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农村教育环境转变: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近年来农村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民生活方式和农村学生家长教育观念发生巨大转变,对子女教育重视程度提高,对英语教学提出更高要求。
2. 教师科研积极性提升:随着课改推进,一线教师主动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提高,参与人数逐年增多,有利于我校英语教育教学研究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教育教学研究开展。
3. 英语听力教学重要性凸显:从2001年起,我国以小学三年级为起点开设英语课程,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据专家统计,英语学习中信息获得的45%在于听,说占30%,读占16%,写占9%,听力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占据重要位置。
4. 《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听力教学上,学生要能依语调重音理解意图、提取信息、克服生词障碍、听懂故事并理解因果、做出反应、记录信息。中学英语教学应利用现代化手段创设语言环境。终结性评价中,听力测试在考试占比不少于25%,着重检测理解与获取信息能力,不考脱离语境辨音题,注重文化背景及差异考核,选材要真实实用。
5. 听力在语言学习中的基础地位:“听力”是听、说、读、写“四会”能力之首,其排列体现了学习语言的先后顺序,也反映了学习语言时的先易后难。正常人学母语,都是先会听,后会说,再会读,最后才会写。对农村初中学生来说,听有许多好处:一是加深印象,促进记忆;二是能快速反应,增强口语交际能力;三是用英语思维,直接理解原文。听是重要语言能力,对其他几种能力的影响不可忽视。
1. 中学英语听力教学存在的问题
(1) 学生语言基础薄弱:中学生英语语言基础知识积累不足,对材料所涉及的背景文化知识储备量小,必备的语音知识缺乏,辨音能力差,词汇量小。
(2) 教学方式单一:英语听力教学方式单一,缺乏有效的教学策略,主要以听录音核对答案为主,学生对听力易产生厌倦与畏难情绪。
(3) 训练时间不足:学生平时听力训练时间太少。
2. 相关研究建议:《中学生英语》2022年08期中《探究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提出倾听作为一种学习手段,必须将其纳入学习习惯、学习常规予以培养,从学生的倾听态度、倾听意识抓起。结合初中英语学科的特点,打好基础,从模仿抓起,榜样示范,从严抓起,循循善诱,从激励抓起,注重效果。
我校是一所普通的农村完中,在日常英语教学中,听力教学虽已受到普遍重视,但由于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教学水平与城里一些学校有一定距离,存在一些问题,如对学生听的习惯培养不够、学生在听短文时没有养成理解整篇文章的习惯、学生平时听力训练时间太少、学生获取听力训练的方式单一(主要是单调的听课文磁带)等,这些问题导致学生考试中听力丢分较多,尤其是中考。因此,研究此课题有助于使学生在薄弱环节得到发展,更加全面地发展。
根据陕西省高考新动态,高考英语将于201年恢复考查英语听力。近几年陕西省高考不考英语听力,大部分老师和学生都把注意力放在了阅读、语法、词汇和写作方面,学生的听力能力相对较弱,亟待提高。
由于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习都在非英语环境中进行,如何通过有效教学策略来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已成为英语教学中师生共同探讨和研究的课题,也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本课题主要通过对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策略的案例进行研究,探讨和发现可行的、有效的教学策略,让教师在听力教学中有的放矢,正确引导,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听力习惯,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技能,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英语成绩,避免聋哑英语的出现,激发学生的英语兴趣,更好地进行素质教育。
1. 现状调查与分析:针对七、八年级目前的听力能力及习惯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原因。完成相关报告。
(1) 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七、八年级学生的听说习惯进行了解。
(2) 调查内容:包括学生听的习惯(如是否专注听、是否有做笔记的习惯等)、听的困难(如辨音困难、理解障碍等)、获取听力训练的方式(如是否只听课文磁带、是否使用其他听力材料等)以及听力训练时间等方面。
2. 教学策略研究与实施
(1) 丰富听力训练方式:改变以往单调的听课文磁带的方式,引入多种听力材料,如英语电影、英语歌曲、英语广播等,增加学生对不同口音、语速和话题的适应能力。
(2) 培养听力习惯:教导学生养成在听短文时理解整篇文章的习惯,通过训练学生抓关键词、主题句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
(3) 增加训练时间: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增加学生的听力训练时间,如在课堂上设置专门的听力训练环节,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听力练习。
(4) 强化语言基础知识:针对学生英语语言基础知识积累不足的问题,加强语音、词汇和语法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辨音能力和词汇量,为学生听力理解打下坚实的基础。
(5) 结合文化背景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向学生介绍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听力材料中的文化内涵,提高学生对中西文化差异的了解,从而更好地理解听力内容。
3. 效果评估与反馈
(1) 定期测试:定期对学生进行听力测试,包括单元测试、月考和期中期末考试等,检验学生的听力水平提高情况。
(2) 学生反馈:通过与学生交流、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听力教学策略的接受程度和意见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3) 教师反思:教师定期对教学策略的实施效果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1. 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的教育文献、研究报告和教材,了解国内外在英语听力教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2. 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听力现状、存在的问题和需求,为制定教学策略提供依据。
3. 案例研究法:选取典型的听力教学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总结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为推广有效的教学策略提供参考。
4. 行动研究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研究目标和内容,不断尝试新的教学策略和方法,通过实践、反思、调整,逐步完善教学策略。
5. 工具:使用录音机、VCD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听力教学,同时利用听力测试软件、在线听力资源等工具丰富听力教学内容和形式。
1. 学生的听力习惯得到明显改善,能够更加专注地听,并养成理解整篇文章的习惯。
2. 学生的听力水平显著提高,在听力测试中的得分有所提升,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获取听力材料中的信息。
3. 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得到增强,能够更加自信地用英语进行交流和表达。
4. 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明显提高,积极参与英语听力学习和相关活动。
1. 教师的教学理念得到更新,更加重视听力教学,并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
2. 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提升,能够熟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听力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师形成一套适合农村初中学生的英语听力教学策略和模式,为其他教师提供参考和借鉴。
1. 学校的英语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在中考等考试中,学生的英语听力成绩有所提升。
2. 学校形成良好的英语教学研究氛围,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推动学校教育教学研究的开展。
希望学校领导在最大程度上帮助课题组成员更好地完成课题研究,如提供必要的教学设备(如更多的录音机、VCD机等)、安排专门的研究时间和场地、鼓励教师参加相关的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等。
希望得到专家的指导和帮助,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定期邀请专家对课题方案进行论证和指导,帮助课题组把握研究重点,明确主攻方向,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解决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希望学校能够提供丰富的听力教学资源,如购买更多的英语听力教材、资料,开通在线听力资源平台等,为学生的听力学习提供更多的选择和便利。
经对相关文献的深入研读以及前期对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当前初中英语听力训练存在训练方法单一、学生积极性不高、缺乏系统性策略指导等问题,导致听力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学生听力理解能力提升缓慢。而有效的听力训练策略,如听力前预测引导、听力中笔记技巧传授、听力后反馈纠错等,对学生听力水平的提升至关重要。本研究聚焦初中英语听力训练的有效策略与实践,旨在探索出贴合学生实际、科学可行的训练模式,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与实践意义,有望为初中英语听力教学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