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国家规划重点课题数据中心!
课题中心

基于初中语文核心素养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来源:国家规划重点课题数据中心 发布时间:2022-06-09 浏览次数: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1 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快速发展,语文教育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方面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责任。初中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形成的关键时期。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即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的能力。然而,传统的单篇阅读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这些需求,群文阅读作为一种新的阅读教学方式,逐渐受到重视和推广。

群文阅读是指通过多篇相关联的文章进行组合式阅读,帮助学生从多篇文本中获取信息、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总结,从而提升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广度,还能促进其深度思考和综合运用能力的发展。

1.2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本研究旨在探索基于核心素养的群文阅读教学模式,为丰富和完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理论提供实证支持和理论借鉴。通过对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路径的研究,进一步深化对语文核心素养内涵和实质的理解。

2)实践意义:研究能够为一线教师提供具体可行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同时,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提升他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核心素养概述

2.1 核心素养的定义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对于初中语文而言,核心素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语文学习和实践活动,学生能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和言语活动经验,形成良好的语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增强自觉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意识,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以及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

3)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审美体验、评价等活动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味,并在此过程中逐步掌握表现美、创造美的方法,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

4)文化传承与理解: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理解和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化,拓宽文化视野,增强文化自觉,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防止文化上的民族虚无主义。

2.2 核心素养与群文阅读的关系

群文阅读作为一种新的阅读教学模式,与核心素养的培养密切相关。通过群文阅读,学生可以在丰富的文本中汲取语言素材,提高语言表达和运用能力;通过对比分析和归纳总结,发展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在欣赏和评价不同文本的过程中,提升审美鉴赏和创造能力;在接触和理解多元文化的过程中,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三、群文阅读现状分析

3.1 现状描述

当前,群文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逐渐得到重视和推广,但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一方面,部分教师对群文阅读的概念、特点和价值认识不清,缺乏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另一方面,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参差不齐,难以适应群文阅读的要求。此外,教材和教学资源的不足也制约了群文阅读的实施。

3.2 问题分析

1)教师层面:部分教师对群文阅读的理论和实践缺乏深入了解,导致在教学中难以有效运用;缺乏有效的培训和支持,导致教学策略和方法单一,缺乏创新。

2)学生层面: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差异较大,部分学生缺乏主动阅读和深度思考的能力;阅读速度和广度不足,难以适应群文阅读的要求。

3)资源层面:教材和教学资源的缺乏限制了群文阅读的实施;部分学校缺乏相应的硬件设施和软件支持。

四、教学策略研究方法

4.1 文献研究法

通过查阅国内外关于群文阅读和核心素养的文献,了解相关研究的历史背景、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依据。

4.2 调查研究法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初中语文群文阅读的现状、问题和需求,为教学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

4.3 行动研究法

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实践、反思、再实践的方式,不断总结和优化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4 案例研究法

选取典型的群文阅读教学案例进行分析和研究,总结成功经验和教训,为其他教师提供借鉴和参考。

五、策略实施路径探索

5.1 转变教师观念,提升专业素养

1)加强对群文阅读相关理论和实践的培训,提高教师对群文阅读的认识和理解。

2)组织教师参加相关的教学研讨会和交流活动,学习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和做法。

5.2 优化教学内容,构建群文阅读体系

1)根据初中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具有代表性、关联性和多样性的文本,构建科学合理的群文阅读体系。

2)注重文本的时代性、文化性和审美性,选择能够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经典篇目,以及反映时代精神和社会发展的优秀作品。

5.3 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1)采用“问题引导式”“小组合作式”“主题探究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引导学生通过比较阅读、归纳总结、批判性思维等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和技巧,如预测、提问、笔记、总结等,提高阅读效率和深度。

5.4 拓展教学资源,丰富阅读体验

1)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图书馆资源、社区资源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和实践机会。

2)开展阅读分享会、读书报告会、书评比赛等活动,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自信心。

5.5 加强家校合作,共同推进群文阅读

1)通过家长会、家访等方式,向家长宣传群文阅读的重要性和价值,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2)鼓励家长与孩子共同阅读、交流心得,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

六、预期成果与评估

6.1 预期成果

1)构建基于初中语文核心素养的群文阅读教学体系,为一线教师提供具体可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3)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6.2 评估方法

1)通过学生问卷调查、阅读测试等方式,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的提升情况。

2)通过教师访谈、教学观摩等方式,评估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的提升情况。

3)通过对比分析实验前后的教学数据和学生表现,评估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的实施效果。

七、研究进度与安排

7.1 研究准备阶段(第1-5个月)

1)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关于群文阅读和核心素养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2)制定研究计划和方案,明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步骤。

7.2 研究实施阶段(第6-19个月)

1)开展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初中语文群文阅读的现状、问题和需求。

2)构建基于初中语文核心素养的群文阅读教学体系,制定具体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3)在实际教学中实施群文阅读教学策略,并进行教学反思和改进。

4)收集教学数据和学生表现,为评估研究效果提供依据。

7.3 研究总结阶段(第20-28个月)

1)整理和分析研究数据,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

2)对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提炼,形成具有推广价值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3)举办研究成果展示会或研讨会,分享研究成果和经验。

八、课题保障措施

8.1 组织保障

成立由学校领导、骨干教师和研究人员组成的课题研究组,负责课题的研究规划、实施和管理。

8.2 制度保障

制定课题研究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明确研究人员的职责和任务,确保研究的顺利进行。

8.3 资源保障

为课题研究提供必要的经费、设备和资源支持,包括购买相关书籍、资料、软件等,以及提供实验场地和设施。

8.4 技术保障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提高研究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术水平。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网络平台、数据分析软件等,提高研究的效率和质量。

8.5 激励保障

对在研究过程中表现突出的研究人员和学生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同时,将研究成果作为教师评价、职称晋升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依据之一。

通过以上保障措施的实施,确保本课题能够顺利进行并取得预期的研究成果。同时,希望本课题的研究能够为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语文教育的改革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