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国家规划重点课题数据中心!
课题中心

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评价模型构建

来源:国家规划重点课题数据中心 发布时间:2024-01-11 浏览次数: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一)选题背景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了教育领域的重要目标。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明确提出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五个方面。然而,如何准确、全面地评价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是当前化学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现有的评价方式多侧重于知识和技能的考查,难以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水平进行有效的评估。因此,构建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评价模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选题意义

1. 理论意义:本课题的研究将丰富和完善化学教育评价理论,为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提供理论支持。通过构建评价模型,深入探讨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和结构,有助于进一步明确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本质特征。

2. 实践意义:构建的评价模型可以为一线化学教师提供科学的评价工具,帮助教师准确了解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为教学决策提供依据。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自身核心素养的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1. 构建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本研究旨在系统梳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要求,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建立全面、系统、可操作的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将涵盖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等五个维度的具体评价指标,为科学评价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发展水平提供理论框架。

2. 确立科学的权重分配方案运用现代教育测量理论和统计方法,科学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通过专家咨询、问卷调查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建立既能反映课程标准要求,又能体现教学实际的权重分配方案。权重的确定将充分考虑不同学段、不同教学内容的特点,确保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公平性。

3. 开发多元化的评价工具针对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不同维度,开发形式多样、功能互补的评价工具和方法体系。包括标准化的纸笔测试工具、实验操作评价量表、课堂表现观察记录表、项目式学习评价量规等。评价工具的开发将注重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满足不同情境下的评价需求。

4. 验证评价模型的适用性通过大样本的实证研究,检验评价模型的信度和效度。重点考察评价指标的科学性、评价标准的适切性、评价工具的可行性等方面,根据验证结果对模型进行持续优化和完善,最终形成具有较高推广价值的评价方案。

(二)研究内容

1. 核心素养理论模型构建深入解读《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关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论述,分析五个维度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借鉴国际科学教育评价框架(如PISA科学素养评价框架),结合我国化学教育实际,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结构模型,为后续评价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2. 多维度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基于核心素养结构模型,设计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对应五大核心素养,二级指标细化每个核心素养的关键要素,三级指标明确具体的观测点和行为表现。指标设计将注重全面性与重点性的统一,既覆盖核心素养的各个方面,又突出化学学科的关键能力。

3. 权重分配的实证研究采用德尔菲法收集专家意见,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处理专家判断矩阵,初步确定各指标权重。在此基础上,通过大样本调查获取一线教师的意见,结合教学实践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最终确定科学合理的权重分配方案。权重的确定过程将注重理论指导与实践验证的结合。

4. 分级评价标准制定参照国际通用的素养水平划分方法(如PISA的六级水平划分),结合我国高中化学教学实际,将每个评价指标的发展水平划分为3-5个等级。每个等级制定具体的、可观测的行为描述和表现样例,形成清晰明确的评价标准。标准制定将充分考虑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体现发展性和阶段性。

5. 评价工具的系统开发针对不同评价目的和情境,开发相应的评价工具。纸笔测试注重情境化试题设计,考察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评价关注操作规范、方案设计、数据分析等关键能力;表现性评价通过项目任务考察学生的综合素养。各类工具的开发将注重科学性、公平性和可操作性。

6. 模型的实证检验与优化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样本学校,采用新开发的评价工具进行实测。通过项目分析、信效度检验等方法,验证评价模型的科学性和适用性。根据实证结果对指标体系、权重分配、评价标准等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优化,最终形成成熟的评价方案。实证研究将注重过程性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为模型改进提供充分依据。

三、研究方法与步骤

(一)研究方法

1. 文献研究法本研究将系统梳理国内外关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评价的学术文献和政策文件。通过检索中国知网、Web of Science、ERIC等权威数据库,收集整理近五年的相关研究成果,重点关注核心素养评价的理论基础、指标体系构建、评价工具开发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文献进行编码和分类,把握研究领域的发展脉络和前沿动态。

2. 问卷调查法本研究将设计具有良好信效度的调查问卷,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不同地区、不同类型高中的化学教师和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教师问卷将聚焦核心素养评价的现状、困惑、需求和建议;学生问卷将关注学习体验、发展需求和自我评价等方面。问卷设计采用Likert量表与开放性问题相结合的形式,既获取量化数据,又收集质性反馈。

3. 层次分析法本研究将运用层次分析法(AHP)这一系统化、层次化的权重确定方法。首先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模型,然后通过专家问卷调查获取判断矩阵,最后利用专业软件计算各指标的权重系数。层次分析法的运用将遵循严格的数学逻辑,确保权重分配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将充分考虑不同专家意见的差异性,通过一致性检验保证结果的可靠性。

4. 实证研究法本研究将在具有代表性的样本学校开展系统的实证研究。采用新开发的评价工具进行实测,收集学生在不同评价维度的表现数据。通过项目分析、信效度检验等统计方法,验证评价模型的科学性和适用性。实证研究将采用纵向追踪与横向对比相结合的设计,既考察评价模型对不同年级学生的适用性,又比较不同类型学校学生的表现差异。根据实证结果对评价模型进行持续优化和完善,最终形成成熟的评价方案。实证研究过程中将建立详细的研究档案,为后续改进提供充分依据。

(二)研究步骤

1. 准备阶段(1-3个月

· 组建研究团队,明确分工。

· 查阅文献,确定研究课题和研究方案。

· 设计问卷和访谈提纲。

2. 调查与分析阶段(4-6个月

· 开展问卷调查和访谈,收集数据。

· 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评价的现状和需求。

3. 模型构建阶段(7-9个月

· 构建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 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

· 制定各评价指标的评价标准。

· 开发评价工具和方法。

4. 模型验证阶段(10-14个月

· 选取部分高中学校进行实证研究,收集数据。

· 对评价模型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进行验证,根据验证结果对评价模型进行优化和完善。

5. 总结阶段(15-17个月

· 对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归纳,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

· 组织专家对研究成果进行鉴定和验收。

四、预期成果与创新点

(一)预期成果

1. 研究报告:《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评价模型构建研究报告》。

2. 评价工具:开发一套适用于评价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的测试题、观察量表和表现性评价任务等工具。

(二)创新点

1. 构建了系统的评价模型 本课题构建的评价模型涵盖了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五个方面,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评价体系,能够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

2. 结合多种评价方法 综合运用了多种评价方法,如测试、观察、表现性评价等,克服了传统评价方式单一的缺点,使评价更加全面、客观、公正。

3. 注重实证研究 通过实证研究验证评价模型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确保研究成果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五、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一)理论基础

国内外关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和教育评价的研究为课题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支持。《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对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和要求进行了明确阐述,为评价模型的构建提供了重要依据。

)实践条件

本课题将选取部分高中学校作为研究基地,这些学校具有良好的教学条件和学生资源,为实证研究提供了便利。同时,学校领导和教师对课题研究给予了大力支持,为研究的开展提供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