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国家规划重点课题数据中心!
课题中心

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研究

来源:国家规划重点课题数据中心 发布时间:2024-03-29 浏览次数:

一、课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是关键环节。大体积混凝土具有施工面积大、混凝土需求量高、内外温差大等特点,其施工周期通常较长。由于水化作用,混凝土核心处温度迅速升高,表面暴露在空气或与地面接触,会产生内外温度梯度,进而形成温度应力。当早期混凝土强度未形成时,较大的温度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就会产生开裂,诸多细观或微观尺度的微裂纹进一步扩展形成裂缝,会破坏结构完整性,降低结构的耐久性和服务性能,破坏防水性能,使空气中的水分、盐分以及其他可能具有腐蚀性的材质渗入混凝土内部,引起钢筋腐蚀,甚至导致结构混凝土表层剥落。此外,在受到地震、春季冻融等自然灾害或气候变化时,裂缝会进一步扩大,严重影响结构的整体承载能力。因此,对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进行研究,保证其施工质量控制,尤其是从配合比设计及现场施工调控方面控制混凝土的升温过程,减少内外温度差,对于提升建筑施工的稳定性,增强建筑的密实度和承载强度,保障建筑工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多个国家对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认知和定义存在较大差异,且都颁布了不同的规范文件,明确指出应用的范围和标准。例如,日本学术界认为,结构断面最小尺寸在80cm以上,水化热引起混凝土内的最高温度与外界气温之差预计超过25℃的混凝土,称之为大体积混凝土。国内外学者在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材料配合比设计、浇筑方式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但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如何更有效地控制内外温度差、减少裂缝产生,以及针对不同工程特点优化施工技术等方面,仍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三、研究内容

(一)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特点研究

1. 体积与传热特性:大体积混凝土面积和体积较大,散热和传热性较差,内、外部之间温差较大时,易出现变形和结构裂缝的问题。

2. 材料配置影响:混凝土材料由水泥、石料、砂料等按一定比例配制,材料选择和配置缺乏科学性,会降低混凝土结构强度,影响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性。

3. 施工复杂性: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和施工设备要求严格,施工质量管理难度系数高,需要进行系统和全面的安排,制定合理的规划设定方案,并严格按照标准执行。

4. 混凝土收缩影响:混凝土收缩等问题会影响工程质量,应重视混凝土的养护工作,保证大型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和质量。

(二)常见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方式研究

1. 全面分层:在规模较小的建筑工程中应用较为广泛。按照自上而下的顺序浇筑,第一层浇筑完成后,进行第二层浇筑,以此方式逐层、连续浇筑,直到全部浇筑完成为止。

2. 倾斜分层:适用于混凝土结构长厚比3:1内。施工按1:3控制倾斜分层浇筑坡度,下至上浇筑。根据倾斜条件振捣混凝土,确保分层浇筑振捣充分、均匀,提高整体密实性。

3. 分段分层:在面积、厚度适中的建筑工程中应用较为广泛。实际应用过程中,对施工设备和工程量有相应规定。浇筑时,通常从最底层开始,浇筑一定距离以后,再进行第二层浇筑,以此方式一层层向上施工,直到浇筑完顶层为止。

(三)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研究

1. 材料配合比设计:科学控制混凝土材料配合比,确保施工质量。遵守设计标准,多次试验调整配比,保证材料稳定性、持久性,减小水化热影响。减少水泥用量,降低裂缝产生概率。

2. 挑选合适的保温材料:后期混凝土保温靠保温材料实现,需结合混凝土凝结与环境气候选材。考虑材料厚度、材质、吸水性和防火性等,全面掌握信息后按住宅建筑标准计算标准并控制成本,确保满足大体积混凝土浇筑需求。

3. 混凝土浇筑方案:合理安排混凝土运输时间,保证供应,坚持“分区定点、循序渐进、一次到顶”原则。工作人员布置泵车,每台负责本区域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过程中,先浇筑一个部位,达到设计高度后扇形促进混凝土流动,然后连续浇筑坡面,直到完成施工。每个区域2台输送车保证连续供应,避免中断。合理使用振捣器。

(四)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要点研究

1. 施工准备

(1) 对原材料的质量进行检测,保证混凝土原材料的各项指标都能够达到设计标准。

(2) 对模板的强度和刚度进行检测,如果出现裂缝或者是变形等问题时,需要及时进行处理。选择模板时,应选择强度高、刚度好、稳定性强的材料。

(3) 对模板内的杂物进行清理,避免杂物进入到浇筑环节中,影响施工质量。

(4) 对现场的材料和机具等进行检查,保证现场施工工具能够满足施工要求。

(5) 合理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并对浇筑体的温度、温度应力及收缩力进行试算,确定浇筑体的温升峰值。

2. 混凝土的浇筑

(1) 在高层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将混凝土的浇筑工作作为重点,施工人员应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

(2) 对混凝土的浇筑厚度以及分层等方面进行控制。在对混凝土进行分层浇筑时,应缩短间歇时间,先将上层的混凝土振捣密实后并在混凝土初凝前,将下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3) 对高层建筑大体积混凝土进行振捣时,振捣器作用深度应根据混凝土浇筑层厚度确定,整体连续浇筑时宜为250mm - 500mm。同时每层间歇时间要小于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4) 混凝土的浇筑应连续,尽量减少施工缝。当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产生施工缝时,应将已初凝混凝土表面的浮浆、松动的石子清理干净并冲洗,且不得有积水,新浇混凝土应振捣密实,并与已浇筑混凝土紧密结合。浇筑过程中要防止钢筋、埋件等偏位。大体积混凝土浇筑面要进行多次抹压处理。

3. 混凝土振捣技术

(1) 混凝土浇筑工作中空气进入混凝土内部,会影响混凝土浇筑质量,因此需要进行必要的振捣工作。

(2) 合理控制振捣工作的强度,振捣强度较大,会出现混凝土变形的情况;振捣强度较小,会出现漏震的情况。

(3) 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以及混凝土的类型来选择合适的振捣方式。振捣方式主要有人工振捣和通过机械设备进行振捣两种。无论使用哪种振捣方式,都应提前在振捣位置选好插入点,插入点应确保设置的均匀性。此外,还要确保振捣棒插入到较深的位置,确保底层的混凝土也能得到充分振捣,使混凝土能够形成一个坚固的整体,最大程度上降低混凝土出现裂缝的概率。

4. 混凝土养护要点:大规模混凝土项目,保湿法避免收缩破裂,促进水泥水化,增强抗拉强度。保温法保证表面温度,降低温差,避免损坏。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二)实地调研法

对实际建筑工程中的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进行实地调研,收集施工过程中的相关数据和资料,分析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三)实验研究法

通过实验室实验和现场试验,对不同材料配合比、浇筑方式、养护方法等对大体积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进行研究,优化施工技术参数。

(四)案例分析法

选取典型的建筑工程案例,对其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进行深入分析,总结成功经验和教训,为课题研究提供实践参考。

五、研究计划

(一)第一阶段(第1 - 2个月)

1. 确定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和目标,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

2. 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二)第二阶段(第3 - 4个月)

1. 对实际建筑工程中的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进行实地调研,收集施工过程中的相关数据和资料。

2. 开展实验室实验,研究不同材料配合比对大体积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三)第三阶段(第5 - 6个月)

1. 进行现场试验,研究不同浇筑方式、养护方法等对大体积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2. 选取典型的建筑工程案例,对其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进行深入分析。

(四)第四阶段(第7 - 8个月)

1. 总结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2. 对研究成果进行论证和评审,根据评审意见进行修改和完善。

六、预期成果

(一)研究报告

形成一份详细的《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研究》课题研究报告,内容包括课题背景与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结果与分析、结论与建议等。

(二)施工技术指南

根据研究成果,编制一份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指南,为实际工程施工提供技术指导和参考。

七、研究的创新性与可行性

(一)创新性

1. 本课题将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对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不仅关注材料配合比、浇筑方式等传统研究内容,还将重点研究如何更有效地控制内外温度差、减少裂缝产生等问题,提出具有创新性的施工技术和控制措施。

2. 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分析不同工程特点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优化方案,为实际工程施工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技术指导。

(二)可行性

1. 理论可行性:国内外已经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方面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本课题将借鉴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方法,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 实践可行性:本课题将通过实地调研、实验室实验和现场试验等方式收集数据和资料,与实际工程施工紧密结合。同时,课题组成员具有丰富的建筑工程施工经验和科研能力,能够保证研究的顺利进行。

3. 经济可行性:本课题的研究不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主要通过现有的实验设备和调研费用等即可完成。同时,研究成果的应用将有助于提高建筑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八、结论

当前建筑工程对大体积混凝土的应用愈发广泛,但其在浇筑施工过程中易出现裂缝等质量问题,影响工程结构安全与耐久性。尽管国内外已有一定研究成果,但在新材料应用、复杂环境施工及精细化控制等方面仍存在不足。本研究聚焦这些问题,旨在提出更优化的施工技术方案,为实际工程提供科学指导,提高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质量,降低工程风险,具有显著的理论与实践价值,研究方案可行,预期能够达成预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