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国家规划重点课题数据中心!
课题中心

档案信息资源开放共享的安全边界与控制方法

来源:国家规划重点课题数据中心 发布时间:2023-10-10 浏览次数: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一)选题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社会对信息资源需求的不断增长,档案信息资源的开放共享已成为档案工作的重要发展趋势。档案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源,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社会价值,其开放共享能够为社会各界提供广泛的信息支持,促进学术研究、文化传承、经济发展等。然而,档案信息资源的开放共享也面临着诸多安全风险,如信息泄露、非法访问、数据篡改等。这些安全问题不仅会损害档案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利益,还可能对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造成威胁。

(二)选题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理论方面,通过对档案信息资源开放共享安全边界的研究,可以丰富和完善档案学的理论体系,为档案信息安全管理提供新的理论视角和方法。在实践方面,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可以为档案管理部门和相关机构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指导其制定合理的档案信息资源开放共享政策和安全控制措施,有效防范和应对安全风险,保障档案信息资源开放共享的顺利进行。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本课题立足于数字时代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现实需求,旨在构建系统化、科学化的档案开放共享安全管控体系。研究将重点实现以下目标:

1. 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估体系构建:深入剖析档案信息资源开放共享全流程中的潜在安全威胁,建立多维度的风险识别框架。从技术安全、管理安全、利用安全等层面,系统分析影响档案开放共享安全性的关键因素,形成科学的风险评估模型,为安全边界的划定提供依据。

2. 安全边界界定标准制定:基于档案价值属性、敏感程度和利用需求,研究制定档案信息资源开放共享的分级分类标准。明确不同密级、不同类型档案的开放范围与共享条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实现安全性与可利用性的平衡。

3. 安全控制方法体系创新:针对不同安全等级的档案信息资源,研究提出差异化的安全控制策略。构建包含技术防护、制度规范、流程管控、人员培训等多维度的综合防控体系,形成可操作、可推广的安全管理方案。

4. 政策制度建议提供:结合研究成果,为档案管理部门制定和完善档案开放共享政策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推动建立兼顾安全与便利的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机制,促进档案公共服务效能提升。

(二)研究内容

1. 档案信息资源开放共享的安全风险分析

研究档案信息资源开放共享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安全风险,如信息泄露、非法访问、数据篡改、网络攻击等。

分析影响档案信息资源开放共享安全的因素,包括技术因素、管理因素、人员因素等。

2. 档案信息资源开放共享的安全边界界定

探讨档案信息资源开放共享安全边界的内涵和外延。

研究确定档案信息资源开放共享安全边界的原则和方法。

对不同类型的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分类,明确其开放共享的安全边界。

3. 档案信息资源开放共享的安全控制方法研究

提出档案信息资源开放共享的安全控制策略,包括访问控制、加密技术、备份恢复、安全审计等。

研究如何运用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对档案信息资源开放共享的有效安全控制。

探讨档案信息资源开放共享安全控制的评估和改进机制。

4. 档案信息资源开放共享安全政策和制度建设

分析国内外档案信息资源开放共享安全政策和制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完善我国档案信息资源开放共享安全政策和制度的建议。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

1. 文献研究法:本研究将系统梳理国内外关于档案信息资源开放共享安全领域的学术著作、期刊论文、政策文件和技术标准等文献资料。通过深入分析这些文献,全面把握当前该领域的研究现状、理论框架和发展趋势,为本课题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2. 案例分析法:本研究将精心筛选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档案信息资源开放共享案例,包括成功的实践案例和存在问题的典型案例。通过对这些案例进行深入剖析,重点考察其在安全管理机制、技术防护措施、制度建设等方面的具体做法和实施效果。

3. 问卷调查法:本研究将设计科学合理的调查问卷,面向档案管理部门工作人员、档案信息资源使用者以及相关领域专家三个群体展开调查。问卷内容将涵盖档案开放共享的安全认知、实际需求、现存问题及改进建议等多个维度。通过问卷调查,可以获取不同利益相关者对档案信息资源开放共享安全问题的真实看法和具体诉求,为研究提供第一手的实证数据。

4. 专家访谈法:本研究将采用结构化访谈与半结构化访谈相结合的方式,邀请档案学领域知名学者、档案管理部门负责人以及信息安全技术专家进行深度访谈。访谈内容将聚焦档案信息资源开放共享面临的安全挑战、边界界定原则、控制方法创新等核心问题。

(二)技术路线

本课题的技术路线如下:

1. 资料收集与整理:通过文献检索、案例收集、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等方式,收集与档案信息资源开放共享安全相关的资料和数据。

2. 安全风险分析:对收集到的资料和数据进行分析,识别档案信息资源开放共享过程中面临的安全风险和影响因素。

3. 安全边界界定:根据安全风险分析的结果,运用相关的理论和方法,界定档案信息资源开放共享的安全边界。

4. 安全控制方法研究:针对档案信息资源开放共享的安全边界,研究提出相应的安全控制方法和策略。

5. 政策制度建设:结合我国档案信息资源开放共享的实际情况,提出完善档案信息资源开放共享安全政策和制度的建议。

6. 研究成果总结与验证:对课题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归纳,形成研究报告。通过实践验证和专家评审等方式,对研究成果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估和验证。

四、研究进度安排

(一)第一阶段(第1-3个月)

1. 确定课题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制定课题研究计划。

2. 收集国内外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文献综述。

(二)第二阶段(第4-8个月)

1. 设计问卷和访谈提纲,开展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

2. 对调查和访谈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识别档案信息资源开放共享过程中面临的安全风险和影响因素。

(三)第三阶段(第9-11个月)

1. 运用相关的理论和方法,界定档案信息资源开放共享的安全边界。

2. 研究提出档案信息资源开放共享的安全控制方法和策略。

(四)第四阶段(第12-15个月)

1. 分析国内外档案信息资源开放共享安全政策和制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 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完善我国档案信息资源开放共享安全政策和制度的建议。

(五)第五阶段(第16-20个月)

1. 对课题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归纳,形成研究报告。

2. 邀请专家对研究报告进行评审,根据专家意见进行修改和完善。

(六)第六阶段(第21-24个月)

1. 对研究成果进行实践验证,评估其可行性和有效性。

2. 完成课题结题工作,提交课题研究报告和相关成果。

五、预期成果

(一)研究报告

完成一份关于《档案信息资源开放共享的安全边界与控制方法》的研究报告,报告内容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目标、研究方法、研究结果、结论与建议等。

)政策建议

为档案管理部门和相关机构制定档案信息资源开放共享政策和安全管理制度提供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

六、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一)理论基础

档案学、信息安全学、管理学等学科的发展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国内外学者在档案信息资源管理、信息安全保障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

(二)实践经验

我国档案管理部门相关机构在档案信息资源开放共享方面已经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探索,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同时,国内外在信息安全管理方面也有许多成功的案例可供借鉴,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实践支持。

(三)研究团队

课题的研究团队成员具有丰富的研究经验和专业知识。团队成员之间分工明确、协作良好,能够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四)研究条件

本课题依托的拥有丰富的图书资料、先进的研究设备和良好的研究环境,能够为课题研究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同时,单位还与国内外相关的科研机构和企业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广阔的交流平台和合作机会。

七、可能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一)可能遇到的问题

1. 档案信息资源开放共享的安全边界界定较为复杂,涉及到法律、政策、伦理等多个方面的因素,难以准确把握。

2. 档案信息资源开放的安全控制方法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技术和管理手段,实施难度较大。

3. 档案信息资源开放共享的安全政策和制度建设需要考虑到不同地区、不同部门的实际情况,协调难度较大。

(二)解决方案

1. 针对边界界定问题,加强与法律、政策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合作,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界定。同时,开展实地调研,了解不同地区、不同部门的实际需求和情况,确保安全边界的界定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 对于安全控制方法实施难度大的问题,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管理理念,提高安全控制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同时,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和用户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3. 在安全和制度建设方面,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建立健全跨部门的合作机制。开展政策试点和评估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和完善政策和制度,确保其科学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