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国家规划重点课题数据中心!
课题中心

“两新两重”及“战兴产业”政策下,建筑央企的生存挑战与竞争策略

来源:国家规划重点课题数据中心 发布时间:2025-05-06 浏览次数:

一、引言

在当前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背景下,两新两重(重质量、重创新,新技术、新市场)及战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为建筑行业,特别是建筑央企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与转型挑战。作为国民经济的中流砥柱,建筑央企不仅肩负着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历史使命,更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绿色低碳转型、数字经济发展等关键领域扮演着引领者的角色。

然而,随着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产业链供应链重构加速,以及国内经济转型升级压力加大,建筑央企面临着多重考验:如何在传统基建市场趋于饱和的情况下开拓新增长点?如何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抢占先机?如何在"双碳"目标下实现绿色低碳转型?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关系到企业自身的生存发展,更关乎国家经济安全和产业竞争力。

本报告将从战略高度出发,系统分析两新两重政策导向下建筑央企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变化,深入探讨战兴产业发展带来的市场机遇,重点研究建筑央企在技术创新、数字化转型、绿色建造、国际化经营等关键领域的突破路径。通过详实的案例分析和前瞻性的战略思考,为建筑央企在新时代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方案,助力企业在变局中开新局,在挑战中育新机。

二、政策背景分析

2.1 “两新两重”政策解读

两新两重政策是国家为促进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而制定的战略性指导方针,这一政策体系从质量根基、创新驱动、技术赋能和市场拓展四个维度,为建筑企业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路径。

重质量方面,政策明确要求建筑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从原材料采购、施工工艺到竣工验收的每个环节都要严格把关。这不仅关乎建筑产品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能,更是企业树立品牌形象、赢得市场口碑的根本所在。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头部企业正在引入国际先进的BIM质量管控系统,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工程质量的可视化、可追溯管理。

重创新则直指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建设。政策鼓励企业将营收的3%以上投入研发创新,重点突破装配式建筑、绿色建材、智能建造等关键技术瓶颈。以中建科工为代表的一批领军企业,已经建立起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通过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在模块化建筑、3D打印建筑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新技术的应用是提升行业效能的关键抓手。政策大力推广BIM技术、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建造过程的深度融合。比如,通过无人机航测、智能机器人施工等技术应用,某大型基建项目的施工效率提升了40%,同时大幅降低了人为误差和安全事故发生率。

新市场开拓方面,政策既鼓励企业深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建市场,也引导企业积极布局城市更新、乡村振兴、新基建等国内新兴领域。某省级建工集团通过组建海外事业部,三年内国际工程承包额增长了三倍;同时聚焦老旧小区改造市场,培育出新的业绩增长点。

这一政策体系的实施正在深刻重塑建筑行业生态。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2年建筑业研发投入强度同比提升21%,装配式建筑占比达到30%,行业正在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可以预见,在两新两重政策引领下,中国建筑企业将加速向高质量发展迈进,在全球建筑市场赢得更大话语权。

2.2 “战兴产业”政策导向

战兴产业政策作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与发展。这一政策不仅着眼于当下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更是为未来经济发展布局谋篇。对于建筑央企这样的行业领军者而言,这既是重大机遇也是时代使命。在新能源领域,央企需要充分发挥在大型基建项目中的丰富经验,积极参与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项目的规划建设;在新材料领域,要着力推动建筑材料的创新研发,实现从传统建材向高性能、环保型材料的转型升级;在智能制造方面,更要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将BIM技术、装配式建筑等创新成果深度应用于工程实践。通过整合产业链资源、加大研发投入、培育专业人才,建筑央企完全有能力在新兴领域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以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为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央企力量。

三、建筑央企生存挑战分析

3.1 市场竞争加剧

随着建筑市场的逐步开放和民营企业的崛起,建筑央企面临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在抢占项目资源、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等方面,央企需要与众多民营企业展开激烈竞争。

3.2 成本压力增大

原材料价格波动、人工成本上升、环保投入增加等因素导致建筑央企面临巨大的成本压力。如何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有效控制成本,成为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3.3 工程款拖欠问题

工程款拖欠问题一直是困扰建筑企业的难题。对于建筑央企而言,工程款拖欠不仅影响企业的现金流,还可能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如供应商欠款、工人工资拖欠等。

3.4 技术创新需求迫切

“两新两重”及“战兴产业”政策的指引下,建筑央企需要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推动施工技术的升级换代。然而,技术创新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对于部分资金实力较弱的央企而言,无疑是一大挑战。

四、建筑央企竞争策略分析

4.1 加强质量管理,提升品牌形象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建筑央企应进一步加强质量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可靠。通过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提高员工质量意识,加强质量监控和检测手段,不断提升工程质量水平。同时,通过优质工程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提高市场竞争力。

4.2 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推动产业升级

技术创新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建筑央企应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推动施工技术的升级换代。通过引进先进技术、自主研发、产学研合作等方式,不断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同时,积极参与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等新兴领域的建设,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4.3 拓展国内外市场,寻找新的增长点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建筑央企应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寻找新的增长点。通过加强市场调研和分析,了解国内外市场需求和趋势,制定针对性的市场开拓策略。同时,加强与国内外知名企业、科研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开拓新市场,实现互利共赢。

4.4 优化内部管理,降低成本压力

优化内部管理是降低成本压力的有效途径。建筑央企应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通过建立健全成本控制体系、加强成本核算和分析、优化资源配置等方式,有效降低企业成本。同时,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与谈判,争取更优惠的采购价格和服务条件。

4.5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提升团队实力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建筑央企应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提升团队实力。通过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员工培训和教育、引进优秀人才等方式,不断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同时,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和晋升机制,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五、案例分析

5.1 某央企下属工程局在雄安新区试点智能建造体系

某央企下属工程局在雄安新区试点智能建造体系,通过BIM技术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管理,预制构件安装误差控制在2毫米内。这种转型需要持续投入,但为企业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案例表明,建筑央企在技术创新方面具有巨大潜力,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手段,可以大幅提升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

5.2 某建筑集团在重庆的项目尝试组建产业工人培训基地

某建筑集团在重庆的项目尝试组建产业工人培训基地,通过三个月速成班培养装配式建筑技工。这些技工起薪比传统工种高出40%,有效缓解了企业用工难的问题。该案例表明,建筑央企在人才培养方面应注重实用性和针对性,通过加强技能培训和教育,提升员工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

六、结论与展望

“两新两重”及“战兴产业”政策为建筑央企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成本压力,建筑央企应加强质量管理、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拓展国内外市场、优化内部管理、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等方面的工作。通过不断提升自身实力和竞争力,建筑央企将在未来的发展中占据更加有利的地位。同时,政府和社会各界也应给予建筑央企更多的支持和关注,共同推动建筑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本报告围绕“两新两重”及“战兴产业”政策下建筑央企的生存挑战与竞争策略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分析。通过政策背景分析、生存挑战分析、竞争策略分析以及案例分析等部分,全面阐述了建筑央企在当前形势下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应对策略。希望本报告能够为建筑央企的未来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