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双高计划”的实施为高职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双高计划”旨在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带动职业教育持续深化改革,强化内涵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双高建设”的大背景下,高职公共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不仅承担着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任务,更肩负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然而,目前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在“立德树人”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如教学目标重语言轻德育、教学内容缺乏德育元素、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因此,如何在“双高建设”视域下,充分发挥高职公共英语的育人功能,助力“立德树人”,成为当前高职英语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理论意义:本研究将丰富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和“立德树人”教育的相关理论。通过深入探讨高职公共英语助力“立德树人”的内在机制和有效途径,为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提供理论支持。
实践意义:本研究将为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实践提供具体的指导和建议。有助于提高高职公共英语教师的德育意识和教学能力,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增强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育人效果,培养具有高尚道德品质和良好职业素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1.明确“双高建设”视域下高职公共英语助力“立德树人”的内涵和目标。
2.探索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融入“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3.构建“双高建设”视域下高职公共英语助力“立德树人”的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
4.提高高职公共英语教师的德育意识和教学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5.增强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育人效果,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
1.“双高建设”视域下高职公共英语助力“立德树人”的理论研究 深入研究“双高建设”的内涵和要求,分析高职公共英语在“双高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探讨“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和目标,以及高职公共英语与“立德树人”的内在联系。
2.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了解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在“立德树人”方面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3.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融入“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研究 研究如何将“立德树人”融入高职公共英语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中。探索利用英语教材、英语文化、英语课外活动等资源进行德育渗透的具体途径和方法。
4.“双高建设”视域下高职公共英语助力“立德树人”的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构建适合“双高建设”要求的高职公共英语助力“立德树人”的教学模式,包括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方法选择、教学过程实施和教学效果评价等环节。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全面评价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德育素养。
5.高职公共英语教师德育意识和教学能力提升研究 研究如何提高高职公共英语教师的德育意识和教学能力,包括开展德育培训、组织教学研讨、建立激励机制等措施。
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双高建设”、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和“立德树人”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2.问卷调查法:设计问卷,对高职公共英语教师和学生进行调查,了解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在“立德树人方面的现状和需求。
3.访谈法:选取部分高职公共英语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深入了解他们对“立德树人”融入英语教学的看法和建议。
4.行动研究法: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实践中,开展“立德树人”的教学实验,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5.案例分析法:选取一些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融入“立德树人”的成功案例进行分析,总结经验和教训。
1. 准备阶段(第1个月 - 第2个月)
(1) 组建研究团队,明确分工。
(2) 查阅相关文献,了解研究现状和趋势。
(3) 设计问卷和访谈提纲。
2. 调查研究阶段(第3个月 - 第4个月)
(1)发放问卷,对高职公共英语教师和学生进行调查。
(2)选取部分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
(3)对调查和访谈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了解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在“立德树人”方面的现状和问题。
3. 实践探索阶段(第5个月 - 第10个月)
(1)根据调查结果,制定“双高建设”视域下高职公共英语助力“立德树人”的教学方案。
(2)在教学实践中实施教学方案,开展行动研究。
(3)定期进行教学和总结,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案。
4. 总结阶段(第11个月 - 第12个月)
(1)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全面总结。
(2)构建“双高建设”视域下高职公共英语助力“立德树人”的教学和评价体系。
(3)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推广研究成果。
(一)系统性预期成果
本课题研究将产出一系列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系统性成果,为高职院校在"双高建设"背景下推进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提供全方位支持。
1. 综合性研究报告
《"双高建设"视域下高职公共英语助力"立德树人"的探索研究报告》将是一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综合性研究成果。报告采用"理论-实践-评价"三位一体的框架结构:理论篇系统梳理"双高建设"与"立德树人"的内在联系,构建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思政的理论模型;实践篇详细记录教学改革的过程性资料,包括课程设计、教学实施、问题解决等完整案例;评价篇则通过多维度的效果评估,验证改革成效并提炼经验启示。
2. 创新型教学方案
研究将制定一套完整的"三维一体"教学实施方案。在教学目标维度,明确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在教学内容维度,开发基于真实工作场景的思政元素融入路径,设计"专业+英语+思政"的模块化教学内容;在教学方法维度,创新"线上线下混合、课内课外联动"的教学组织形式,探索项目式、情景式、研讨式等多样化教学方法;在教学评价维度,构建包含认知水平、实践能力和价值认同的多维度评价指标体系。
3. 科学化评价体系
研究将构建"过程-结果-发展"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评价体系。过程性评价关注教学设计的科学性、教学实施的规范性和教学互动的有效性;结果性评价侧重学生的语言能力提升、职业素养养成和价值观念塑造;发展性评价则着眼于教学改革的持续改进和教师的专业成长。评价体系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既包括标准化的测评工具,也包含开放性的质性评估,确保评价的全面性和科学性。
4. 系列化研究成果
研究团队计划在核心期刊发表3-5篇高质量学术论文,形成系列研究成果。论文主题将涵盖理论探索、实践创新和评价研究三个方向:理论探索类论文重点阐述"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思政的理论基础和实施路径;实践创新类论文分享教学改革的具体做法和典型案例;评价研究类论文则系统分析改革成效和影响因素。
(二)多维创新特色
本课题在研究视角、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三个维度实现了系统创新,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1. 研究视角的融合创新
本研究开创性地将"双高建设"的战略要求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有机结合,构建了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新视角。一方面,从"双高建设"的内涵要求出发,重新定位公共英语课程在高职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功能价值,突出其服务专业发展、促进素质提升的作用;另一方面,立足"立德树人"的本质要求,深入挖掘公共英语课程的思政元素,探索语言教学与价值引领的融合路径。
2. 研究内容的实践创新
本研究突破了传统英语教学研究的局限,在内容上实现了三个方面的创新突破:一是课程目标的创新,将单一的语言能力目标拓展为"语言能力+职业素养+价值观念"的复合型目标体系;二是教学内容的创新,开发了基于工作过程的主题式教学内容,实现语言学习、专业认知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三是实施路径的创新,探索了"课堂渗透+实践活动+环境熏陶"的多渠道育人模式。
3. 研究方法的系统创新
本研究构建了"理论探索-实证研究-实践验证"的闭环研究方法体系,实现了方法论的创新。在理论探索阶段,采用文献研究和比较研究法,系统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在实证研究阶段,综合运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课堂观察等方法,全面把握现状和问题;在实践验证阶段,通过行动研究和案例分析,检验改革方案的有效性。
研究成员均为高职英语教育领域的教师和研究人员,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研究经验。团队成员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英语课程改革、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研究能力,能够为研究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研究基础扎实
学校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积累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经验。学校还拥有一批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教学平台,为研究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学校高度重视“双高建设”和“立德树人”教育,将本研究列为学校的重点研究课题,并给予了一定的经费支持。同时,学校还将为研究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