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国家规划重点课题数据中心!
课题中心

以问题为中心的初中数学教学探究

来源:国家规划重点课题数据中心 发布时间:2023-08-17 浏览次数:

1. 课题背景与意义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数学教学也在不断地进行调整和改进。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问题导向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问题导向教学以问题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对于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初中数学教学长期存在以下问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不足,以及教师在教学中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升。问题导向教学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果。

问题导向教学通过设置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这种模式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此外,问题导向教学还要求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和组织者,有助于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水平。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现状

在我国,初中数学教育正面临着诸多挑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在一些课堂仍然存在,不利于学生形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现代教育理念倡导“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问题导向教学作为一种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教学模式,在国内逐步得到推广和应用。

然而,当前国内对问题导向教学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部分教师对问题导向教学的理论基础和应用策略了解不够深入,导致在教学实践中难以有效实施。此外,不同地区和学校的教育资源分布不均,一些农村或偏远地区学校的教师难以获得足够的培训和支持,影响了问题导向教学的普及和效果。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问题导向教学的研究相对较早,应用也比较广泛。美国、加拿大等国家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开始探索问题导向教学,并将其应用于各个学科的教学中。这些国家在问题导向教学的理论基础、教学策略和评价体系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国外研究表明,问题导向教学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通过设置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技能。此外,问题导向教学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研究目的与内容

研究目的

本课题旨在探究以问题为中心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研究,形成一套适用于初中数学教学的问题导向教学模式和策略,为初中数学教学改革提供实践参考。

研究内容

(1) 问题导向教学的理论基础:研究问题导向教学的起源、发展和理论基础,分析其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适用性。

(2) 问题导向教学策略:探讨问题导向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包括问题设计、教学组织、评价体系等方面。

(3) 问题导向教学效果分析:通过实证研究,分析问题导向教学对提高初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以及对教学效果的提升作用。

(4) 教学改进措施: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基于问题导向教学的初中数学教学改进措施,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提供决策依据。

4. 研究方法与路径

研究方法

本课题采用文献研究法、实证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

(1)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问题导向教学的理论基础和国内外应用现状,为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2) 实证研究法:选择某初中为研究对象,进行问题导向教学实验,收集实验数据,分析问题导向教学对初中数学教学效果的影响。

(3) 案例研究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分析问题导向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和实施效果。

研究路径

(1) 明确研究目标与内容:制定详细的研究方案,明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2) 收集文献资料:通过图书馆、数据库等渠道收集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文献综述。

(3) 开展实证研究:选择实验对象,设计实验方案,收集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4) 案例研究:选取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提炼问题导向教学的具体策略和实施效果。

(5) 撰写研究报告:整理研究数据和结果,撰写研究报告,提出改进建议。

5. 预期成果与创新

预期成果

(1) 形成一套适用于初中数学教学的问题导向教学模式和策略:包括问题设计、教学组织、评价体系等方面的具体策略,为初中数学教师提供实践参考。

(2) 编写一本关于问题导向教学的初中数学教学案例集:收集和整理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案例,涵盖初中数学各年级和主要知识点,为教师提供实际操作指导。

(3) 提出基于问题导向教学的初中数学教学改进措施:基于研究结果,提出针对性的教学改进措施,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提供决策依据。

(4) 发表一篇关于问题导向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研究论文:提升研究影响力,为初中数学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持。

创新点

(1) 系统性:本课题从理论基础、教学策略、教学效果分析、改进措施等方面进行全面研究,形成一套系统的问题导向教学模式和策略。

(2) 实证性:通过实证研究,分析问题导向教学对初中数学教学效果的影响,提高研究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3) 实践性:本课题不仅进行理论研究,还通过案例研究和实证研究,提出具体的操作建议和改进措施,具有较强的实践价值。

6. 教学实施计划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第1-3个月)

(1) 明确研究目标与内容:制定详细的研究方案,明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2) 收集文献资料:通过图书馆、数据库等渠道收集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文献综述,了解问题导向教学的理论基础和国内外应用现状。

(3) 制定实验方案:选择实验对象,设计实验方案,包括问题设计、教学组织、评价体系等方面的具体安排。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第4-9个月)

(1) 开展实验教学:按照实验方案,进行问题导向教学实验,收集实验数据。

(2) 数据分析处理:对收集的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评估问题导向教学对初中数学教学效果的影响。

(3) 案例研究:选取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提炼问题导向教学的具体策略和实施效果。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第10-12个月)

(1) 撰写研究报告:整理研究数据和结果,撰写研究报告,包括研究背景、研究方法、研究结果、改进措施等方面的内容。

(2) 编写案例集:收集和整理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案例,编写一本关于问题导向教学的初中数学教学案例集。

(3) 发表研究论文:将研究成果整理成论文,投稿到相关学术期刊,提升研究影响力。

7. 风险评估与应对

风险一:教师对新教学模式的适应性不足

在问题导向教学的实施过程中,部分教师可能对新教学模式的适应性不足,难以有效实施。针对这一风险,可以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1) 加强培训:组织教师进行问题导向教学的相关培训,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

(2) 提供教学支持:为教师提供问题导向教学的教学资源和案例,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教学模式。

(3) 鼓励实践与创新: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实践和创新,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风险二:学生参与度不高

在实施问题导向教学时,部分学生可能对新的教学方式不适应,参与度不高。针对这一风险,可以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1) 设计有趣的问题:设计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加强课堂互动: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加强课堂互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及时反馈与指导:在教学过程中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风险三:实验数据收集和分析不准确

在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过程中,可能存在数据不准确或分析不深入的情况。针对这一风险,可以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1) 明确数据收集标准:制定明确的数据收集标准和方法,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加强数据分析:采用多种数据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处理,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3) 邀请专家评审: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对实验结果进行评审和指导,提高研究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风险四:研究成果难以推广

在研究成果的推广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障碍,如教师对新教学模式的接受程度不高、学校教学资源不足等。针对这一风险,可以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1) 加强宣传和推广:通过多种渠道宣传和推广研究成果,提高教师对新教学模式的认识和接受程度。

(2) 提供教学资源和支持:为学校提供问题导向教学的教学资源和支持,帮助学校更好地实施和推广这一教学模式。

(3) 建立反馈机制:建立研究成果的反馈机制,及时收集学校和教师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和完善研究成果。

通过以上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可以确保本课题的顺利进行和研究成果的有效推广。希望本课题的研究能够为初中数学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探索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