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国家规划重点课题数据中心!
课题中心

初中语文作业设计优化策略研究

来源:国家规划重点课题数据中心 发布时间:2024-07-23 浏览次数: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要有启发性,分量要适当,不要让学生机械抄写,以利于减轻学生负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对课程改革的目标也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要改变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风,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咸阳市中小学有效教学基本要求》提出“每节课都应布置相应的适合学生实际的作业,既要有巩固性练习,又要有拓宽、发展性练习。选题要有典型性、针对性、层次性,注意习题的梯度、数量和质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在长期的作业实践中,作业应该是课程动态的生长性的延伸,是对课程意义重建与提升的创造过程。学生应在不断的生成问题、解决问题中成长;在知识的不断运用中,在知识与能力的不断互动中,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不断碰撞中成长。作业应成为学生课内外、校内外的一种生活过程和生活方式,成为学生成长的一种自觉的生活需要、人生需要和学习需要。然而,当前初中语文作业存在诸多问题,如重习题练习,轻知识应用;重练习结果,轻思考过程;重双基训练,轻课外所得;重统一训练,轻分层练习;作业形式单一等,很多传统语文作业往往只局限于当天所学的知识,缺乏广度和深度,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性和创造性,更不能真正做到融会贯通,导致作业的实效性差,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二)意义

1.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通过优化作业形式和内容,避免机械、重复作业,起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在作业过程中掌握知识与技能,实现“减负不减质”。

2.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作业具有趣味性,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学习语文、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3. 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能力,阅读理解能力,语文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能力等,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获得全面和谐地发展。

4. 提高教育教学效率:通过优化作业设计,提高教育的效率和效益,推动初中语文教育教学的发展。

、课题研究的依据

(一)《语文课程标准》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注重作业的启发性、适当性和多样性,以利于减轻学生负担,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为初中语文作业设计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向指导。

(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要改变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风。优化初中语文作业设计是落实课程改革目标的重要举措,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地方教学要求

《咸阳市中小学有效教学基本要求》提出每节课都应布置相应的适合学生实际的作业,选题要有典型性、针对性、层次性,注意习题的梯度、数量和质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这为初中语文作业设计优化提供了具体的操作要求和标准。

、课题研究主要目的

(一)实现作业省时高效

通过教师设计语文作业类型,精选作业,避免机械、重复作业,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更多有价值的作业,起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设计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作业,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从“苦做”作业转变为“乐做”作业,从“厌学”转变为“乐学”。

(三)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通过优化作业设计,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能力,阅读理解能力,语文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能力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并提高学业成绩

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通过优化作业内容和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一)农村初中语文作业现状调查及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以彬县永乐中学全体语文教师和九年级全体学生为调查对象,设计教师问卷调查和学生调查问卷。教师问卷调查内容涉及语文作业的内容、形式、量与度、批阅等,旨在了解教师在语文作业设置与设计方面的理念、做法,发现当前语文作业方面存在的问题。学生调查问卷内容涉及九年级语文作业的布置、设置、作业量、作业类型、作业形式等,旨在了解学生对语文作业的兴趣、态度以及他们的愿望。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发现当前语文作业存在重习题练习,轻知识应用;重练习结果,轻思考过程;重双基训练,轻课外所得;重统一训练,轻分层练习;作业形式单一;作业量过多,质量偏低等问题。

(二)农村初中语文有效作业的类型

探索适合农村初中学生的语文有效作业类型,如实践性作业、探究性作业、分层作业、个性化作业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作业的实效性。

(三)农村初中语文有效作业的设计策略

研究如何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特点和教学内容,设计出具有实用性、探索性、趣味性、实践性的作业。包括作业内容的筛选与整合、作业形式的创新、作业难度的分层设置、作业评价的多元化等方面的策略。

、课题研究可行性分析

(一)研究角度

1. 激发兴趣:丰富学生对作业的多感官接触,如设计绘画、表演、调查等形式的作业,提高学生对作业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2. 激活旧知:在作业设计中引导学生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促进知识的迁移。例如,在学习新的古诗词时,让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同类题材的诗词,进行对比分析。

3. 结合具体情境:设计在语言情境中加深对知识理解和掌握的作业。如让学生根据给定的情境,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进行写作、对话等。

4. 利用各种手段创设情景:利用多媒体、网络等资源,创设各种情景,提高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运用能力。例如,让学生观看与课文相关的电影、纪录片,然后进行观后感写作或讨论。

(二)研究目的

1. 形成个性化作业库: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实践,积累适合农村初中学生的语文作业案例,逐渐形成个性化的作业库,为教师提供参考。

2. 提高学生作业质量:使学生能全面掌握语文知识的音、形、义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准确运用,能灵活应用掌握的字词、短语等进行语言交流。

3.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有效的作业设计,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的自主精神、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促进学生和谐全面的发展。

(三)研究对象

以彬县永乐中学七年级至九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和语文学习需求,进行作业设计优化的实践和研究。

(四)研究方法

本课题将采取理论研究、实验研究、网上查询、文献法、调查法、发现法、观察法、讨论法、教学总结等研究方法。例如,上网收集信息、图书馆查资料、找学生座谈、上观摩课、课题组成员进行教研讨论、经验总结、撰写论文等,做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活动为主线、思维为核心。

、实验计划

(一)准备阶段

1. 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明确成员分工。

2. 开展文献研究,收集与初中语文作业设计优化相关的资料,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

3. 设计调查问卷,对彬县永乐中学全体语文教师和九年级全体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当前语文作业现状。

(二)实施阶段

1. 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当前语文作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制定作业设计优化的具体方案。

2. 在不同年级选取部分班级作为实验班,开展作业设计优化的实践研究。按照优化方案设计作业,并进行实施和跟踪记录。

3. 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研讨和交流,总结实验过程中的经验和问题,及时调整优化方案。

4. 收集实验班学生的作业成果、学习成绩等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评估作业设计优化的效果。

(三)总结阶段

1. 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全面总结,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2. 整理实验过程中的优秀作业案例、教学反思、论文等资料,形成课题研究成果集。

3. 召开课题研究成果鉴定会,邀请专家对研究成果进行评估和鉴定,推广研究成果。

、预期成果

(一)研究报告

形成《初中语文作业设计优化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报告,详细阐述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方法、过程、结果和结论等。

(二)作业案例集

整理实验过程中的优秀作业案例,形成初中语文作业设计优化案例集,为教师提供实际操作参考。

(三)论文发表

课题组成员撰写相关论文,在教育教学期刊上发表,推广课题研究成果。

(四)学生成果展示

展示学生在作业设计优化实践中的优秀作品,如优秀作文、手抄报、调查报告等,体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综合素质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