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成为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思维品质作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语言学习和综合发展具有关键作用。整本书阅读作为一种有效的阅读教学方式,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语言输入和真实的语言情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然而,在实际的初中英语教学中,整本书阅读教学尚未得到充分的重视和有效的实施,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也面临诸多挑战。因此,开展基于思维品质提升的初中英语整本书阅读实践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索基于思维品质提升的初中英语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和方法,为初中英语教师提供可操作的教学模式和实践经验,提高初中英语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果。通过本研究,能够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性思维等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本研究的成果对于丰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理论和推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1. 构建"三维一体"教学模式:本研究致力于构建以思维品质提升为核心、以整本书阅读为载体、以语言能力发展为目标的"三维一体"教学模式。该模式将系统整合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逻辑思维等思维品质培养要素,设计贯穿阅读前、中、后三阶段的完整教学流程,形成可操作、可推广的教学实施框架,为初中英语整本书阅读教学提供新模式。
2. 开发思维可视化教学工具:研究将重点开发适用于初中英语整本书阅读的思维可视化工具,如进阶式思维导图、多维度问题矩阵、角色立场分析表等。这些工具将帮助学生将阅读过程中的思维活动显性化,促进思维品质的系统发展。同时配套开发教师使用指南和学生操作手册,确保工具的有效应用。
3. 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构建包含思维过程评价和思维成果评价的双轨制评价体系。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预测、推理、质疑等思维活动中的表现;成果评价侧重思维产品如读书报告、创意写作等的质量。评价设计将突出发展性功能,通过形成性评价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阶梯式提升。
4. 促进师生协同发展:通过课题研究,实现学生思维品质与教师专业素养的双提升。一方面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批判思考、创新表达等思维能力;另一方面提升教师的阅读教学设计能力、思维引导能力和课堂调控能力,构建新型的"思维型"师生关系和学习共同体。
1. 教学现状诊断研究:采用混合研究方法,全面诊断初中英语整本书阅读教学现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教师对思维培养的认识水平和实践状况;通过课堂观察记录实际教学中的思维活动设计;通过学生作品分析评估现有教学效果。重点分析当前存在的思维培养碎片化、活动设计浅表化、评价方式单一化等问题,为模式构建提供现实依据。
2. 思维品质内涵解析:基于新课标核心素养框架,深入解析思维品质在英语整本书阅读中的具体表现:逻辑性表现为情节推理、证据评估等能力;批判性体现在观点质疑、文化对比等方面;创造性反映在故事续写、结局改编等活动中。研究将建立思维品质与阅读行为的对应关系图谱,为教学目标设定提供理论支撑。
3. 教学模式系统构建:设计"三阶九环"教学模式:阅读前阶段设置"背景激活-问题预测-目标设定"三个环节,培养预测和关联能力;阅读中阶段安排"信息提取-推理分析-批判思考"三项活动,发展逻辑和批判思维;阅读后阶段开展"创意表达-反思评价-迁移应用"三类任务,提升创新和元认知能力。每个环节明确思维培养重点和教学策略。
4. 教学策略创新研究:开发四类典型教学策略:问题链设计策略,通过阶梯式问题引导深度思考;对话式阅读策略,运用苏格拉底问答法促进思维碰撞;多视角扮演策略,通过角色代入培养换位思考;思维可视化策略,借助图形组织器呈现思维过程。针对不同体裁文本,研究差异化策略组合,形成系统的策略工具箱。
5. 评价体系科学设计:构建"三维四级"评价体系:内容维度评价逻辑性、批判性、创造性;过程维度考察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灵活性;表现维度评估语言输出的准确性和丰富性。每个维度设置基础、发展、熟练、卓越四个等级,配套开发评价量规和案例库,实现评价的科学性和指导性。
1.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初中英语整本书阅读教学和思维品质培养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
2. 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了解初中英语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现状和学生的思维品质发展情况,为研究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3. 行动研究法:在初中英语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中,运用行动研究法,不断探索和改进基于思维品质提升的初中英语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4. 案例研究法:选取典型的初中英语整本书阅读教学案例,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总结经验教训,为其他教师提供借鉴和参考。
5. 经验总结法:在研究过程中,及时总结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形成具有推广价值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1. 准备阶段(第1-2个月)
o 成立课题组,明确研究分工。
o 查阅文献资料,进行理论学习。
o 制定研究方案和开题报告。
2. 实施阶段(第3-9个月)
o 开展初中英语整本书阅读教学现状调查。
o 构建基于思维品质提升的初中英语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
o 探索促进学生思维品质提升的初中英语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和方法。
o 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收集和分析教学数据。
o 定期召开课题组会议,交流研究进展,解决研究中遇到的问题。
3. 总结阶段(第10-11个月)
o 整理和分析研究数据,总结研究成果。
o 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
o 进行课题鉴定和成果推广。
1. 研究报告:撰写《基于思维品质提升的初中英语整本书阅读实践研究报告》,总结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提出基于思维品质提升的初中英语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建议和对策。
2. 教学案例集:整理和编写《基于思维品质提升的初中英语整本书阅读教学案例集》,为初中英语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3. 教学课件和教学设计:开发基于思维品质提升的初中英语整本书阅读教学课件和教学设计,为教学实践提供资源支持。
1. "思维-语言"融合的研究视角:本研究创新性地构建了思维品质培养与语言能力发展的协同模型,突破了传统研究中将思维训练与语言教学割裂的局限。研究揭示了英语整本书阅读中思维品质发展的特殊路径:通过第二语言媒介,学生经历"语言解码-意义建构-思维外化"的认知过程,这一过程既促进语言内化,又推动思维发展。该视角为理解外语阅读教学的育人价值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
2. "三阶九环"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提出的"三阶九环"教学模式具有显著创新性:在时序设计上,形成"准备-建构-拓展"的完整思维发展链;在活动设计上,每个环节明确思维训练重点和方法指导;在实施路径上,实现"语言输入-思维加工-语言输出"的闭环学习。模式特别强调元认知能力的培养,通过设计反思环节帮助学生觉察和调控自己的思维过程,促进思维能力的自主发展。
3. 差异化教学策略体系:研究开发的"四维三层"教学策略体系具有鲜明特色:内容维度针对不同文本类型设计策略组合;过程维度关注思维活动的渐进式引导;方法维度整合东西方思维训练方法;评价维度强调思维过程的可视化呈现。每个维度又分为基础型、发展型和挑战型三个层次,满足不同学生的思维发展需求。这套策略体系既保持系统性,又具备灵活性,为差异化教学提供了有效工具。
4. "教-学-评"一致性创新:研究创新性地构建了思维导向的"教-学-评"一体化机制:教学目标明确思维品质发展指标,如"能找出文中隐含的作者观点";学习活动设计相应的思维训练任务,如"绘制观点论证图";评价工具直接检测思维目标达成度,如使用"批判性思维量规"评估讨论质量。这种一致性设计避免了思维培养的形式化,确保教学目标有效落实。
本研究以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理论、阅读教学理论、思维发展理论等为理论基础,这些理论为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国内外关于英语阅读教学和思维品质培养的研究成果也为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参考和借鉴。
课题组成员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强的研究能力。学校在英语教学方面一直注重阅读教学的开展,为整本书阅读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平台。同时,学校拥有丰富的英语阅读资源和先进的教学设备,为研究的开展提供了物质保障。
本研究采用的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等研究方法科学合理,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这些方法的综合运用能够保证研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