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国家规划重点课题数据中心!
课题中心

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高中美术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来源:国家规划重点课题数据中心 发布时间:2023-10-18 浏览次数: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 研究背景

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成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201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引领了我国“核心素养”的方向。同年,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研究项目启动,标志着我国核心素养的研究正式拉开帷幕。2014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明确指出,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并强调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的研制与构建作为推进课程改革深化发展的关键环节。

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手段,但在当前的高中美术教育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一方面,受高考制度的影响,部分学校和教师忽视美术教学,导致学生不太关注美术课程,美术课程成为学校里可有可无甚至干扰正常课堂教学的尴尬学科。另一方面,美术教学内容较为单一,主要以技法训练为主,忽视了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因此,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高中美术课堂教学实践研究显得尤为迫切。

2. 研究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索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高中美术课堂教学实践,解决当前高中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和综合能力。通过课题研究,可以优化美术教学内容和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推动高中美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

1. 研究目标

1)探索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高中美术课堂教学策略与途径。

2)构建适合高中美术课堂教学的核心素养培养体系。

3)提升高中学生的美术素养和综合能力。

2. 研究内容

1)高中美术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构成。

2)当前高中美术教学的现状分析与问题诊断。

3)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美术课堂教学策略与实践途径。

4)核心素养在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案例研究。

三、研究方法与手段

1. 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行动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等多种方法进行综合研究。

1)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关于核心素养和美术教育的相关文献,梳理和归纳核心素养的理论框架和美术教育的实践经验。

2)问卷调查法:设计问卷,对高中学生和美术教师进行调研,了解当前高中美术教学的现状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情况。

3)访谈法:选择部分学生和教师进行深度访谈,获取他们对高中美术教学和核心素养培养的看法和建议。

4)行动研究法:在实际的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进行核心素养培养的实践探索,并不断调整和完善教学策略。

5)案例研究法:选择典型的美术教学实践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提炼出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美术课堂教学策略。

2. 研究手段

1)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和网络资源,丰富美术教学内容和形式。

2)开展美术鉴赏和创作活动,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3)组织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感受美术的魅力和价值。

4)建立学生作品集和成长档案,记录学生的美术学习和成长过程。

四、教学现状分析

当前高中美术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1)教学资源不足:包括教室、教材、教学设备和教师等方面。许多学校的美术教室条件较差,缺乏艺术品展示和作品制作空间,教学设备陈旧,缺乏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技术支持,教师队伍水平不够,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教学内容单一:主要以技法训练为主,忽视了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3)应试教育倾向严重:学校和教师以应试成绩为唯一目标,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导致了教学内容的单一化和机械化。

五、教学策略与途径

1. 开展美术鉴赏活动,培育学生鉴赏能力

按照课程标准,高中美术课程教学以美术鉴赏为主。因此,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应以解读和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为主,引导学生通过识别、欣赏和分析各种形式去获得审美体验。教师可以选择优秀的美术作品,如中外名画、雕塑、建筑等,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艺术流派的特点和代表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2. 注重技法训练与创作实践

在美术教学中,技法训练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和讲解,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绘画技法、色彩搭配和构图原则等。同时,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实践,让学生运用所学技法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教师可以组织绘画比赛、创作展览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和积极性。

3. 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拓展学生视野

课外实践活动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画廊、艺术展览等,让学生接触更多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大师,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和思维方式。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艺术采风、写生等活动,让学生深入感受自然和生活的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4.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氛围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应该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艺术故事、播放背景音乐等方式,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同时,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创作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六、预期成果与创新

1. 预期成果

基于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我们预期将取得以下重要成果:

1)形成一套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高中美术课堂教学策略和方法:通过深入研究与实践,我们将总结出一套涵盖主题式单元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多元化评价体系和跨学科融合教学等在内的、系统且高效的高中美术课堂教学策略和方法,为高中美术教师提供可操作的指导。

2)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和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在这一教学模式下,将不仅掌握扎实的美术知识和技能,更能在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等核心素养方面得到显著提升,实现全面发展。

3)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推动高中美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教师将在此过程中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教学技巧,促进自身专业素养的全面提升,同时推动高中美术教育向更加科学、高效的方向发展。

4)出版相关研究论文和著作,为同类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我们将整理研究成果,出版研究论文和著作,为其他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参考,推动我国高中美术教育研究的深入发展。

2. 创新点

1)将核心素养理念引入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本课题将核心素养理念与高中美术课堂教学紧密结合,探索适合高中美术教学的核心素养培养体系,为高中美术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2)形成具有可操作性和推广价值的美术教学策略和方法:通过实践探索和案例研究,本课题将形成一套既具有理论深度又具实践操作性的美术教学策略和方法,易于在其他学校推广和应用。

3)注重学生创造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本课题不仅关注学生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培养,更重视其创造力和审美能力的提升,推动高中美术教育向更加全面和深入的方向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七、研究步骤与时间

1. 准备阶段(第1-2个月)

1)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了解核心素养和美术教育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

2)设计问卷和访谈提纲,进行预调研和修订。

3)确定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制定研究计划和时间表。

2. 实施阶段(第3-8个月)

1)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收集高中学生和美术教师的意见和建议。

2)开展美术鉴赏和创作活动,记录学生的表现和进步。

3)组织课外实践活动,如参观美术馆、画廊等,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

4)进行课堂观察和记录,分析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情况。

3. 总结阶段(第9-10个月)

1)整理和分析调研数据,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

2)总结研究成果和创新点,形成研究结论和建议。

3)进行研究成果的评估和鉴定,准备出版相关著作和论文。

4. 推广阶段(第11-13个月)

1)将研究成果推广到其他学校和地区,进行示范教学和交流研讨。

2)继续开展相关研究工作,完善和优化教学策略和方法。

本研究旨在通过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高中美术课堂教学实践研究,探索适合高中美术教学的核心素养培养体系,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和综合能力,推动高中美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希望在教育部门和学校的支持下,本研究能够取得预期的成果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