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国家规划重点课题数据中心!
课题中心

地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结合路径分析

来源:国家规划重点课题数据中心 发布时间:2023-01-03 浏览次数:

一、课题背景与意义

在当前教育环境下,地理学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地理学科不仅能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地的自然、人文景观,还能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提高其综合素质。然而,传统地理教学往往侧重于书本知识的传授,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不够紧密,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难以真正理解和运用地理知识。

将地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是提高地理教学效果的关键。通过结合生活实际,能让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地理思维和实践能力,使学生不仅理解所学知识,还能运用自如,切实体会到地理学科的应用价值。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许多地理教育工作者已经认识到地理教学与生活实际结合的重要性,并开展了一系列研究。部分研究聚焦于初中地理教学,提出利用身边资源、关注时事新闻等方式深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例如,引导学生观察学校周边的地形、气候、植被等自然环境,让学生收集家乡的地理资料,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经济发展等情况,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让学生关注国内外地理热点问题,如南水北调工程、一带一路倡议等,分析这些热点问题中地理知识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还有一些研究关注高中地理课堂与生活知识的融合,强调地理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生活中寻找学生感兴趣的学习素材,引导学生用地理的思维方法观察和认识世界。例如,引入学生熟悉的生活体验导入新课,如讲解天气时,通过展示不同天气图片或让学生观察课本图片,了解天气变化知识,然后分组讨论天气对生活的影响;巧借生活实例洞悉地理原理,如用洗衣机甩干衣服过程解释台风眼的形成原理,通过学生活动演示三圈环流一分组传送书本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及气压带风带的形成等。

(二)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地理教育也十分重视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结合。一些国家在地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调地理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例如,美国的地理教育注重通过实地考察、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和应用地理知识;英国的地理教学强调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三)现有研究不足

目前,国内外关于地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部分研究侧重于理论探讨,缺乏具体的实践案例和操作方法;一些研究只关注了某个学段或某个方面的结合,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因此,本课题旨在进一步深入研究地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结合路径,为地理教学提供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

三、课题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探索地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有效结合路径,提高地理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研究内容

1. 结合生活实际,深化地理知识理解

(1) 利用身边资源: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自然环境,如学校周边的地形、气候、植被等,让学生认识到地理环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同时,让学生收集家乡的地理资料,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经济发展等情况,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2) 关注时事新闻:让学生关注国内外地理热点问题,如我国南水北调工程、一带一路倡议等。通过分析这些地理热点,引导学生了解地理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 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地理实践能力

(1) 组织户外考察:安排学生进行户外考察,如参观地理公园、博物馆、自然保护区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地理知识的魅力。在考察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地理环境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力。

(2) 开展地理实验:引导学生开展地理实验,如模拟地球自转、地形形成等,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地理原理。通过地理实验,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提高地理实践能力。

3. 运用多媒体手段,增强地理教学趣味性

(1) 利用地图:运用地图、地球仪等教具,直观地展示地理信息,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世界各地的自然、人文景观。同时,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地图,提高其地理素养。

(2)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运用PPT、网络资源等现代信息技术,创新地理教学。通过生动形象的图片、视频等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地理教学效果。

4. 注重地理思维培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1) 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生活中的问题,如交通出行、资源分布等。通过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提高综合素质。

(2) 倡导地理美学,提升学生审美情趣:引导学生欣赏地理美学,如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等。通过欣赏地理美学,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综合素质。

四、课题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的地理教育文献,了解地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二)调查研究法

设计问卷和访谈提纲,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当前地理教学中与生活实际结合的情况,以及师生对地理教学与生活实际结合的需求和期望。

(三)行动研究法

在实际教学中开展行动研究,将地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教学策略应用于课堂教学,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教学过程和效果,不断调整和完善教学策略。

(四)案例分析法

收集和分析地理教学中与生活实际结合的成功案例,总结其经验和教训,为课题研究提供实践参考。

五、课题研究步骤

(一)准备阶段(第1—2个月)

1. 组建课题研究团队,明确分工。

2. 查阅相关文献,了解研究现状,确定研究课题。

3. 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和计划。

(二)调查阶段(第3—4个月)

1. 设计问卷和访谈提纲。

2. 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调查,收集相关数据。

3. 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了解当前地理教学中与生活实际结合的情况。

(三)实施阶段(第5—10个月)

1. 根据调查结果,制定地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教学策略。

2. 在实际教学中开展行动研究,应用教学策略进行课堂教学。

3. 定期观察、记录和分析教学过程和效果,及时调整和完善教学策略。

4. 收集和分析地理教学中与生活实际结合的成功案例。

(四)总结阶段(第11—12个月)

1. 对课题研究进行全面总结,整理研究资料。

2. 撰写课题研究报告,总结研究成果和经验。

3. 组织课题研究成果的鉴定和推广。

六、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一)研究报告

撰写一份详细的《地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结合路径分析》研究报告,总结课题研究的过程、方法和成果,提出地理教学与生活实际结合的有效路径和建议。

(二)教学案例集

收集和整理地理教学中与生活实际结合的成功教学案例,形成教学案例集,为地理教师提供实践参考。

(三)论文发表

在相关教育期刊上发表与课题研究相关的论文,推广课题研究成果。

七、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负责课题研究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工作。明确课题研究团队成员的分工和职责,确保课题研究顺利进行。

(二)时间保障

合理安排课题研究时间,确保课题研究各阶段工作按时完成。课题研究团队成员要合理安排教学工作和研究时间,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课题研究。

(三)经费保障

学校将为课题研究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用于购买文献资料、开展调查研究和组织学术交流等活动。课题研究团队成员要合理使用经费,确保经费使用效益最大化。

(四)培训保障

定期组织课题研究团队成员参加相关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提高团队成员的研究能力和水平。邀请地理教育专家对课题研究进行指导和咨询,为课题研究提供专业支持。

八、结论

经对地理教育现状及相关理论的研究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当前地理课程教学中,存在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脱节的现象,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知识迁移应用能力弱。地理学科本身与生活联系紧密,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能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感悟,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符合素质教育要求。本研究聚焦于探寻两者结合的有效路径,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后续将通过案例研究、实践探索等方式,深入挖掘结合点,构建多样化结合模式,为地理教学提供可借鉴的方法与策略,推动地理教育质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