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人口增长速度下滑,人工费用逐年上升,环境污染与资源破坏问题日益严重,对建筑业发展影响显著。在此背景下,可持续发展绿色环保建筑体系成为未来建筑业必然趋势。
随着我国GDP增长,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规模扩大,农村人口流入城市,需要建造更多高质量的写字楼、住宅和基础配套设施。据资料,截止到2018年底,城镇化率从30%上升,预计2024年将达到65%。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住宅建设参与主体多、建设周期长、资源消耗量大。传统现浇模式住宅钢材耗用量约为全国总用钢量的五分之一,水泥耗用量接近18%,资源消耗巨大,引发社会关注。随着国民环保节能意识增强,对高耗能高污染建筑业提出更高要求,装配式建筑作为可持续发展绿色环保建筑代表,逐渐进入人们视野。
改革开放开启我国房地产市场先河,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房地产发展起步较晚。传统现浇模式建筑在改革开放初期对房地产市场发展起到不可替代作用,但随着人口红利优势下降,农民工从事建筑业意愿降低,人工费持续上升,自然资源短缺,传统现浇模式不再适应现代社会,装配式建筑迎来新发展契机。
然而,我国装配式建筑渗透率处于较低水平。截至2018年,发达国家装配式建筑渗透率均超过70%,而我国不足9%。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不顺利,建造方式变革打破传统产业链运行方式,对设计、审批、生产、施工等环节形成冲击。受传统管理机制束缚,产业链各环节配合能力欠缺,装配式建造方式优势难以显现,降低了经济性。此外,建造成本较高,在房地产“限价、限售、限贷”环境下,实施装配式建筑增加项目成本支出,压缩企业利润空间,无法实现利润最大化,导致装配式建筑未能大规模发展。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焕发出新活力,但节点钢筋连接质量难以保证。目前常见的节点连接类型有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浆锚搭接、结合面连接等,但尚无有效的节点连接质量检测技术。有限单元法应用广泛,本课题拟利用该方法研究节点钢筋连接质量缺陷对结构的影响机理,从而建立节点连接质量检测技术。
1. 机械连接:是装配式建筑结构常用节点连接方式之一,通过螺栓、销子等实现构件连接。具有施工简单、拆卸便利等优点,但存在螺栓松动、构件整体受力不均、连接部位应力集中等问题。
2. 焊接连接:常用装配式建筑结构节点连接方式,通过电焊将结构材料组件连接在一起,可实现较高刚性和强度,适用于各种类型节点连接,如梁柱连接、主次梁连接、梁板连接等。但现阶段存在焊缝强度不足且焊接工艺难以控制等问题,虽连接强度高、抗震性好,但焊缝脆性、焊接质量难以保证。
3. 螺栓连接:在连接端钻孔并使用螺栓组件连接装配式建筑结构节点,能为结构提供较高连接强度和刚性,适用于各类节点,包括主次梁连接、梁柱连接和板件连接等。在连接件不厚且要求连接力较大的情况下使用,常用紧固件有螺栓、螺母、垫圈,其他螺纹连接包括高强螺栓、吊环螺栓、地脚螺栓和T形槽螺栓。但开孔会削弱装配式建筑结构截面,且构件相互搭接耗材较多。
4. 搭接连接:将装配式建筑结构的连接节点端部延长,通过重叠或嵌入方式进行连接。适用于短距连接和轻型结构,如装配式建筑结构的板件连接、桁架连接等。施工简便焊接点少,钢筋用量少,具有较好强度和刚性,但人工成本较高。
1. 预制构件设计:设计预制件时,要立足于整体需求,发挥功能优势。设计人员需预估实际受力状态,完善不合理处。目前虽有预制件设计模型,但工程图中仍需细致调整。设计时要注重基础形态和原材料分析,满足降噪、抗震、保温等适居性要求,以及防火、耐腐蚀、质轻等特殊要求。同时,要将预制件的运输方式、施工安全等程序纳入设计程序,对预制构件的生产制造和实际处理结果进行精细分析,站在总体需求角度调整问题,保证预制件与主体结构安装性能良好。
2. 构件吊装:为实现最佳室内装修效果,工程师需深入了解材料性能和使用寿命,选择最适合的材料。装修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相关流程操作,确保每个细节符合标准。安装完成后,检查每个细节,保证装修质量。同时,考虑提高装修效率和质量,满足客户需求。严格控制建筑材料和设备质量,选用符合标准和规范的材料和设备,并进行必要测试和检验。利用先进装配式施工技术,通过精心加工和组合使用龙骨架,提高施工效率,确保建筑物外观和性能达到最佳状态。
3. 构件安装:建筑构件安装关系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应用效能和整体施工质量。安装预制柱时,施工人员要合理调节垂直角度,借助支柱底部螺栓组件完成安装,实现柱体、梁等建筑构件顺利衔接。剪力键设置尤为重要,应设置在预制柱底部位置,以保持良好抗剪性,提升预制柱整体抗剪能力。
利用有限单元法研究节点钢筋连接质量缺陷对结构的影响机理,建立节点连接质量检测技术。通过对不同连接方式下节点质量的研究,找出影响节点性能的关键因素,提出优化设计方案,提高装配式建筑结构连接节点的质量和可靠性。
广泛查阅国内外关于装配式建筑结构连接节点的相关文献,包括学术论文、研究报告、行业标准等,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收集装配式建筑结构连接节点的实际工程案例,分析其连接方式、施工技术和存在的问题。
运用有限单元法等理论方法,对装配式建筑结构连接节点进行力学分析,建立节点力学模型。通过模拟不同连接方式下节点的受力情况,研究节点钢筋连接质量缺陷对结构的影响机理。
设计并开展装配式建筑结构连接节点的实验研究,制作不同连接方式的节点试件,进行力学性能测试。收集实验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验证理论模型的准确性,找出影响节点性能的关键因素。
根据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结果,提出装配式建筑结构连接节点的优化设计方案。对优化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分析,评估其可行性和有效性。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和质量控制措施,确保优化方案能够在实际工程中顺利实施。
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全面总结,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参加相关学术交流活动,汇报研究成果,听取专家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研究成果。
1. 深入揭示装配式建筑结构连接节点钢筋连接质量缺陷对结构的影响机理,丰富装配式建筑结构连接节点的理论体系。
2. 提出装配式建筑结构连接节点的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为装配式建筑结构连接节点的设计和施工提供理论支持。
1. 建立装配式建筑结构连接节点质量检测技术,提高节点连接质量的检测效率和准确性。
2. 形成一套可行的装配式建筑结构连接节点优化设计方案和施工工艺,提高装配式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降低建造成本。
本研究将丰富装配式建筑结构连接节点的理论体系,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通过运用有限单元法等理论方法,深入研究节点钢筋连接质量缺陷对结构的影响机理,有助于推动装配式建筑结构力学理论的发展。
1. 提高装配式建筑结构连接节点的质量和可靠性,保障装配式建筑的安全使用。有效的节点连接质量检测技术和优化设计方案,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节点连接质量问题,避免因节点失效导致的建筑安全事故。
2. 降低装配式建筑的建造成本,促进装配式建筑的大规模发展。通过优化节点设计和施工工艺,减少材料浪费和施工难度,提高施工效率,从而降低建造成本,提高装配式建筑的经济性和市场竞争力。
3. 推动建筑业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装配式建筑作为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环保建筑代表,其大规模发展有助于减少建筑垃圾和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
经对装配式建筑结构连接节点相关文献的梳理与实际工程调研可知,连接节点作为装配式建筑的关键部位,其性能直接影响结构整体安全性与可靠性。当前,部分连接节点存在构造复杂、施工难度大、力学性能不稳定等问题,制约了装配式建筑的进一步发展。本研究聚焦连接节点优化设计,将运用先进理论、试验与数值模拟方法,探索新型节点形式与构造,提升节点性能与施工便捷性,为装配式建筑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与技术支撑,具有重要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