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国家规划重点课题数据中心!
课题中心

采矿技术优化在露天煤矿生产效率提升中的应用分析

来源:国家规划重点课题数据中心 发布时间:2024-09-21 浏览次数: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露天煤矿作为煤炭开采的重要方式,具有开采成本低、操作相对简单等优势,在我国能源供应中占据重要地位。然而,传统露天煤矿开采方式存在诸多问题。一方面,资源浪费现象较为严重,开采效率有待提高;另一方面,环境污染问题突出,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压力,且人员安全面临一定风险。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采矿技术不断革新。智能露天采矿技术、自动化设备等的应用,为露天煤矿生产效率的提升带来了新的契机。通过优化采矿技术,不仅可以提高煤炭资源的开采效率和利用率,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促进经济发展,还能降低事故风险,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减少矿山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研究采矿技术优化在露天煤矿生产效率提升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在露天煤矿采矿技术优化上起步早、成果显著。爆破技术优化方面,多国借助数字化设计和模拟软件,如数值模拟软件精确模拟预测爆破过程,确定最佳参数方案,减少资源消耗与环境影响;还运用全站仪、激光扫描仪等现代测量定位技术,精确定位爆破孔与岩体边界,提升爆破效果、降低误伤风险。

自动化设备应用上,广泛使用自动导航采煤机、无人驾驶卡车等,实现精确定位与自动控制,提高采煤、运输效率,降低成本与操作误差,提升安全性与作业质量。同时,建立远程监控与控制系统,实时监测控制设备和作业过程。

废弃物处理技术上,采用多种方法。如磁选、浮选回收矸石;干排尾等技术减少尾矿污染;对垃圾分类处理,通过填埋、燃烧、堆肥等方式减少污染,实现资源再利用,降低资源消耗与环境压力。

(二)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在露天煤矿采矿技术优化方面也进行了大量研究和实践。在爆破技术方面,逐渐引入数字化设计和模拟技术,但与国外相比,应用的广度和深度还有待提高。部分企业开始尝试使用新型打孔技术和高能量爆炸剂、延迟起爆系统,以提高爆破效果和控制爆破震动。

在自动化设备应用方面,国内一些大型露天煤矿引进了一批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如无人驾驶卡车、自动化采煤机等,但在设备的普及程度和自主创新能力方面与国外存在一定差距。同时,远程监控与控制系统的建设和应用还在不断完善中。

在废弃物处理技术方面,国内也在积极探索适合国情的处理方法。一些煤矿开始采用矸石回收、尾矿干排等技术,但在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效率和规模上还有待提升。此外,国内在矿工培训和技术培养方面逐渐重视,但整体矿工的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1. 露天煤矿现有采矿技术分析:对传统露天煤矿开采技术进行全面梳理,包括爆破技术、采煤工艺、运输方式等,分析其存在的瓶颈和问题,如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人员安全风险、生产效率低下等。

2. 采矿技术优化方案研究

(1) 爆破技术优化:研究数字化设计和模拟软件在爆破参数优化中的应用,探索如何通过精确模拟和预测确定最佳爆破参数,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分析现代测量和定位技术如全站仪、激光扫描仪在爆破孔和岩体边界定位中的作用,提高爆破效果。研究新型打孔技术、高能量爆炸剂和延迟起爆系统的应用,实现更好的破碎效果和控制爆破震动。

(2) 自动化设备应用:分析自动导航装置的采煤机、无人驾驶卡车、自动化挖掘机和装载机等自动化设备在露天煤矿的应用原理和优势。研究远程监控与控制系统的构建和功能,实现对矿山设备和作业过程的实时监测和控制。探讨自动化设备应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如设备选型、人员培训、技术维护等。

(3) 废弃物处理技术优化:研究磁选、浮选等矸石回收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分析干排尾或干砂排尾技术在减少尾矿污染方面的应用效果。探讨高温燃烧、堆肥处理、分类回收等废弃物处理方法在露天煤矿的适用性和可行性,实现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

3. 人力资源管理策略对生产效率提升的影响:分析采矿工程领域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包括人才招聘、培训与激励等方面。研究如何通过建立健全的人才培养机制、激励机制和绩效评价制度,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探讨针对不同岗位矿工的培训内容和方式,如新入职矿工的基础培训、专业技能培训、安全培训等,提升矿工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从而促进生产效率的提升。

4. 采矿技术优化方案的综合评估与实施策略:建立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对采矿技术优化方案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优化方案的实施策略,包括分阶段实施计划、资源配置方案、风险应对措施等,确保优化方案能够顺利实施并取得预期效果。

(二)研究方法

1. 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了解露天煤矿采矿技术优化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2. 案例分析法:选取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露天煤矿,分析其采矿技术优化实践案例,总结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为研究提供实践参考。

3. 实证研究法:在有条件的露天煤矿进行实地调研和实验,收集相关数据,验证采矿技术优化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4. 数学建模法:运用数学模型对爆破参数优化、生产流程优化等问题进行建模分析,为优化方案的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四、研究计划与预期成果

(一)研究计划

1. 1—2个月:完成文献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确定研究框架和方法。

2. 3—4个月:开展露天煤矿现有采矿技术的调研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瓶颈。

3. 5—7个月:进行采矿技术优化方案的研究,包括爆破技术优化、自动化设备应用、废弃物处理技术优化等方面。

4. 8—9个月:研究人力资源管理策略对生产效率提升的影响,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

5. 10—11个月:对采矿技术优化方案进行综合评估,制定实施策略。

6. 12个月:完成课题研究报告的撰写和修改,准备课题验收。

(二)预期成果

1. 研究报告:撰写一篇详细的《采矿技术优化在露天煤矿生产效率提升中的应用分析》研究报告,内容包括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内容与方法、研究结果与分析、结论与建议等。

2. 优化方案:提出一套适合我国露天煤矿的采矿技术优化方案,包括爆破技术优化方案、自动化设备应用方案、废弃物处理技术优化方案和人力资源管理策略等。

3. 实践指导:为露天煤矿企业提供采矿技术优化的实践指导,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研究的创新点与难点

(一)创新点

1. 综合优化:本研究不仅关注单一采矿技术的优化,而是从爆破技术、自动化设备应用、废弃物处理技术和人力资源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优化,形成一套系统的露天煤矿生产效率提升方案。

2. 数字化与智能化应用:强调数字化设计和模拟软件、现代测量和定位技术、远程监控与控制系统等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在采矿技术优化中的应用,提高采矿生产的精准度和智能化水平。

3. 废弃物综合利用:提出多种废弃物处理方法,实现露天煤矿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促进煤炭产业的绿色发展。

(二)难点

1. 技术集成难度大:将多种采矿技术优化方案进行集成应用,需要解决不同技术之间的兼容性和协同性问题,确保整个生产系统的稳定运行。

2. 数据获取与处理:在实证研究过程中,需要获取大量准确的生产数据和环境数据,并进行有效的处理和分析。然而,由于露天煤矿生产环境的复杂性,数据的获取和处理可能面临一定困难。

3. 人员培训与观念转变:采矿技术优化需要矿工具备相应的技术和操作能力,但部分矿工可能对新技术存在抵触情绪,人员培训和观念转变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4. 资金投入与成本效益平衡:采矿技术优化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设备购置、技术研发、人员培训等方面。如何在保证优化效果的前提下,合理控制成本,实现资金投入与成本效益的平衡,是研究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六、结论

本研究围绕采矿技术优化对露天煤矿生产效率的影响展开。通过实地调研与数据分析发现,当前露天煤矿在开采、运输、排土等环节存在技术滞后问题,导致生产效率低下、成本增加。

研究提出的采矿技术优化策略,如引入智能化开采设备、优化运输路线规划、采用高效排土技术等,具有显著可行性。经模拟与实践验证,这些优化策略能有效提高资源开采率、缩短作业周期、降低能耗与成本。这表明采矿技术优化是提升露天煤矿生产效率的关键途径,为露天煤矿实现高效、安全、绿色生产提供了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对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