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国家规划重点课题数据中心!
课题中心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跨学科融合教学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应用探索

来源:国家规划重点课题数据中心 发布时间:2021-03-27 浏览次数:

一、课题背景及意义

随着全球教育改革的深入,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成为各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目标。核心素养不仅涵盖了学科知识,更强调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思维、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在这一背景下,跨学科融合教学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因其能够打破学科壁垒,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备受关注。

跨学科融合教学强调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技能和方法进行整合,通过跨学科的主题或项目,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在基础教育阶段,实施跨学科融合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本课题旨在探索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跨学科融合教学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应用,通过实践研究,分析跨学科融合教学对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影响,总结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为基础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对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关注度逐渐提升。一些学校尝试通过项目式学习、主题式学习等方式,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问题解决中提升核心素养。然而,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实施仍面临诸多挑战,如师资培训、课程资源开发、评价体系构建等。

(二)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在跨学科融合教学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例如,美国的STEM教育(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就是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典型代表,它强调将这四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整合,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此外,芬兰、加拿大等国家也在积极探索跨学科融合教学,通过构建综合性的课程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课题研究目标

本课题旨在通过实践研究,探索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跨学科融合教学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应用,具体目标包括:

1. 分析基础教育阶段核心素养的内涵与要求,明确跨学科融合教学的目标。

2. 探索跨学科融合教学在基础教育阶段的有效实施策略和方法。

3. 分析跨学科融合教学对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影响,总结教学经验。

4. 构建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跨学科融合教学评价体系。

四、课题研究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基础教育阶段核心素养的内涵与要求分析

研究基础教育阶段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

分析核心素养对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性,明确跨学科融合教学的目标。

2. 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实施策略和方法探索

研究跨学科融合教学的设计原则,如主题的选择、学科知识的整合、教学方法的选用等。

探索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实施路径,如项目式学习、主题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

分析跨学科融合教学对师资、课程资源、教学设施等方面的要求。

3. 跨学科融合教学对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影响分析

设计实验方案,选择一定数量的班级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施跨学科融合教学。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测试等方式,收集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核心素养数据。

分析数据,评估跨学科融合教学对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影响。

4.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跨学科融合教学评价体系构建

研究跨学科融合教学评价的原则和方法,如多元化评价、过程性评价等。

构建跨学科融合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知识掌握、技能提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

设计评价工具,如评价量表、评价问卷等,用于对跨学科融合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五、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采用以下研究方法进行研究:

1.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关于核心素养、跨学科融合教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和方法指导。

2. 问卷调查法:设计问卷,对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和学生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跨学科融合教学的认知和态度,收集第一手数据。

3. 实验研究法:选择一定数量的班级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施跨学科融合教学,通过对比实验前后的数据,评估跨学科融合教学对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影响。

4. 案例研究法:选择典型的跨学科融合教学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总结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为其他学校提供借鉴。

六、课题实施步骤

本课题的实施步骤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准备阶段(第1-2个月)

成立课题组,明确研究目标、内容和方法。

收集相关文献,进行文献综述,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

设计问卷和实验方案,进行预调查和预实验,完善问卷和实验方案。

2. 实施阶段(第3-8个月)

开展问卷调查,收集教师和学生对跨学科融合教学的认知和态度数据。

选择实验班级,实施跨学科融合教学,收集实验数据。

定期召开课题组会议,交流研究进展,解决研究中遇到的问题。

收集典型的跨学科融合教学案例,进行深入分析。

3. 总结阶段(第9-11个月)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评估跨学科融合教学对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影响。

总结跨学科融合教学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

构建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跨学科融合教学评价体系。

撰写研究报告,准备成果鉴定会。

七、预期成果

本课题的预期成果不仅限于理论层面的构建和策略方法的提炼,更在于其实践应用的价值与长远影响。具体而言,本课题的预期成果将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1. 形成一份全面而深入的研究报告:该报告将系统地总结跨学科融合教学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应用经验,包括成功案例、遇到的挑战、解决策略以及实践中的反思与教训。报告将采用量化与质性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展示跨学科融合教学对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实际效果,为教育工作者提供详实的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此外,报告还将对跨学科融合教学的理论基础、实施原则、课程设计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为后续研究和实践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2. 提出一套具有可操作性和普遍适用性的跨学科融合教学策略和方法:基于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本课题将提炼出一套适用于基础教育阶段的跨学科融合教学策略和方法。这套策略和方法将涵盖课程设计、教学活动组织、教学资源整合、教学评价等多个方面,旨在帮助一线教师更好地理解和实施跨学科融合教学,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同时,这套策略和方法将考虑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群体的差异性,确保其普遍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3. 构建一套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跨学科融合教学评价体系:跨学科融合教学的评价是一个复杂而多维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提升、情感态度等多个方面。本课题将结合核心素养框架,构建一套科学、全面、可操作的评价体系。该体系将包括量化指标(如学业成绩、问题解决能力测试等)和质性评价(如作品展示、口头报告、同伴评价等),以确保评价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此外,评价体系还将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结合,以全面反映学生在跨学科融合教学中的成长和发展。

4. 培养一批具备跨学科融合教学能力的教师队伍:教师是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关键实施者。本课题将通过培训、研讨、实践等多种形式,提升教师的跨学科素养和教学能力。这些教师将成为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倡导者和实践者,推动基础教育阶段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同时,本课题还将建立教师交流平台,促进教师之间的经验分享和相互学习,形成良性循环。

此外,本课题的预期成果还可能包括:

1. 开发一批跨学科融合教学案例库:这些案例将涵盖不同学科、不同年级、不同主题的跨学科融合教学实践,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灵感来源。

2. 推动学校教学改革的深化: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实施将促进学校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方式的变革,推动学校向更加开放、多元、创新的方向发展。

3. 提升社会对跨学科融合教学的认知度和认可度: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和推广,将提升社会各界对跨学科融合教学的认识和理解,为其在更广泛范围内的应用奠定社会基础。

八、课题保障措施

为确保本课题的顺利进行和研究成果的质量,采取以下保障措施:

1. 加强课题组成员的培训和学习,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研究能力。

2. 建立完善的课题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激发课题组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 加强与学校的沟通和协作,争取学校的支持和配合,为课题的研究提供必要的条件和资源。

4. 定期邀请专家进行指导和咨询,及时解决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九、结论

跨学科融合教学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在基础教育阶段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课题通过实践研究,探索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跨学科融合教学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应用,旨在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期待能够为基础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推动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同时,本课题的研究也将为其他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的繁荣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