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背景下,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美术教育的目标和要求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传统美术教学模式中,教学、学习和评价三者往往相互割裂,导致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教学评一体化理念强调将教学、学习和评价三者紧密结合,形成一个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整体,有助于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个性化学习。构建“教-学-评”一体化下的美术作业新样态,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作业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教育价值。
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教学评一体化的研究起步较早。20世纪80年代,美国掀起了一场基于标准的教育改革,要求教、学、评与课程标准保持一致,强调评价应贯穿于教学活动之中,二者不可分割。随后,世界各国也相继开展如何在学科教学中实现“为了学习的评价”的研究。英国教育家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提出了“为了学习的评价”理念,指出教师的“教”要促进学生的“学”。此外,目标本位评价模式、CIPP评价模式、目标游离评价模式等多种教育评价模式相继产生,不断完善教育评价学科体系。
2.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教学评一体化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教学评一体化的重要性。崔允漷、夏雪梅等人在《“教-学-评一致性”:意义与含义》一文中指出,课程思维需要一致性地思考在目标统领下的教学、学习、评价的问题,课堂教学要实现“教-学-评一致性”。在美术领域,也有许多学者和教师在积极探索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路径,如北京市教育学院丰台分院中学美术学科组申请的北京市教育学会“十四五”课题“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下美术学科教学实践研究”,旨在通过教学评一体化的研究实践,提升美术教学质效,落实美育工作目标。
教学评一体化是一种现代教育理念,它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学习和评价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整体。具体而言,教学评一体化是指教学目标、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三者在教学设计和实践中完全一致、同步和统一的过程。其核心在于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系统设计和实施目标导向、过程促进、评价诊断的闭环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全面发展,将评价融入教学,与教学环节相互交织、相互渗透、相互促进。评价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检测,更是推动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改进的重要工具。
当前,美术作业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作业表现形式缺乏个性
学生的作业大多只是单纯的临摹,或是一些绘画技巧的堆积,缺乏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没有进行情感或想法的表达。这种作业形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符合美术教育的目标。
2. 作业内容及形式缺乏多元化
美术作业形式还是以绘画为主,缺乏手工制作、体验性和探究性活动等多样化的形式。这种单一的作业形式不能使学生真正了解美术的魅力,久而久之,学生对于作业的完成缺乏主动性,也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创作。
3. 评价方式忽视过程
大部分教师对学生美术作品的结果评价是单一的,主要集中在优秀、良好、及格的等级评价之中。这种结果性评价缺乏创新,起到的鼓励作用非常小,只是停留在形式评价上,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学习过程的持续性。
针对美术作业存在的问题,构建“教-学-评”一体化下的美术作业新样态,需要采取以下策略:
1. 尊重个体差异,设计分层作业
每个学生的成长和生活环境不同,意味着他们的能力和水平也不同。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选择地进行分层作业的布置,使学生在自己的基础上能够有所提高,感受到美术学习的魅力和乐趣。
2. 增加趣味性内容,提高学生积极性
适当趣味性的内容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将学生学习时的被动状态转变为主动状态。在作业设计方面,教师应结合课程内容,适量适度地引入趣味活动,让学生在愉快中感受到美术学习的乐趣。
3. 多元化评价方式
评价方式应多元化,包含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学生自我评价等。这种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能够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持续性。
构建“教-学-评”一体化下的美术作业新样态,需要按照以下方法和步骤进行:
1. 优化教学设计与实施
教师应根据美术课程标准和教材,结合学校特色及学生学情,进行教学整体规划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思考如何“教”,设计问题情境,引入生活化的元素,让评价更全面、更立体、更丰富。
2. 丰富作业形式与内容
教师应增加作业形式的多样性,除了绘画外,还可以引入手工制作、艺术体验、探究活动等,丰富作业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实施过程性评价
将评价嵌入每个教学环节的师生活动之中,即教、即学、即评。运用过程性评价随时发现问题并作出改进,提高课堂教学质效。
4. 建立多元化评价模式
评价应迎合三维目标,形成多主体、多形式的评价模式。除了教师评价外,还应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同学之间互相评价,甚至邀请专业人士参与评价,使评价结果更加多元化和立体化。
5. 建立作品展示平台
利用数字媒体工具建立学生作品展示平台,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自信心。
通过构建“教-学-评”一体化下的美术作业新样态,预期取得以下成果:
1. 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评一体化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2.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多样化的作业形式和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3. 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教师在实施教学评一体化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学方法,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4. 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教学模式
通过实践和研究,形成一套科学合理、可持续发展的美术作业新样态教学模式,为其他学科的改革提供借鉴。
评估方法:
1. 问卷调查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和教师对美术作业新样态的满意度和反馈意见。
2. 课堂观察
通过课堂观察记录学生的学习表现和教师的教学过程,评估教学效果。
3. 作品评价
通过学生的作品展示和评价结果,评估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造能力。
为了确保“教-学-评”一体化下的美术作业新样态能够顺利实施,需要采取以下保障措施:
1. 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学校和教师需要为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提供充足的支持和保障,包括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指导,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以及提供充分的时间和资源等。
2. 加强教师培训
教师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教育能力,才能有效地实施教学评一体化。因此,应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和提升,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3. 建立监督和评估机制
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需要对教学评一体化理念的实施进行监督和评估,以确保其能够真正地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4.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学生的积极参与是教学评一体化成功实施的关键。教师应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和评价过程。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也会面临一些挑战:
1. 教师观念转变
部分教师可能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惯性思维,需要转变教育观念,接受新的教学理念。
2. 资源投入
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以及相应的教育资源,这对学校和教师来说都是一项挑战。
3. 评价标准的制定
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是教学评一体化成功实施的关键,需要教师和学校共同努力,制定出一套符合美术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的评价标准。
综上所述,构建“教-学-评”一体化下的美术作业新样态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和挑战性的课题。通过科学合理的作业设计和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高教学效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我们相信,在各级领导和教育同仁的共同努力下,这一课题一定能够取得丰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