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国家规划重点课题数据中心!
课题中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议题式教学的路径与实践研究

来源:国家规划重点课题数据中心 发布时间:2024-03-28 浏览次数:

摘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议题式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文化自信、培养道德情操。本课题旨在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议题式教学的路径与实践,通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品读教材内容、灵活选择教学方法等策略,实现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与创新发展。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中思想政治;议题式教学;教学路径

一、引言

1.1 研究背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伦理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领域的不断探索,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课题。议题式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强调通过议题的设置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因此,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议题式教学的路径与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课题旨在通过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议题式教学的路径与实践,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文化自信、培养道德情操。具体意义如下:

1. 提升文化素养:帮助学生系统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弥补传统文化认知方面的不足。

2. 增强文化自信: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逐步固本培元,增强文化自信。

3. 培养道德情操:通过历史人物事迹等育人元素,润物细无声地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4. 创新教育方式: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二、文献综述

2.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政育人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育人价值,与高校思政课教学相融合,能够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文化自信、培养道德情操(孙鸽鸽,案例)。同样,这些价值也适用于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2 议题式教学的内涵与应用

议题式教学强调通过议题的设置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议题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议题式教学,有助于实现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与创新发展。

2.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学的路径

已有研究提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学的多种路径,如通过“知”“情”“意”“行”四个方面展开(孙鸽鸽,案例),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教学环境等。本课题将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适合高中思想政治议题式教学的路径。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3.1 研究内容

本课题主要研究以下内容: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中的呈现:分析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中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为教学提供基础。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议题式教学的路径:探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品读教材内容、灵活选择教学方法等策略,实现传统文化的有效融入。

3. 教学实践与效果评估:通过教学实践,评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议题式教学的效果,提出改进建议。

3.2 研究方法

本课题采用以下研究方法:

1. 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文献,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学的现状和研究进展。

2. 教材分析法:分析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筛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

3. 教学实践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实施议题式教学,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

4. 效果评估法:通过问卷调查、学生访谈等方式,评估教学效果,提出改进建议。

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议题式教学的路径

4.1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教学环境

现代信息技术在创设丰富教学环境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具体策略如下:

1. 制定多媒体教材:借助多媒体技术,制定包括图片、音频、视频等元素的教材,生动形象地呈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

2. 利用互联网资源:引导学生使用互联网查找相关的中华传统文化资源,如经典文献、历史影像、名人事迹等。

3. 创设虚拟教育平台:建立虚拟教育平台,让学生能够在虚拟环境中参与互动学习,如角色扮演、模拟历史事件等。

4. 利用社交媒体: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创建专门的传统文化学习群或页面,与学生分享有关传统文化的资讯、文章和讨论。

5. 利用虚拟实境技术:通过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传统文化,如参观古代文化遗址、名胜古迹等。

4.2 品读教材内容,引出传统文化

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中已经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其中一部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具体策略如下:

1. 教材内容筛选:仔细筛选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中与中华传统文化相关的章节和内容,涵盖政治理论、伦理道德、历史事件等多个领域。

2. 经典文献引用:在课堂教学中引用经典文献,如《论语》、《大学》、《中庸》等,阐释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

3. 历史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历史事件和名人事迹,引出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

4. 伦理道德讨论:引导学生参与伦理道德讨论,探讨传统文化中的道德准则和价值观。

5. 艺术作品欣赏:组织学生欣赏相关艺术作品,如绘画、音乐、戏曲等,通过艺术的视觉和听觉冲击,让学生更深入地感受传统文化的美与智慧。

4.3 灵活选择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

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是激发学生积极性的有效途径。具体策略如下:

1. 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中华传统文化的相关话题,如伦理道德、政治哲学等,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2.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学生模拟历史事件或名人对话,深入理解传统文化中的思想和价值观。

3. 案例教学: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案例或现实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从中提炼出传统文化中的智慧和价值观。

4. 互动讨论:设置互动环节,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深化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5. 项目式学习:设计项目式学习任务,让学生围绕某个传统文化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实践,提高他们的综合运用能力。

五、教学实践与效果评估

5.1 教学实践

在教学实践中,选择了某高中作为试点学校,开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议题式教学的实验。具体步骤如下:

1. 前期准备:对高中思想政治教材进行筛选和分析,确定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制定多媒体教材和虚拟教育平台;培训教师掌握相关教学技术和方法。

2. 教学实施:在课堂上实施议题式教学,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教学环境;组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教学等活动。

3. 后期总结:对教学实践进行总结和反思,收集学生反馈意见;评估教学效果,提出改进建议。

5.2 效果评估

通过问卷调查、学生访谈等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

1. 文化素养提升: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明显增强,能够系统掌握传统文化知识。

2. 文化自信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提高,逐渐形成了文化自信。

3. 道德情操培养:通过历史人物事迹等育人元素的学习,学生的道德情操得到了潜移默化的培养。

4. 学习兴趣激发: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本课题通过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议题式教学的路径与实践,得出了以下结论:

1.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教学环境:是提升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2. 品读教材内容引出传统文化: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的精髓。

3. 灵活选择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是激发学生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6.2 研究展望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以下方面:

1. 深化教学路径研究:继续探索适合不同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的教学路径和方法。

2. 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深度融合。

3. 拓展教学资源:开发更多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教学资源和平台,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体验。

4. 开展跨学科研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他学科教学,实现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的全面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