。通过语篇分析、填空练习等方式,培养学生保持语篇连贯性的意识和能力。

(四)读后续写教学模式和方法研究

结合教学实践,探索适合高中学生的英语读后续写教学模式和方法,如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过程写作法等,并评估这些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有效性。

四、课题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查阅国内外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英语读后续写的研究现状和前沿动态,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和教学经验,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二)调查研究法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对高中学生和英语教师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在英语读后续写中的实际情况和教师的教学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三)行动研究法

将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各种研究策略和方法,不断观察、反思和调整教学行为,以提高学生的读后续写表达能力。

(四)案例分析法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学生读后续写作品进行分析,总结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为教学改进提供具体的案例参考。

五、课题研究步骤

(一)准备阶段(1-2个月

1. 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明确分工。

2.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课题研究的现状和趋势。

3. 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

(二)实施阶段(3-15个月

1. 开展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现状调查,收集相关数据和资料。

2. 根据调查结果,制定具体的研究策略和教学方案,并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实施。

3. 定期开展教学研讨活动,交流研究进展和教学经验,及时调整研究策略和教学方法。

4. 收集学生的读后续写作品,进行案例分析,总结教学效果和存在的问题。

(三)总结阶段(16-17个月

1. 对课题研究进行全面总结,整理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

2. 对研究过程中形成的教学案例、教学设计、学生作品等进行汇编。

3. 邀请专家对课题研究成果进行评估和鉴定。

六、课题预期成果

(一)研究报告

撰写《提高高中英语读后续写表达能力的实践研究报告》,总结课题研究的过程、方法、成果和结论,为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二)教学案例集

收集和整理具有代表性的英语读后续写教学案例,包括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学生作品分析等,为教师的教学提供具体的案例借鉴。

(三)教学资源库

建立英语读后续写教学资源库,包括阅读材料、写作指导资料、练习题目等,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的资源支持。

七、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一)人员保障

课题研究小组成员具有丰富的英语教学经验和较强的科研能力,对英语读后续写教学有浓厚的兴趣和深入的研究,能够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

(二)资料保障

学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类书籍、期刊和电子资源,同时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国内外最新的研究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充足的资料支持。

(三)时间保障

学校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充足的时间保障,在教学安排上合理调整,确保研究人员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调查研究、教学实践和总结反思。

(四)经费保障

学校将为课题研究提供一定的经费支持,用于资料收集、调研、专家咨询、成果出版等方面的费用支出,保证课题研究的物质条件。

八、课题研究的创新点

(一)教学方法的创新

本课题将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探索出一套适合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的新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二)研究视角的创新

本课题不仅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从多个角度对英语读后续写教学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创新性。

(三)成果应用的创新

课题研究成果将直接应用于高中英语教学实践中,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供具体的指导和帮助,具有较强的实践应用价值。

九、课题研究可能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措施

(一)学生个体差异问题

学生的英语基础和学习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部分学生难以跟上教学进度的情况。解决措施: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二)教学时间紧张问题

高中英语教学任务繁重,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读后续写专项教学。解决措施:优化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将读后续写教学融入到日常教学中,提高教学效率。

(三)研究成果推广问题

课题研究成果可能在推广过程中遇到困难。解决措施:加强与其他学校的交流与合作,通过举办公开课、研讨会等活动,分享研究成果和教学经验,扩大研究成果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