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慢性疾病发病率不断上升,医疗护理需求日益增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作为医疗服务体系的基础,承担着大量的护理工作。医疗护理员作为基层护理工作的重要补充力量,其角色定位和工作质量对于提高基层护理服务水平至关重要。然而,目前我国医疗护理员的管理和使用尚处于探索阶段,基层护理管理者对医疗护理员的角色期望存在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疗护理员作用的发挥。
本研究旨在通过质性研究方法,深入了解基层护理管理者对医疗护理员的角色期望,为明确医疗护理员的角色定位、制定科学的管理政策和培训方案提供依据,从而提高基层护理服务质量,满足日益增长的护理需求。
1.深入了解基层护理管理者对医疗护理员角色期望的内涵。
2.分析影响基层护理管理者对医疗护理员角色期望的因素。
3.为明确医疗护理员的角色定位和管理提供建议。
1.基层护理管理者对医疗护理员角色期望的现状:通过访谈收集基层护理管理者对医疗护理员角色的看法和期望。
2.影响基层护理管理者对医疗护理员角色期望的因素:从组织环境、护理工作特点、医疗护理员自身素质等方面分析影响因素。
3.基于基层护理管理者角色期望的医疗护理员角色定位和管理建议: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符合基层实际的医疗护理员角色定位和管理策略。
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旨在深入理解基层护理管理者对医疗护理员角色期望的真实体验和感受。现象学研究方法特别适合探索人类对特定现象的主观经验和意义建构,能够帮助我们深入理解基层护理管理者在特定工作环境中的真实想法和感受。在研究设计上,本研究采用解释性现象学研究范式,通过深入访谈和实地观察,收集第一手资料,探索基层护理管理者对医疗护理员角色期望的本质特征和内在意义。
研究设计充分考虑了三方面因素:首先,基于现象学研究的"悬置"原则,研究者在资料收集和分析过程中尽可能搁置个人先见,以开放的态度理解研究对象的主观体验;其次,采用"深描"的方法,详细记录和呈现研究对象的描述,力求还原其真实体验;最后,通过多角度验证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包括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邀请研究对象确认研究发现等。这种研究设计能够帮助我们获得丰富、深入的一手资料,为理解基层护理管理者对医疗护理员的角色期望提供扎实的研究基础。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护理管理者作为研究对象,包括护士长、护理部主任等。研究对象的选择遵循目的性抽样原则,确保入选者能够为研究问题提供丰富的信息。具体选择标准包括: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从事护理管理工作至少3年以上;直接参与医疗护理员的管理和指导工作;愿意分享其对医疗护理员角色期望的真实想法和经验。
研究对象来自不同层级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广泛代表性。在样本量确定上,遵循质性研究的"信息饱和"原则,即当新增访谈不能提供新的重要信息时停止招募研究对象。预计访谈15-20位护理管理者,实际数量将根据资料饱和情况调整。
为保护研究对象权益,研究过程严格遵守伦理原则:事先获得研究对象知情同意;采用编码代替真实姓名保护隐私;允许研究对象随时退出研究;妥善保管研究资料,仅用于学术目的。这些措施确保研究在符合伦理规范的前提下进行。
(三)资料收集方法
1. 半结构式访谈
本研究采用半结构式访谈作为主要资料收集方法。访谈提纲的设计基于文献回顾和专家咨询,内容包括四个维度:基层护理管理者对医疗护理员角色的认知(如对角色定位、职责范围的理解);对医疗护理员的期望(如专业技能、职业态度等方面的期待);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如角色模糊、职责冲突等);对改进医疗护理员工作的建议。
访谈过程注重营造轻松、开放的氛围,鼓励研究对象自由表达观点和感受。每次访谈持续60-90分钟,全程录音并转为文字稿。访谈中研究者采用积极倾听、适当追问等技巧,深入挖掘研究对象的真实想法。同时记录研究对象的非语言信息,如表情、语气等,为资料分析提供补充。
为提高访谈质量,研究者事先接受专业的质性研究访谈培训,并进行预访谈练习。在正式访谈中保持反思日志,记录访谈过程中的感受和思考,这有助于提高研究的反思性。
2. 观察法
为补充访谈资料的不足,本研究还采用参与式观察法,深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地观察护理管理者与医疗护理员的日常工作互动。观察重点包括:日常工作中双方的角色分工与协作模式;护理管理者对医疗护理员的指导方式;医疗护理员对管理期望的回应等。
观察过程采用"描述性观察"与"焦点观察"相结合的方式。前者广泛记录工作场景中的各种互动,后者则聚焦特定情境下的互动细节。每次观察持续4-6小时,记录详细的现场笔记,包括直接引语、行为描述和研究者评注。观察周期为2-3个月,以确保获得充分、多样的观察资料。
为减少观察者效应,研究者采取渐进式进入现场的策略:先以非参与观察者身份熟悉环境,待被观察者适应后再进行深入观察。同时保持观察的客观性,避免对观察对象的行为产生干扰。
(四)资料分析方法
本研究采用Colaizzi的7步现象学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系统分析。该方法强调通过严谨的分析步骤,从研究对象的主观描述中提炼出现象的本质意义。具体分析过程如下:
第一步:反复阅读所有访谈记录,获得整体理解。研究者沉浸于资料中,通过多次阅读把握描述的总体含义,记录初步印象和思考。
第二步:提取有意义的陈述。从每份访谈记录中识别并标记与研究问题直接相关的陈述,这些陈述反映了研究对象对医疗护理员角色期望的直接体验。
第三步:对陈述进行编码和分类。将提取的陈述进行初步编码,然后根据相似性归并成若干类别。这一过程采用持续比较的方法,不断调整编码方案直至合理反映资料内涵。
第四步:归纳主题和亚主题。在分类基础上进行抽象和归纳,形成描述现象本质的主题和亚主题。这一过程需要研究者创造性思维,将具体描述上升为概念性理解。
第五步:将研究发现与原始资料进行对照验证。确保每个主题都有充分的原始资料支持,避免研究者主观臆断。必要时邀请研究对象确认研究发现是否符合其本意。
第六步:识别典型陈述。从原始资料中选择最能体现各主题的典型陈述,为研究发现提供具体例证。
第七步:形成结论和理论解释。在主题分析基础上,构建对现象的整体理解,提出理论性解释。这一步骤需要研究者将研究发现与现有理论对话,深化对现象的理解。
为提高分析质量,研究采取以下措施:由两名研究者独立分析部分资料,比较结果并讨论差异;建立分析备忘录,记录分析过程中的思考和决策;定期与研究团队讨论分析进展,获得多元视角的反馈。这些措施有助于提高研究的可信度和严谨性。
1.准备阶段(第1 - 2个月)
(1) 查阅相关文献,了解研究现状和背景。
(2) 设计访谈提纲和观察记录表。
(3) 确定研究对象,与研究对象取得联系并征得同意。
2.资料收集阶段(第3 - 6个月)
(1) 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和观察,记录访谈内容和观察结果。
(2) 对访谈资料进行初步整理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调整访谈提纲。
3.资料分析阶段(第7 - 9个月)
(1) 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深入分析,提炼主题和亚主题。
(2) 对观察资料进行总结和归纳,验证访谈结果。
4.撰写报告阶段(第10 - 13个月)
(1) 根据研究结果撰写开题报告和研究报告。
(2) 对研究结果进行讨论和分析,提出建议和对策。
本研究基于护理学、管理学等相关理论,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国内外已有相关研究为本次研究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研究者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研究经验,熟悉质性研究方法和资料分析技术。同时,研究团队拥有完善的研究设备和软件,能够保证研究的顺利进行。
研究团队由护理学、管理学等领域的专业人员组成,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研究对象对本研究表示支持和配合,为研究的开展提供了人员保障。
本研究计划在13个月内完成,研究时间安排合理,各阶段任务明确,能够保证研究按时完成。
六、预期成果
(一)研究报告
完成《基层护理管理者对医疗护理员角色期望的质性研究报告》,详细阐述研究结果和结论,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
在国内外相关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分享研究成果,为基层护理管理和医疗护理员的发展提供参考。
本研究从基层护理管理者的视角出发,深入探讨医疗护理员的角色期望,了国内在该领域的研究空白。
采用质性研究方法,深入挖掘基层护理管理者的真实想法和感受,为医疗护理员的角色定位和管理提供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依据。
1.第1 - 2个月:查阅文献,设计研究方案,确定研究对象。
2.第3 - 6个月: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和观察,收集资料。
3.第7 - 9个月:对进行分析,提炼主题和亚主题。
4.第10 - 13个月:撰写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