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国家规划重点课题数据中心!
课题中心

读写整合理念下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策略研究

来源:国家规划重点课题数据中心 发布时间:2022-03-16 浏览次数: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1 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育领域也在不断变革和完善。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的方法和内容也在不断探索和创新。传统的语文写作教学往往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忽略对学生综合素养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如何借助现代教育理念和技术手段,提高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成为当前教育领域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在这样的背景下,读写整合理念应运而生。

1.2 研究意义

读写整合理念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表达能力,从而实现语文教学的综合发展目标。读写整合理念提倡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通过阅读启发学生的写作灵感,通过写作加深对所阅读材料的理解和消化。这一理念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思维能力,还能促进他们的综合发展,培养他们的全面发展能力和素质。

二、读写整合理念概述

读写整合理念是指在语文教学中,不再把阅读和写作看作是教学中的两个独立的环节,而是将其视为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过程。读写整合理念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强调了阅读和写作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也体现了语文教学的发展性和培养性。

读写整合理念的内涵包括:阅读与写作是相辅相成的,阅读是写作的营养,写作是阅读的检测;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延伸;阅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是阅读的表达。这一理念使得语文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需求,更有利于学生的读写能力的整体提升。

三、高中语文写作现状

3.1 现状分析

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要求,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然而,当前高中语文写作教学存在一些显著问题。

1. 作文教学无序: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普遍缺乏梯度训练意识,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完善的教学预案。在这种情况下,容易导致作文教学流于表面,并产生同质化现象。

2. 作文指导低效:教师对学生作文的指导多流于表面,没有指向性和针对性,表现出一定的低效化趋势。这也导致高中学生的作文语言和想象力显得较为匮乏,谋篇立意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

3. 写作训练随意:教师未能全面、准确地把握教材写作部分的编排体系,使作文教学的发展性要求和学生写作训练相脱节,容易导致教师写作教学及学生写作训练的随意性。

4. 作文内容空洞:学生作文内容空洞化现象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作文内容想象力匮乏,缺少生活化的素材,审题立意、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等方面均不突出。

5. 作文思维低质:作文思维品质不高,严重制约了学生作文能力的提升。高中作文教学中,教师缺乏梯度化的教学设计,没有按照学生的能力水平和教学目标,列出渐进式的作文训练流程和方案。

3.2 教学现状成因

1. 缺乏系统性教学:当前的作文教学缺乏系统的、渐进式的训练方案,导致学生难以在写作过程中逐步提升能力。

2. 教学模式单一: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往往侧重于讲解写作技巧和方法,而忽略了对生活素材的积累和对思维能力的培养。

3. 评价方式片面:作文评价往往只关注得分,而忽视了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全面评价,缺乏多元化的评价和反馈机制。

四、教学策略探索目标

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读写整合理念的应用旨在实现以下目标:

1.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通过读写结合,使学生在阅读和写作的过程中相互促进,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

2.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广泛阅读和深入写作,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使他们在写作过程中能够多角度分析问题,形成独特的见解。

3.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通过读写互动,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和创作热情,让他们在写作中感受到乐趣和成就感。

4.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通过读写整合教学,不仅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还促进他们的文学素养、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五、教学策略内容及方法

5.1 教学策略内容

1. 阅读引领写作: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和优秀文章,提升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从而启发他们的写作灵感。

2. 写作带动阅读:在写作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查阅资料、参考文献,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和见识,从而激发对新知识的兴趣,形成良性的学习循环。

3. 整合思维与写作技巧:通过整合思维和写作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增强文章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4. 建立多元评价与反馈机制:引入同学互评、教师点评、写作比赛等多种形式,建立全面的评价和反馈机制,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和纠正自己的问题。

5.2 教学方法

1. 示范引导: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写作的方式,展现给学生一个标准的写作范例,引导学生学习和模仿。

2. 互动交流:组织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互相评阅,让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学习、相互提高。

3. 模仿创作: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模仿其中的篇章结构、语言风格、叙述技巧等进行创作,从而锻炼自己的写作技巧。

4. 阅读指导:教师可以选取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让学生阅读,并通过讨论和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结构和语言特点。

5. 写作训练:通过设计不同主题的写作训练,提升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六、教学实验设计与实施

6.1 教学实验设计

为了验证读写整合理念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有效性,我们设计了一系列教学实验。实验对象选择某高中高一年级的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采用读写整合理念下的教学策略,对照组则采用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实验周期为一个学期,期间进行定期的测试和评估,以比较两组学生的写作水平、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等方面的差异。

6.2 教学实施步骤

1. 准备阶段:确定实验对象,制定实验计划,准备教学材料。

2. 实施阶段

实验组:按照读写整合理念下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包括阅读引导、写作训练、思维整合、多元评价等。

对照组:按照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侧重于写作技巧和方法的讲解和训练。

3. 评估阶段:通过定期的测试和评估,比较两组学生的写作水平、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等方面的差异。

4. 反馈阶段:根据评估结果,对教学策略进行调整和优化,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

七、预期成果与评估标准

7.1 预期成果

1. 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实验组学生的写作水平将显著提高,不仅在语言表达上更加准确流畅,而且文章结构将更加清晰合理。他们能够更好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同时,学生在论据的使用、论点的提炼等方面也将展现出更高的水平。

2.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将得到显著培养。他们将学会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并能够以清晰、有条理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这将有助于他们在未来的学术研究和职业生涯中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

3.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将显著提高,他们将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写作活动。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将体验到更多的乐趣和成就感,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这种积极的变化将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4.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将得到全面提升。他们将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从而拓宽自己的视野。同时,学生在语言表达、逻辑思维能力等方面也将得到锻炼和提升,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7.2 评估标准

1. 写作水平评估:通过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作文,我们可以从语言表达、文章结构、论点论据等方面进行评估。评估时,我们将关注学生在运用修辞手法、提炼论点、组织论据等方面的表现,以及文章的整体质量和创新性。

2. 思维能力评估:为了评估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我们可以设计专门的思维测试题目。这些题目将涵盖逻辑推理、问题解决、观点阐述等多个方面,以全面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水平。

3. 学习兴趣评估: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我们可以了解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和态度变化。问卷将包含关于学生对写作活动的参与度、满意度、成就感等方面的问题,以便我们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点和需求。同时,通过访谈,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和成长经历。

4. 综合素养评估:为了评估学生在文学素养、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方面的提升情况,我们可以构建一套综合素质测试体系。该体系将涵盖文学知识、文化素养、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多个方面,以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素养水平。通过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测试成绩,我们可以评估教学策略的实施效果。

通过实施读写整合理念下的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策略,我们期望能够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全面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的个人发展,还能够为高中语文写作教学带来新的理念、新的方法和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