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国家规划重点课题数据中心!
课题中心

数学教学中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探究

来源:国家规划重点课题数据中心 发布时间:2022-03-14 浏览次数:

1. 课题背景与意义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数学教学逐渐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向更加灵活、创新的教学方式转变。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法,已经在多个学科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显著成效。然而,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实施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依然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课题。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思维要求高的学科。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往往强调知识的灌输和题目的反复练习,但这种方式往往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思维发展受限。而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实施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现状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在教育心理学、教育学以及数学教学等多个领域,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国内一些数学教师通过案例研究和实践探索,验证了问题驱动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问题设计:问题设计是问题驱动教学模式的核心。国内学者强调,问题设计应紧密围绕教学目标,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水平,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教学方法: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国内研究提出,教师应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兴趣。

评价体系: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需要一个科学的评价体系。国内学者提出,评价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等。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的研究相对较早,已经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例如,美国的“探究式学习”和“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 PBL)等,都强调通过问题解决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国外学者也提出了多种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如“问题导向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问题驱动探究”(Problem-Driven Inquiry, PDI)等。这些模式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问题驱动教学概述

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学方法。它强调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以学生为中心: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方式,主动建构知识。

以问题为核心: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将问题作为学习的起点和核心,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强调过程和方法: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强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多元化的评价体系: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需要一个科学的评价体系,评价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等。

4. 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当前,数学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式单一:一些数学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强调知识的灌输和题目的反复练习,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中,学生往往被动接受知识,缺乏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机会,导致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

评价体系不完善: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导致评价结果不准确,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探索一种新的数学教学模式,即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5. 教学模式设计框架

问题驱动的数学教学模式设计框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问题设计:问题设计是问题驱动教学模式的核心。问题应具有明确的目标和清晰的层次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问题应紧密围绕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

情境创设:通过创设与问题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情境应具有生动性、真实性和趣味性,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

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方式,主动建构知识。自主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探究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问题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和支持,帮助学生掌握问题解决的方法和策略。问题解决的过程应注重学生的思维发展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评价反馈: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等,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评价应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不断创新和进步。

6. 实施策略与方法

在数学教学中实施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策略和方法。

创设情境,引发思考: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与问题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情境应具有生动性、真实性和趣味性,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可以设计“食物的分配”的问题情境,通过月饼分配问题引发矛盾冲突,在冲突中体会分数的产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设计问题,引导探究: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具有明确目标和清晰层次感的问题。问题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例如,在教学《分米的认识》时,可以设计一系列问题激发学生进行深入持久的探究,如“教室的课桌高约8( )?”“分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等。

引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方式,主动建构知识。自主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探究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例如,可以将整个班级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混杂成绩好的和差的,让小组内相互帮助,各小组之间竞争。

适时追问,促进深入思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突出问题导向,抓住核心问题,适时有效的追问。追问可以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和探究,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例如,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时,可以借助模型(点子图)沟通算理与算法,建立乘法竖式,并及时追问每一步是怎么来的,表示什么意思?

采用思维导图,归纳记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思维导图来归纳和记忆知识点。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把握本单元的重要概念和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记忆力。例如,在教学《统一度量单位:厘米的认识》时,可以设计真实且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一步步认识厘米,帮助学生形成量感、发展空间观念,并使用思维导图进行归纳总结。

7. 预期成果与评估

通过实施问题驱动的数学教学模式,预期能够取得以下成果: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数学学习。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成绩:通过实施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改善数学教学现状,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成绩,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了评估实施效果,可以采用以下评估方法:

学生学习成果评估:通过学生的作业、测验、考试等成绩,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进步情况。

学生学习过程评估: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参与度。

教师教学能力评估:通过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反思等,评估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师生满意度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和教师对问题驱动教学模式的满意度和反馈意见,以便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教学模式。

综上所述,实施问题驱动的数学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成绩。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将继续探索和完善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数学教育的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