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国家规划重点课题数据中心!
课题中心

绘本美术教学提升小学生审美能力的研究

来源:国家规划重点课题数据中心 发布时间:2024-10-12 浏览次数: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一)选题背景

在当今社会,审美能力已成为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小学生而言,审美能力的培养有助于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提高创造力和想象力。美术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小学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绘本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以其精美的画面、生动的故事和丰富的内涵,深受小学生的喜爱。绘本中的绘画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蕴含着丰富的审美元素,如色彩、构图、线条等。将绘本引入美术教学中,能够为小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审美体验,激发他们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

(二)选题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在理论方面,本课题的研究将丰富绘本美术教学的理论体系,为小学美术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在实践方面,本课题的研究将探索出一套有效的绘本美术教学方法,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1.探索绘本美术教学提升小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2.构建适合小学生的绘本美术教学模式。

3.提高小学生的审美感知、审美欣赏和审美创造能力。

4.促进小学美术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二)研究内容

1.绘本美术教学的理论研究:对绘本美术教学的相关理论进行梳理和分析,明确绘本美术教学的概念、特点和目标。

2.小学生审美能力的现状调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了解小学生审美能力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3.绘本美术教学的实践研究:选取不同年级的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开展绘本美术教学实践活动,探索绘本美术教学提升小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4.绘本美术教学模式的构建:根据实践研究的结果,构建适合小学生的绘本美术教学模式,并对其有效性进行验证。

5.绘本美术教学对小学生审美能力影响的评价研究: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对绘本美术教学对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影响进行评价和分析。

三、研究方法与步骤

(一)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绘本美术教学和小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2.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了解小学生审美能力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教师和家长对绘本美术教学的认识和态度。

3.行动研究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开展绘本美术教学实践活动,通过不断地反思和改进,探索绘本美术教学提升小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4.案例研究法:选取典型的绘本美术教学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总结经验教训,为课题研究提供实践依据。

5.比较研究法:对不同的绘本美术教学方法和模式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其优缺点,为构建适合小学生的绘本美术教学模式提供参考。

(二)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1个月 - 第2个月

(1)组建课题研究团队,明确分工。

(2)查阅文献资料,了解研究现状。

(3)设计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

(4)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2.实施阶段(3个月 - 第4个月

(1)开展小学生审美能力的现状调查。

(2)根据调查结果,选取不同年级的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开展绘本美术教学实践活动。

(3)定期对教学实践活动进行反思和总结,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4)收集和整理教学实践活动中的相关资料,如教案、教学反思、学生作品等。

3.总结阶段(5个月 - 第6个月

(1)对教学实践活动进行全面总结,撰写研究报告。

(2)构建适合小学生的绘本美术教学模式,并对其有效性进行验证。

(3)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对绘本美术教学对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影响进行评价和分析。

(4)整理和推广研究成果。

四、预期成果

(一)研究报告

撰写《绘本美术教学提升小学生审美能力的研究报告》,对课题研究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全面总结和分析。

(二)教学案例集

收集和整理绘本美术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典型案例,编写《绘本美术教学案例集》,为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三)教学模式

构建适合小学生的绘本美术教学模式,并在实践中进行验证和推广。

(四)论文

在相关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分享课题研究的成果和经验。

五、研究的创新点

(一)教学内容的创新:构建绘本美术教学资源新体系

 

本研究在美术教学内容方面实现了重要突破,通过系统整合优质绘本资源,构建了"三维一体"的绘本美术教学新体系。在资源选择维度上,研究突破了传统美术教材的局限,精选国内外经典绘本作品,按照艺术风格、表现手法和文化内涵三个层面进行分类整理,形成了系统的绘本资源库。这些绘本作品涵盖水彩、油画、版画、拼贴等多种艺术形式,如《野兽国》的表现主义风格、《小蓝和小黄》的抽象构成、《团圆》的中国水墨韵味等,为小学生提供了多元化的艺术体验。在内容设计维度上,研究创新性地将绘本欣赏与美术创作有机结合,开发了"欣赏-解析-创作"三位一体的教学内容模块。欣赏环节引导学生感受绘本画面的艺术魅力;解析环节帮助学生理解艺术家的表现手法;创作环节鼓励学生运用所学进行个性化表达。在文化渗透维度上,研究注重通过绘本传递多元文化,如《盘中餐》展现的中国饮食文化、《铁丝网上的小花》传递的和平理念等,使美术教学成为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二)教学方法的创新:探索绘本美术教学新模式

 

本研究在教学方法层面进行了系统性创新,构建了"情境-体验-创造"的绘本美术教学模式。在情境创设方面,研究开发了"多感官联动"教学法,通过音乐渲染、角色扮演、实物触摸等方式,全方位激活学生的审美感知。例如,在《彩虹鱼》绘本教学中,配合海浪声效和闪光材料,营造海底世界的情境,增强学生的沉浸式体验。在艺术体验方面,创新采用"对话式欣赏法",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链,如"画家为什么要用这种颜色?""这个画面给你什么感觉?"等,引导学生深入观察和思考。研究还特别注重学生的实践参与,开发了"绘本工作坊"活动形式,学生可以模仿绘本风格进行再创作,或根据绘本情节设计立体书,在动手实践中深化艺术理解。在创造力培养方面,研究提出了"支架式创作教学法",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提供差异化的创作支持:低年级侧重模仿性创作,中年级鼓励变式性创作,高年级引导创新性创作。

 

(三)教学评价的创新:构建素养导向的评价新体系

 

本研究在教学评价方面实现了质的飞跃,建立了"多维动态"的绘本美术教学评价体系。在评价内容上,突破了传统以技能评价为主的局限,构建了"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创意实践"四位一体的评价框架。审美感知维度关注学生对绘本艺术元素的敏感度;艺术表现维度评价学生运用绘本手法进行创作的能力;文化理解维度考察学生通过绘本认识多元文化的深度;创意实践维度评估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在评价方式上,研究创新采用了"成长档案袋评价法",系统收集学生的课堂讨论记录、创作草图、完成作品、反思日记等过程性资料,全面记录其审美能力的发展轨迹。同时开发了"可视化评价工具",如审美能力发展雷达图、创作过程记录表等,使评价更加直观、具体。在评价主体上,实现了从教师单一评价向多元主体评价的转变,引入学生自评、同伴互评、家长参评等机制,特别重视学生的自我反思与评价。研究还创新了评价反馈方式,采用"描述性评价+建议性指导"的反馈策略,既肯定学生的进步,又提供专业的发展建议。

 

)教师发展的创新:构建专业成长新路径

 

本研究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进行了前瞻性探索,开创了绘本美术教师培养的新模式。研究设计了"三维进阶"培训课程体系:理念维度帮助教师理解绘本美术教学的价值内涵;技能维度培养教师的绘本赏析能力和教学设计能力;实践维度提升教师的课堂实施和反思改进能力。培训形式突破传统讲座模式,创新采用"工作坊+课例研究+教学实践+反思分享"的循环模式,强调参与式和体验式学习。研究还建立了"绘本美术教研共同体",通过定期开展跨校教研、名师工作室、网络研讨等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经验共享和专业对话。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研究开发了"绘本美术教学能力标准",从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个维度明确教师发展要求,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指引。这些创新举措不仅提高了教师实施绘本美术教学的能力,更促进了其专业自主发展意识的形成,为美术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新思路。

六、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一)理论基础

国内外关于绘本美术教学和小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课题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支持。

(二)实践基础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已经有一些教师尝试将绘本引入美术教学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这些实践经验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实践基础。

(三)人员保障

课题研究团队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科研能力的教师组成,能够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

(四)资源保障

学校拥有丰富的绘本资源和美术教学设备,能够为课题研究提供必要的资源保障。

七、课题研究的经费预算

(一)资料费

购买相关的文献资料、绘本等。

(二)调研费

开展问卷调查、访谈等调研活动。

(三)印刷费

印刷调查问卷、研究报告、教学案例集等。

(四)其他费用

包括办公用品、交通费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