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国家规划重点课题数据中心!
课题中心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综合实践作业设计与实施研究

来源:国家规划重点课题数据中心 发布时间:2023-07-28 浏览次数: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在教育教学改革逐步深入的大背景下,作业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小学数学作业存在题型单一、缺乏深度、忽视个体差异、与生活联系不紧密及缺乏跨学科整合等问题,难以激发学生主动思考,不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数学知识结构,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应用能力。同时,随着“双减”政策的推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推动素质教育改革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核心素养作为综合素质教育的理念,强调将学科知识与跨学科能力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核心素养的应用不仅有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还能培养他们将数学应用于实际情境的能力。

(二)研究意义

1. 提升学生的核心数学能力:聚焦于学生核心数学能力的培养,特别是逻辑思维、问题解决和空间想象力等关键能力。通过精心策划的作业,学生能在处理实际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构建坚实的数学基石。

2.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融合跨学科知识体系,将语言表达、科学探索与数学问题解答技巧相结合,打造多维度学习体验。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在实践中锻炼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3. 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考虑到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鼓励教师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风格和能力水平制定不同难度的数学任务,让每个学生在自己的水平上取得进步,增加学习动力,提高数学成绩。

4. 适应教育评价改革需求:随着新一轮教育评价体系的改革,核心素养能有效地体现出新的教育评价理念。通过作业完成情况可以评估学生的数学素养及其他关键能力,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策略选择、思维方式以及态度和价值观,使数学学习更加全面和深入。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为积极响应“双减”政策,推动素质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我们需着力优化并创新小学数学综合实践作业的设计形式。通过精心策划多样化、趣味化的实践活动,切实提高小学数学作业的质量与效率,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知识理解,增强数学核心素养,实现全面发展。

(二)研究内容

1. 分析当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1) 作业题型单一与缺乏深度:目前作业多停留在简单计算和概念重复上,忽视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难以激发学生主动思考,不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数学知识结构。

(2) 忽视个体差异与作业量不合理:大多数作业设计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对所有学生设计相同要求和作业量,导致部分学生感到作业过于简单缺乏挑战性,另一部分学生则因作业太难而感到沮丧,打击学习信心。同时,当前作业量较为繁杂,耗费学生大量时间,打击学习兴趣,不利于全面素质的培养。

(3) 缺乏与生活联系及跨学科整合:作业内容过于抽象,缺乏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学生难以理解数学学习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难以将所学知识与现实世界中的现象和问题联系起来。

2. 提出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综合实践作业设计的具体方法

(1) 挖掘信息资源,拓宽作业内容:将数学知识生活化,通过实践拓展学生知识面,提升综合素养。设计信息收集类实践作业,丰富数学知识,加深记忆与运用。如学习小数加减法后,引导学生购物记录信息并计算总金额;学习多位数后,引导学生收集大数据。

(2) 分层性作业设计,尊重学生差异:根据学生差异,设计三层作业:(1)基础层:针对数学基础薄弱的学生,作业内容是辨识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进行简单计算。(2)中等层:适合数学基础一般的学生,要求解决实际问题。(3)高等层:数学基础较强的学生,设计探究活动,比较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关系,深化对形体空间的认识。

(3) 核心素养下设计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的策略

a. 进行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是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自主思考、探索和实践。例如,在学习混合运算时,教师提出实际问题的思考过程,考验学生对实际问题的理解。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指导者,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思维。

b. 鼓励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通过学生互动、合作与分享知识来共同构建理解的教学方法。如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时,分组讨论其异同并分享想法。每小组设计含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场景,如房间平面图,需共同商讨并解决尺寸和布局问题,提升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

c. 进行问题引导和启发:通过引人深思的问题和启发式提示,激发学生主动思考、探索和发现,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以“小数的初步认识”为例,教师提出“如何解释小数?举生活中的例子说明其应用。”等问题,并采用“巧克力分割”的启发,联系实际,助学生从自我角度解释小数,理解其概念。

3. 规范作业实施流程,注重评价、分析与反馈:作业含设计、布置、批改等环节,要素循环发展。作业设计目标内容是批改等依据,批改等发现的问题为后续设计提供基础,要形成规范流程。作业设计要系统思考,教师研究课程、分析学情,及时批改反馈,综合分析作业,归类错题并设计变式练习促学生内化。

三、研究方法与步骤

(一)研究方法

1. 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教育教学文献,了解核心素养、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2. 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当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学生和教师对作业的需求和期望。

3. 行动研究法:在实际教学中开展小学数学综合实践作业设计与实施的研究,不断反思和调整作业设计方案,总结经验,改进研究。

4.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小学数学综合实践作业案例进行分析,总结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为作业设计提供参考。

(二)研究步骤

1. 准备阶段(第1-5个月)

(1) 组建课题研究团队,明确分工。

(2) 查阅相关文献,制定研究方案。

(3) 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当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现状。

2. 实施阶段(第6-19个月)

(1) 根据研究目标和内容,设计小学数学综合实践作业方案。

(2) 在实际教学中实施作业方案,定期收集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和反馈意见。

(3) 开展行动研究,根据实施情况不断反思和调整作业设计方案。

(4) 选取典型作业案例进行分析,总结经验,发现问题。

3. 总结阶段(第20-24个月)

(1) 整理研究资料,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全面总结。

(2) 撰写研究报告,提出小学数学综合实践作业设计与实施的建议和策略。

(3) 组织课题研究成果鉴定和推广活动。

四、预期成果

1. 形成一套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综合实践作业设计方案,包括不同年级、不同单元的作业案例。

2. 发表相关研究论文,总结课题研究的成果和经验,为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3. 提高教师的作业设计能力和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

4. 推动学校数学教学的改革和创新,为落实“双减”政策,推动素质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实践探索。

五、研究保障

(一)组织保障

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负责课题研究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工作。明确课题研究团队成员的分工和职责,确保课题研究顺利进行。

(二)制度保障

建立健全课题研究管理制度,包括研究计划制定、研究过程监控、研究成果评价等方面的制度,规范课题研究行为,提高课题研究质量。

(三)资源保障

学校为课题研究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包括图书资料、网络设备、教学器材等,为课题研究人员开展研究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经费保障

学校安排一定的课题研究经费,用于文献查阅、资料印刷、调研活动、成果鉴定等方面的支出,确保课题研究有充足的经费支持。

六、结论

本研究开题表明,基于核心素养开展小学数学综合实践作业设计与实施研究十分必要且意义重大。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注重知识传授,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有所忽视,而综合实践作业是弥补这一短板的有效途径。通过精心设计与科学实施综合实践作业,能引导学生在实际问题解决中运用数学知识,提升其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等核心素养。本研究旨在构建一套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的作业设计与实施体系,为教师提供具体指导。预期成果可推动小学数学教学从知识本位向素养本位转变,助力学生全面发展与终身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