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国家规划重点课题数据中心!
课题中心

中小学音乐教育中传统音乐文化传承的研究

来源:国家规划重点课题数据中心 发布时间:2023-12-08 浏览次数: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一)选题背景

在全球化的浪潮下,外来文化大量涌入,对我国传统文化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传统音乐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中小学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和文化素养形成的关键时期,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在传承传统音乐文化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目前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对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存在诸多问题,导致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的认知和兴趣不足。因此,开展中小学音乐教育中传统音乐文化传承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选题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更好地传承传统音乐文化,提高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的认知和兴趣,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通过本研究,可以为中小学音乐教育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推动传统音乐文化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有效传承,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发展。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1.分析中小学音乐教育中传统音乐文化传承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探讨影响中小学音乐教育中传统音乐文化传承的因素。

3.提出中小学音乐教育中传统音乐文化传承的有效策略和方法。

4.构建中小学音乐教育中传统音乐文化传承的评价体系。

(二)研究内容

1.中小学音乐教育中传统音乐文化传承的现状调查

(1)对中小学音乐教育中传统音乐文化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方面进行调查。

(2)了解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的认知、兴趣和态度。

(3)分析教师在传统音乐文化教学中的能力和素养。

2.影响中小学音乐教育中传统音乐文化传承的因素分析

(1)从社会、学校、家庭等方面分析影响传统音乐文化传承的外部因素。

(2)探讨学生自身的兴趣、认知水平等内部因素对传统音乐文化传承的影响。

3.中小学音乐教育中传统音乐文化传承的策略和方法研究

(1)提出适合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传统音乐文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2)探讨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促进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

(3)研究如何开展传统音乐文化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体验感。

4.中小学音乐教育中传统音乐文化传承的评价体系构建

(1)建立科学合理的传统音乐文化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2)探讨如何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对传统音乐文化传承效果进行评价。

三、研究方法与步骤

(一)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中小学音乐教育中传统音乐文化传承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2.问卷调查法:设计问卷对中小学音乐教师和学生进行调查,了解中小学音乐教育中传统音乐文化传承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3.访谈法:选取部分中小学音乐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深入了解他们对传统音乐文化的认知、兴趣和态度,以及在传统音乐文化教学和学习中的经验和困惑。

4.案例分析法:选取部分中小学作为研究案例,分析其在传统音乐文化传承方面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为其他学校提供借鉴。

5.行动研究法:在中小学音乐教育实践中,运用本研究提出的策略和方法进行教学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传统音乐文化传承的效果。

(二)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1-2个月

(1)确定研究课题,组建研究团队。

(2)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3)设计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

2.调查阶段(3-4个月

(1)发放调查问卷,对中小学音乐教师和学生进行调查。

(2)选取部分中小学音乐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

(3)对调查和访谈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3.研究阶段(6-8个月

(1)分析中小学音乐教育中传统音乐文化传承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探讨影响中小学音乐教育中传统音乐文化传承的因素。

(3)提出中小学音乐教育中传统音乐文化传承的有效策略和方法。

(4)构建中小学音乐教育中传统音乐文化传承的评价体系。

4.实践阶段(9-16个月

(1)在中小学音乐教育实践中,运用本研究提出的策略和方法进行教学实践。

(2)对教学实践效果进行观察和评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5.总结阶段(17-18个月

(1)对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提炼,撰写研究报告。

(2)召开课题结题会议,对课题研究进行验收和鉴定。

四、预期成果与创新点

(一)预期成果

1.研究报告:撰写《中小学音乐教育中传统音乐文化传承的研究报告》,全面总结本研究的成果和结论。

2.论文发表:在相关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推广本研究的成果和经验。

3.教学案例集:收集和整理中小学音乐教育中传统音乐文化传承的优秀教学案例,编写《中小学音乐教育中传统音乐文化传承教学案例集》。

4.课程资源:开发适合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传统音乐文化课程资源,包括教材、课件、音频、视频等。

(二)创新点

1.研究视角创新:本研究从文化传承的视角出发,探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传统音乐文化传承的问题,为中小学音乐教育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2.研究方法创新:本研究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如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案例分析法和行动研究法等,确保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3.实践应用创新:本研究提出的中小学音乐教育中传统音乐文化传承的策略和方法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能够直接应用于中小学音乐教育实践中,提高传统音乐文化传承的效果。

五、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一)理论基础可行

本研究建立在坚实的理论根基之上,具有充分的理论可行性。从教育学视角来看,研究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和审美教育理论为主要支撑,这些理论为传统音乐文化融入中小学音乐教育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在真实情境中的主动建构过程,与传统音乐文化的情境化教学理念高度契合;多元智能理论则为通过多样化音乐活动开发学生潜能提供了理论支持;审美教育理论则确保了音乐教育的本质属性不会在文化传承过程中被弱化。

在音乐学领域,本研究以民族音乐学理论为基础,特别是其"文化中的音乐"和"音乐作为文化"的核心观点,为理解传统音乐的文化内涵和教育价值提供了专业视角。同时,音乐教育学关于"文化回应教学"的研究成果,为设计符合当代学生认知特点的传统音乐教学方法提供了重要参考。文化学方面,文化传承理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等,为本研究探讨传统音乐文化的教育传承路径奠定了理论基础。

国内外相关研究已取得丰硕成果。国际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框架下的音乐类非遗教育传承研究,以及奥尔夫、柯达伊等音乐教学法与传统音乐结合的研究,都为本研究提供了宝贵经验。国内学者在传统音乐进校园、地方音乐课程开发等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这些理论资源构成了本研究的坚实基础,确保了研究的理论深度和学术规范性。

 

(二)研究团队可行

 

本研究团队经过精心组建,具有显著的人才优势。团队采用"高校专家+教研员+一线教师"的立体化结构,确保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的有机结合。团队负责人是长期从事传统音乐教育研究的高校教授,主持过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相关课题,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具有深厚的学术造诣。核心成员包括3位市级音乐教研员和8位中小学音乐骨干教师,其中多位教师获得过省级以上教学竞赛奖项。

团队成员的专长分布合理,优势互补。高校专家侧重理论研究和方案设计;教研员负责区域协调和教学指导;一线教师重点开展教学实践和案例开发。这种分工既保证了研究的学术高度,又确保了研究成果的实践适用性。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团队中有2位成员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们的加入为研究提供了专业的传统音乐技艺支持。

团队建立了高效的协作机制。定期举行线上线下研讨会,及时交流研究进展;建立资源共享平台,实现研究成果的即时共享;采用"理论学习+课例研讨+教学实践"的循环提升模式,促进团队成员的专业成长。这些机制保障了团队的研究效能,使各项研究工作能够有序推进。

 

(三)研究条件可行

 

本研究具备充分的条件保障,能够支持研究的顺利开展。在硬件设施方面,合作学校均配备有专业的音乐教室、多媒体设备和各类民族乐器,部分学校还设有传统音乐文化专用教室和展陈空间。研究所需的录音录像设备、数据分析软件等也一应俱全,能够满足各类研究活动的需要。

在软件资源方面,研究团队已收集整理了大量相关文献资料,包括传统音乐乐谱200余首、教学案例50余个、影像资料100多小时。同时,与地方文化馆、非遗保护中心建立了合作关系,可以获取专业的文化资源支持。团队还开发了传统音乐教学资源库,为教师实施教学提供系统支持。

在研究场域方面,本研究得到了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确定了5所实验学校(涵盖城市和农村不同地域)和10所推广学校,能够保证研究的代表性和推广价值。这些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传统文化教育,为研究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和时间安排上的便利。

经费保障方面,除学校提供的常规科研经费外,本研究还获得了市级教育科研专项经费支持,能够保障调研差旅、师资培训、成果推广等各项开支。经费使用严格执行相关财务制度,确保专款专用、合理高效。

综合来看,本研究在理论基础、团队组建和研究条件等方面都具有充分的可行性。扎实的理论准备、优秀的研究团队和完备的保障条件,将确保研究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预期成果。研究成果不仅能够丰富音乐教育理论,也将为传统音乐文化的学校教育传承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