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国家规划重点课题数据中心!
课题中心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美术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项目式学习实践探究

来源:国家规划重点课题数据中心 发布时间:2024-09-24 浏览次数: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一)选题背景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 年版)》的颁布为初中美术教学指明了新的方向。新课标强调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等能力。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艺术价值和人文精神。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不仅能够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还能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和文化自信。

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在真实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将项目式学习应用于初中美术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因此,在新课标背景下,开展初中美术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项目式学习实践探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选题意义

1.理论意义:本课题的研究有助于丰富初中美术教学理论,探索在新课标背景下将传统文化与项目式学习有效结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为初中美术教学提供新的理论支持。

2.实践意义:通过本课题的实践研究,能够提高初中美术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能够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推动传统文化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传承和发展,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1.探索在新课标背景下,将传统文化融入初中美术教学的项目式学习的有效模式和方法。

2.构建基于传统文化的初中美术项目式学习课程体系,开发相关的教学资源。

3.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表现能力和文化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提升初中美术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二)研究内容

1.新课标背景下初中美术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项目式学习的理论研究

(1) 分析新课标对初中美术教学的要求和目标,探讨传统文化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价值和意义。

(2) 研究项目式学习的理论基础和教学特点,分析项目式学习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3) 梳理传统文化与初中美术教学的结合点,确定适合初中学生的传统文化内容和项目式学习主题。

2. 初中美术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项目式学习的实践研究

(1) 设计基于传统文化的初中美术项目式学习方案,包括项目主题、学习目标、学习过程、评价方式等。

(2) 开展项目式学习实践活动,观察和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分析项目式学习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实施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3) 根据实践反馈,对项目式学习方案进行调整和优化,探索适合初中学生的项目式学习模式和方法。

3. 基于传统文化的初中美术项目式学习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教学资源的开发

(1) 构建基于传统文化的初中美术项目式学习课程体系,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方面。

(2) 开发与课程体系相配套的教学资源,如教材、教案、课件、教学案例等,为项目式学习的实施提供支持。

4. 初中美术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项目式学习的效果评价研究

(1) 建立科学合理的项目式学习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学习成果等方面。

(2)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全面评价。

(3) 分析评价结果,总结项目式学习的实施效果和存在的问题,为后续的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三、研究方法与步骤

(一)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新课标背景下初中美术教学、传统文化教育和项目式学习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2.案例研究法:选取国内外优秀的初中美术教学案例和项目式学习案例,进行分析和研究,总结其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为课题研究提供实践参考。

3.行动研究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开展项目式学习实践活动,通过不断地实践、反思和改进,探索适合初中学生的项目式学习模式和方法。

4.问卷调查法:设计问卷,对学生和教师进行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兴趣和态度,以及教师的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课题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5.访谈法:与初中美术教师、学生和专家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传统文化融入初中美术教学的看法和建议,为课题研究提供参考。

(二)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1-3个月])

(1) 组建课题研究团队,明确研究分工。

(2)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开展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3) 制定课题研究方案,明确研究目标、内容、方法和步骤。

2. 实施阶段([4-10个月])

(1) 开展理论研究,分析新课标对初中美术教学的要求和目标,探讨传统文化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价值和意义。

(2) 设计基于传统文化的初中美术项目式学习方案,开展项目式学习实践活动。

(3) 构建基于传统文化的初中美术项目式学习课程体系,开发相关的教学资源。

(4) 定期对研究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根据实践反馈调整和优化研究方案。

3. 总结阶段([1-13个月])

(1) 对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和分析,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

(2) 对研究过程进行全面总结,评估研究目标的达成情况和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

(3) 组织专家对课题进行鉴定和验收,推广研究成果。

四、预期成果与创新点

(一)预期成果

1.研究报告:撰写《新课标背景下初中美术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项目式学习实践探究研究报告》,总结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

2.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相关的研究论文,阐述课题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成果。

3.课程体系和教学资源:构建基于传统文化的初中美术项目式学习课程体系,开发相关的教学资源,如教材、教案、课件、教学案例等。

4.教学案例集:收集和整理基于传统文化的初中美术项目式学习教学案例,形成教学案例集。

(二)创新点

1. 教学模式创新:传统文化与项目式学习的深度融合  

本课题突破了传统美术课堂"临摹-技法"的单一教学模式,创造性地将非遗技艺(如皮影戏、剪纸等)与现代项目式学习(PBL)有机融合,构建了"文化感知-创意转化-实践输出"的三阶教学模型。在具体实施中,教师通过创设沉浸式文化情境(如传统节日场景还原、非遗工坊实地考察),引导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从文化调研到艺术创作的全过程。例如,在"皮影戏创新设计"项目中,学生需经历剧本创作(文学融合)、角色造型设计(美术技能)、光影实验(物理知识应用)等跨学科环节,最终以动态展演呈现成果。这种模式不仅解决了传统文化教学"形式化"的痛点,更通过真实项目任务激发了学生的深层文化理解与创新表达。

 

2. 课程体系创新:结构化传统文化课程开发  

基于"大单元整合"理念,课题构建了纵向贯通、横向联结的课程体系:  

纵向维度:按年级梯度设计主题,如七年级聚焦"民间工艺"(剪纸、年画等),八年级探索"节庆文化"(中秋、春节主题创作),九年级延伸至"传统美学与现代转化";  

横向维度:每个单元包含"文化解码"(如昆曲脸谱符号解读)、"技艺传承"(如陶瓷拉坯实践)、"当代创变"(如数字媒体重构传统图案)三大模块,形成"认知-技能-创新"闭环。课程资源开发注重本土化特色,如东莞可园中学将岭南建筑元素融入"传统空间美学"单元,实现传统文化与地方资源的创造性转化。这种体系化设计使传统文化教学从零散活动升级为系统化素养培养工程。

 

3. 评价方式创新:多元动态评价机制  

课题建立了"三维六项"评价框架:  

过程性评价:通过"学习档案袋"记录学生的文化调研笔记、创作草图等过程性资料,结合AI分析工具(如绘画风格识别系统)追踪其审美观念演变;  

表现性评价:采用"非遗传承人+学科教师+家长"的多主体评审团,对项目成果(如皮影戏演出、节日主题装置艺术)进行现场点评,重点关注文化内涵表达与创新性;  

发展性评价:设计"文化自信量表"与"创造力指标",通过前后测对比分析学生的文化认同度与艺术表现力提升情况。  

这种评价体系突破了传统美术课"以作品优劣定成绩"的局限,更关注学生在文化理解、团队协作、问题解决等核心素养上的成长。

、研究计划与安排

(一)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组建课题研究团队,明确研究分工。

2.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开展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3.制定课题研究方案,明确研究目标、内容、方法和步骤。

(二)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1.开展理论研究,分析新课标对初中美术教学的要求和目标,探讨传统文化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价值和意义。

2.设计基于传统文化的初中美术项目式学习方案,开展项目式学习实践活动。

3.构建基于传统文化的初中美术项目式学习课程体系,开发相关的教学资源。

4.定期对研究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根据实践反馈调整和优化研究方案。

(三)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1.对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和分析,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

2.对研究过程进行全面总结,评估研究目标的达成情况和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

3.组织专家对课题进行鉴定和验收,推广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