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国家规划重点课题数据中心!
课题中心

互动式教学法对初中英语口语能力提高的作用

来源:国家规划重点课题数据中心 发布时间:2024-03-21 浏览次数: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英语作为全球通用语言,对初中生的沟通能力和职业发展至关重要。然而,当前初中英语口语教学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 学生层面:缺乏实际应用英语的机会,兴趣和动力不足,口语表达能力受限。例如,学生常因缺乏口语环境和互动机会,将英语口语视为繁重任务。

2. 教师层面:教学策略单一,资源匮乏,难以提供个性化口语训练。传统教学依赖教师讲解和学生记忆,忽视口语实践。

3. 评估体系:偏重书面能力考核,口语评估不完善,导致学生忽视口语训练。

互动式教学法以学生主动参与和合作交流为核心,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活动,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口语表达能力。本研究旨在探索互动式教学法对初中生英语口语能力提高的作用,为教学改进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1. 分析初中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现状及问题。

2. 探讨互动式教学法对口语能力提升的具体作用。

3. 提出基于互动式教学的口语教学改进策略。

(二)研究内容

1. 现状分析

(1) 学生口语能力现状: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口语表达不自信,缺乏实际应用机会。例如,多数学生被动接受教师讲解,缺乏主动参与。

(2) 教师教学问题:教学策略单一,资源匮乏,难以满足个性化需求。教师常因课程压力无法提供充分口语训练。

(3) 评估体系缺陷:书面能力考核为主,口语评估缺失,学生忽视口语实践。

2. 互动式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1) 定义与特点:以学生为中心,强调主动参与和合作交流。通过互动活动,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激发学习兴趣。

(2) 作用机制

a. 激发兴趣:多样化活动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习积极性。例如,情景对话活动可提高表达能力并增加学习乐趣。

b. 提升参与度与合作能力:学生从被动听众转变为主动参与者,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c. 促进语言输出与实践:提供更多口语实践机会,增强流利度和表达能力。例如,角色扮演活动可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语言。

d. 结合现代技术:利用多媒体资源和在线平台,丰富学习资源和交流渠道。例如,语音识别软件可改进发音,在线聊天工具可与海外学生交流。

3. 互动式教学法对口语能力提升的作用

(1) 提高英语思维能力主动性:通过师生、生生互动,迫使学生参与,逐渐从被动转为主动,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2) 提升英语整体素质:优化教学活动,将基础知识应用、能力培训、思维锻炼和问题解决能力串联,提高学生口语水平和实际运用能力。

4. 教学策略与实施

(1) 巧设问题,积累语言材料:设计任务型教学,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材料。例如,牛津译林版八年级上册Unit 2中,以“mystery”为例,通过加后缀变形(mysterious),并小组口语训练积累材料。

(2) 交流互动,训练英语语感:以教材内容(如Speak up)为载体,通过师生、生生互动,找出问题并改进,培养语感。例如,在《Holiday plan》训练中,更换度假日期、地点、工具等,反复训练并纠正错误。

(3) 自设情境,提高口语能力:学生自主设计情境,运用积累的语言材料进行口语实践。例如,模拟餐厅点餐、旅行问路等场景,增强语篇感和实际运用能力。

三、研究方法与步骤

(一)研究方法

1. 文献研究法:互动式教学法以建构主义、社会文化理论为基础,强调师生多边互动与情境创设,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主动性。英语口语教学则依托输入假设(i+1理论)、输出假设及情感过滤假说,注重可理解性语言输入与真实语境输出,结合互动实践提升表达流畅度与准确性。

2. 问卷调查法:为全面了解学生口语能力状况,需精心设计一份问卷。内容涵盖学生当前口语表达水平、日常口语使用场景,调查其对口语学习的兴趣点所在,以及在口语提升方面具体的培训形式、内容等需求。

3. 实验研究法:精心挑选基础相当、人数相近的两个班级,分别设为实验班与对照班。实验班采用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参与、交流;对照班运用传统教学法,以教师讲授为主。通过一段时间教学后,对比分析两班学生成绩、能力等提升效果。

4. 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教学案例,细致探究在不同学科、不同教学场景下互动式教学法的具体运用情况,全面总结其在激发学生参与度、促进知识理解等方面取得的成功实施经验,同时梳理实践中面临的各类问题。

(二)研究步骤

1. 准备阶段(第1-3月)

(1) 先依据研究目标与问题确定全面且合理的研究框架,涵盖研究范围、变量等。接着围绕框架设计问卷,确保问题清晰、有针对性。同时规划实验方案,明确实验对象、流程、控制变量等,保证研究科学性与有效性。

(2) 为深入开展相关研究,需广泛查阅国内外权威学术文献,涵盖专业领域内经典理论与前沿成果。通过细致研读与系统梳理,精准提炼其中核心观点、理论框架及研究方法,为后续研究筑牢坚实的理论基础。

2. 实施阶段(第4-11月)

(1) 为深入了解学生英语综合素养,我们将精心设计涵盖发音、表达流畅度、词汇运用等多维度的问卷,面向不同年级学生广泛发放,收集数据后运用科学方法深入分析,精准把握学生口语能力现状。

(2) 在本研究中,特选定教学水平相当的实验班与对照班开展对比教学。实验班全面实施互动式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激发学生参与;对照班则沿袭传统讲授式教学法,以教师单向传授知识为主。

(3) 为全面评估学生学习状况,需建立定期数据收集机制。每周详细记录课堂表现,涵盖参与度、专注度、互动情况等;每月组织口语测试并精准记录成绩,通过多维数据跟踪,为教学调整和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有力依据。

3. 总结阶段(第12-14月)

(1) 我们需要对实验过程中收集到的详细数据进行系统分析,运用合适的统计方法与图表工具,深入剖析数据背后的规律,将两组实验效果进行全面且细致的对比,从而清晰呈现两组在各项指标上的差异与表现。

(2) 互动式教学法在实施中积累了诸多经验,如巧妙设计互动环节激发学生参与,利用小组讨论促进思维碰撞。但也存在问题,例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课堂时间把控难,易偏离主题,影响教学进度与效果

(3) 撰写一份详尽的研究报告,深入分析当前教学现状,精准识别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一系列针对性强、可操作性高的教学改进建议,旨在优化教学过程,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预期成果与创新点

(一)预期成果

1. 形成《互动式教学法对初中英语口语能力提高的作用》研究报告。

2. 提出基于互动式教学的口语教学改进策略,为一线教师提供参考。

3. 通过实验验证互动式教学法的效果,为教学改进提供实证依据。

(二)创新点

1. 理论与实践结合:深入剖析互动式教学法的核心理论,如师生、生生间的多向交流机制,再紧密结合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现状,从课堂提问设计、小组活动组织、角色扮演开展等方面,全面探索可落地、有实效的具体实施策略。

2. 多维度评估: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将目光聚焦于学生口语能力的显著提升,精心设计各类口语实践活动,还深入剖析其对学生思维能力、合作精神的激发以及团队意识的强化所产生的多维度、深层次影响。

3. 技术融合:在现代口语教学中,可充分结合先进技术工具来拓展教学维度。利用语音识别软件精准分析学生发音,提供针对性改进建议;借助在线聊天工具,搭建跨地域交流平台,让学生与不同背景的人对话,丰富口语教学资源和交流渠道。

五、研究保障与可行性

1. 学校支持:学校鼓励教学研究,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条件。

2. 教师团队:研究团队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研究能力,能够保证研究顺利开展。

3. 学生参与:学生对英语口语学习有需求,愿意参与互动式教学活动。

4. 时间安排:研究周期为14个月,时间安排合理,能够保证各阶段任务完成。

六、结论

在全球化背景下,英语口语能力的重要性愈发凸显,然而当前初中英语教学存在学生口语表达机会少、能力提升缓慢等问题。互动式教学法强调师生、生生间的交流互动,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本研究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以及教学现状的调研发现,互动式教学法与初中英语口语教学有着天然的契合点。其丰富的互动形式能营造活跃的口语学习氛围,增加学生开口说英语的机会。本研究旨在深入探究互动式教学法对提高初中英语口语能力的具体作用机制、实施策略及效果。预期研究成果将为初中英语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方法参考,助力提升学生口语能力,增强其英语综合素养和跨文化交流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