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国家规划重点课题数据中心!
课题中心

金属非金属矿充填采矿技术的优化应用

来源:国家规划重点课题数据中心 发布时间:2024-08-09 浏览次数:

一、引言

随着社会对矿产资源需求的不断增加,金属非金属矿山的开采规模和强度也在日益扩大。然而,传统开采方法在资源回收率、环境保护和作业安全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充填采矿技术作为一种能够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受到广泛关注。优化充填采矿技术的应用,对于提高金属非金属矿山的开采效率、质量和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充填采矿技术相关概述

(一)充填采矿技术应用优势

1. 保证开采安全:矿山地质条件复杂多样,采矿风险较高。充填采矿技术能够灵活适应不同矿区类型和矿石分布情况。通过精准勘探、科学支护和监测预警等先进科技手段,可有效降低岩石巷道塌方风险,确保采矿作业的安全稳定。例如,在某金属矿山开采中,采用充填采矿技术后,塌方事故发生率显著降低,保障了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2. 低碳环保理念:充分考虑环境问题,融合低碳环保理念是充填采矿技术的重要特点。通过技术手段升级和深入挖掘,可降低环境污染情况,减少开采工作难度,同时提高开采效率。与传统开采方法相比,充填采矿技术能有效减少废石排放、控制地表沉陷,保护地下水资源和土壤质量,维护矿区生态系统平衡。

(二)充填采矿技术的发展方向

1. 技术管理创新:创新工艺,研发新型充填料是提高采矿效率的关键。例如,研究新型胶结材料,提高充填体的强度和稳定性,减少充填材料的用量和成本。

2. 工艺管理强化:重视充填点建设,强化物料运输支持,严格管理充填物料,确保其稳定性和完整性。合理规划充填点的位置和数量,优化物料运输路线,提高物料运输效率。

3. 新方法研究:结合矿井情况优化孔使用,采用岩石胶结处理,增强填充物稳定性,提高开采效率。例如,根据矿体的地质条件和开采需求,调整钻孔的参数和布置方式,提高充填效果。

三、充填采矿技术在采矿工程中应用的意义

(一)有利于缓解矿产资源危机

充填法符合矿业可持续发展需求,能有效应对我国矿山资源短缺问题。传统开采方法加剧了资源损耗和危机风险,而充填采矿工艺可保障高效生产和资源品质,减少损失,避免浪费。其高回收率和低贫化率受到青睐,实现保护性开发、废弃物再利用和环境保护,缓解资源短缺。例如,某非金属矿山采用充填采矿技术后,资源回收率提高了5%,有效延长了矿山的服务年限。

(二)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在社会强调“低碳”环保理念的背景下,矿业工作必须融入环保思想,应用科技手段保护环境。传统采矿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重大影响,导致酸雨、沙尘暴等恶劣气候条件,严重危害人民生活和资源储量。采用充填开采工艺可以有效改善矿山生态环境,减少生态损害,保护整体生态环境。例如,某金属矿山采用充填采矿技术后,周边地区的空气质量和水质得到明显改善。

(三)有利于推进矿业技术成长

将充填开采技术应用于矿山建设中,有利于推动矿山科技创新,提升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我国许多传统矿业企业仍采用传统采矿方法,导致采矿效益不佳和资源浪费严重。重视充填开采技术的应用,能确保矿山的高效、安全开采,促进矿业发展。结合充填法理念和实际生产条件,为采矿技术进步创造有利环境,改进和创新技术方法,既能保障资源利用又能推动科技发展。例如,某矿山企业引入充填采矿技术后,带动了相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四、充填采矿技术在金属非金属矿山采矿工程的具体应用

(一)削壁充填采矿技术

在金属和非金属矿山中,削壁充填采矿技术需人工浇筑基础柱,并布置炮眼保持炮孔厚度。电耙放矿后破碎岩体、回填,保留作业空间。重复此操作于规划场地,确保采矿安全。爆破作业是核心,需细致进行。先详查矿石层,确定爆破点,使用小直径钎头,孔径1.0 - 1.6米,间距0.3 - 0.6米。装填炸药后检查环境,超前爆破岩体并了解空间状况。若倾斜,限制空间大小,半径不超0.7米。处理落石时,手工搬运或电动耙运,确保作业顺畅。例如,在某小型金属矿山开采中,采用此技术提高了开采效率,保障了安全。

(二)分段充填采矿技术

在金属和非金属矿山中,采用分段填充法需遵循严格工艺规范。该工艺能准确把握采区实况,帮助矿山企业制定详细采掘规划,使采掘过程平稳,降低意外发生。核心在于“分段”操作,要对矿区全面分区,确保各小中段高程差异符合采矿规范,保持相似性,范围控制在10米内。企业据此开发各阶段矿石,按标准参数开采,并确保填充与生产工作同步,相互配合。需在巷道内钻孔,为出矿准备。例如,某大型非金属矿山采用此技术提高了开采效率和质量。

(三)上向分层充填采矿技术

实施向上分层充填技术时,矿段的划分需依据具体的垂直高度进行科学规划。通常,矿段可分为倾斜和水平两个区域。不论选择哪种方式,工作面的顺序始终是从下至上进行。这种技术能够有效地控制地压,提高采矿作业的安全性。例如,在某金属矿山的高阶段开采中,采用此技术有效防止了顶板冒落事故的发生。

(四)下向分层充填采矿技术

该技术适用于矿体稳定性和围岩条件较差的情况。该技术从上部向下部逐层开采和充填,通过充填体提供支护作用,保证采矿作业的安全。在开采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分层高度和充填质量,确保充填体能够承受上部的压力。例如,在某不稳定矿体的开采中,采用此技术成功实现了安全开采。

(五)胶结充填技术

浆体由水、砂浆和其他细颗粒固体材料混合而成,成分选择取决于矿体特性、工程需求和环境考虑。水的添加使浆体易于泵送和灌注到采空区域。浆体的性质对充填效果至关重要,需在灌注后迅速凝结并形成稳定的填充物,以提供足够的支撑,因此常使用水泥作为浆体中的固化剂,增加填充物的强度和硬度。浆体通过泵送设备注入到地下的采空区域,通常需要在地下设置管道网络,以确保浆体能够有效、均匀地分布到需要填充的区域。精确的注入是确保填充物均匀且密实的关键。例如,在某金属矿山的深部开采中,采用此技术有效控制了地压,提高了采矿的安全性。

(六)磷矿尾矿无害化处理充填

磷矿尾矿的无害化处理和充填是矿业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涉及将矿石开采后的废弃物或副产品(尾矿)经过处理然后重新注入到地下空间或采空区中,以达到资源回收和环境保护的目的。在处理过程中,需要对尾矿进行分类、筛选和净化,去除有害物质,然后与适量的胶结材料混合制成充填料。例如,某磷矿企业通过尾矿无害化处理充填技术解决了尾矿堆放问题,实现了资源的再利用。

五、充填采矿技术优化应用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一)面临的挑战

1. 填充材料选择:选择合适的填充材料需考虑环境影响及长期稳定性,避免使用可能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的材料。

2. 充填质量控制:确保填充物具有足够强度和稳定性,避免地下结构不稳定,施工工艺与材料质量需严格把控。

3. 高效充填实现:实现高效充填需高水平工程管理与监测,解决充填不充分、不均匀的问题。

4. 环境影响减轻:选择、处理和排放填充材料需考虑环境影响,采取措施减轻对土壤、水源和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

5. 充填后维护监测:充填后需定期维护和监测,确保稳定性,包括监测地下水位、填充体强度、地表沉降等。

6. 技术创新需求:引入新的充填技术、材料和方法,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并改善环境友好性。

(二)对策

1. 研发新型填充材料:降低成本又减少污染。

2. 严格质量控制:确保填充物的强度和稳定性符合要求。

3. 优化充填工艺:采用自动化充填设备。

4. 强化环境管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5. 完善监测体系:定期对充填物和周边环境进行监测。

6. 鼓励技术创新: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合作研究。

六、结论

充填采矿技术在金属非金属矿山开采中具有显著的优势和应用价值。通过优化和完善充填采矿技术,能够提高矿产资源的开采效率和质量,降低对环境的影响,缓解矿产资源危机,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矿业技术成长。然而,在充填采矿技术的优化应用过程中,还面临着填充材料选择、充填质量控制、高效充填实现、环境影响减轻、充填后维护监测和技术创新需求等挑战。通过加强材料研发、严格质量控制、优化充填工艺、强化环境管理、完善监测体系和鼓励技术创新等对策,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推动充填采矿技术在金属非金属矿山开采中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充填采矿技术将在金属非金属矿山开采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实现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开发、推动经济与科研技术的共同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