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国家规划重点课题数据中心!
课题中心

红色文化引领国企党员服务队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来源:国家规划重点课题数据中心 发布时间:2023-09-04 浏览次数:

一、课题背景及意义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在国家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党建工作在国有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尤其是国企党员服务队的建设,作为国有企业党组织联系和服务群众的重要载体,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因此,探索红色文化引领国企党员服务队建设的实践与探索,对于提升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水平、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具有重要意义。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实践过程中创造并保留下来的,以精神形态与物质形态并存的一种特殊文化形态,忠实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为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而英勇奋斗的历史过程和伟大革命精神。通过红色文化的引领,能够有效激发国企党员服务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增强他们的政治觉悟和党性修养,进一步推动国有企业的发展。

二、红色文化理论概述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凝结而成的宝贵精神财富,蕴含着巨大的思想价值、教育价值和时代价值。马克思主义是红色文化的思想灵魂,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文化表达,具有社会主义属性的文化形态。无论是红色思想文化、红色精神文化,还是红色物质文化、红色制度文化等,都是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核心。

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深刻体现着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和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执着追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情怀担当,凝结着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牺牲奉献、开拓进取的伟大品格。它不仅是砥砺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不竭精神动力,也是激励中国人民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红色文化的载体是红色资源,其传承密码是红色基因。这些红色资源包括革命历史遗存与纪念场所、革命文物以及红色革命精神等。在我国广袤大地上,红色资源星罗棋布,见证了我们党艰辛而辉煌的奋斗历程。一个个红色遗迹遗址、一位位革命英烈、一件件革命文物、一种种革命精神,都蕴含着深刻的红色精神,是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精神动力。

三、国企党员服务队现状

国企党员服务队是国有企业党组织联系和服务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承担着服务企业发展、服务职工群众的重要职责。然而,当前国企党员服务队建设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党员队伍结构有待优化:部分国有企业党员队伍中,年轻党员比例偏低,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和能力水平有待提高。一些党员缺乏应有的政治觉悟和党性修养,在企业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还存在不足。

2. 服务功能不完善:部分国企党员服务队在服务功能上有所欠缺,未能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服务形式单一,缺乏创新和活力,难以满足企业职工群众日益多元化的需求。

3. 组织建设薄弱:一些基层党组织建设薄弱,组织生活不规范、党员管理不严格,导致党组织凝聚力不强、战斗力不强。党组织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还需进一步拓展。

4. 思想观念转变: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一些国有企业职工缺乏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深刻理解,在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的情况下,更加注重个人利益和物质享受。这种思想观念的转变,对国企党员服务队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

四、红色文化引领实践

红色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具有深厚的革命内涵和鲜明的历史印迹。在国企党员服务队建设中,通过红色文化的引领,能够有效提升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水平,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具体实践路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红色文化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在学校和企业中,将红色文化教育纳入课程体系,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等方式,向党员和职工群众讲述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传授红色精神。通过举办红色文化讲座、展览、演出等活动,让更多人了解红色文化,感受红色精神的魅力。

2. 保护和利用好红色资源:保护和利用好红色遗址、纪念馆、文物等红色文化资源,让它们成为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开展红色旅游,让人们在参观红色景点的过程中,亲身体验红色文化的魅力,增强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

3. 创新红色文化表达方式: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互联网、新媒体等,创新红色文化的表达方式,让红色文化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给公众。创作具有红色文化元素的文艺作品,如电影、电视剧、歌曲等,让红色文化更加深入人心。

4. 践行红色精神: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党员和职工群众践行红色精神,如不畏艰苦、勇于奉献、敢于担当等,让红色精神成为人们的行动指南。在工作中,鼓励人们发扬红色精神,勇攀科学高峰,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成效分析与案例

通过红色文化引领国企党员服务队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党员队伍素质提升:通过红色文化的教育和熏陶,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党员们的政治觉悟和党性修养得到加强,在工作中能够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2. 服务功能完善:红色文化的引领促进了国企党员服务队服务功能的完善。服务形式更加多样化,服务内容更加丰富,能够满足企业职工群众日益多元化的需求。例如,一些国企党员服务队通过开展“暖心服务进社区”、“用电大讲堂”等精品服务项目,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及群众充分认可。

3. 组织建设加强:红色文化的引领促进了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加强。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得到提升,党组织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例如,一些国有企业通过完善党组织架构,明确职责分工,加大干部队伍建设力度,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4. 企业文化建设深化:红色文化的引领促进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深化。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企业文化建设,激发了员工的爱国情怀、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培养了员工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例如,一些国有企业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和文化交流活动,增强了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具体案例方面,可以以某国有企业为例,该企业在红色文化引领下,党员服务队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举办红色文化讲座、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等活动,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水平得到提升。同时,该企业还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文化交流等活动,增强了党员服务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在服务企业发展方面,党员服务队积极参与企业重大项目建设、抗灾抢险等急难险重任务,发挥了重要作用。

六、存在问题及挑战

尽管红色文化引领国企党员服务队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红色文化教育缺乏系统性:当前红色文化教育在国企党员服务队中的实施缺乏系统性,教育内容和形式相对单一,难以满足党员队伍多样化的需求。

2. 红色资源利用不充分:部分国企在利用红色资源方面存在不足,未能充分发挥红色资源在党员服务队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例如,一些红色遗址、纪念馆等场所的利用率不高,红色文化的传播效果有限。

3. 服务形式创新不足:部分国企党员服务队在服务形式创新方面存在不足,缺乏新颖的服务方式和手段,难以满足企业职工群众日益多元化的需求。

4. 党员参与度不高:一些国企党员在参与红色文化教育和党员服务队建设方面的积极性不高,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影响了红色文化引领的效果。

七、改进措施与建议

针对红色文化引领国企党员服务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以下改进措施和建议:

1. 加强红色文化教育的系统性:加强红色文化教育的系统性,制定详细的教育计划和方案,明确教育内容和形式。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提升党员队伍对红色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2. 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加强对红色遗址、纪念馆等场所的利用和开发。通过举办红色文化活动、开展红色旅游等方式,让党员队伍在参观学习中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增强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

3. 创新服务形式:创新服务形式,提升党员服务队的服务能力和水平。通过开展志愿服务、文化交流、技能培训等活动,丰富服务内容,满足企业职工群众多样化的需求。同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服务的便捷性和高效性。

4. 提高党员参与度:提高党员参与度,激发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建立健全党员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对表现突出的党员给予表彰和奖励,增强党员的荣誉感和归属感。同时,加强党员的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帮助党员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提升党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八、研究方法与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将采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调查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具体研究步骤如下:

1. 文献研究:收集和分析国内外关于红色文化和国企党员服务队建设的相关文献,了解红色文化的内涵、特点及其在国企党员服务队建设中的应用情况。

2. 实地调查:选取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国有企业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国企党员服务队建设的现状、问题及挑战,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

3. 案例分析:选取若干成功应用红色文化引领国企党员服务队建设的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总结经验和教训,提炼出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和做法。

4.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文献研究、实地调查和案例分析的结果相结合,形成系统的研究结论和对策建议。同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检验其可行性和有效性。

5. 撰写研究报告:在全面总结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撰写研究报告,对红色文化引领国企党员服务队建设的实践与探索进行全面系统的阐述和分析。

通过以上研究方法与步骤的实施,本课题旨在深入探讨红色文化引领国企党员服务队建设的实践与探索,为提升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水平、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