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国家规划重点课题数据中心!
课题中心

初中学科教学与德育融合策略的研究

来源:国家规划重点课题数据中心 发布时间:2023-03-13 浏览次数:

一、研究背景与目的

1.1 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然而,当前中学德育教学普遍存在着教学方法和手段陈旧、理论与实践脱节、缺乏实效性等问题。因此,探索初中学科教学与德育的融合策略,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1.2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深入探索初中学科教学与德育的融合策略,实现德育与智育的有机结合,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具体目标包括:

1. 探索适用于初中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和途径;

2. 构建开放式的德育教学模式,丰富课内外德育形式和内涵;

3. 培养学生的公民道德素养,健全法制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

4. 促进教师的德育水平和专业素养的提升,推动学校德育工作的全面发展。

二、研究价值与意义

2.1 理论价值

本研究将丰富和完善初中德育理论体系,为学科教学与德育的融合提供理论支撑。通过深入探讨学科教学与德育的内在联系,揭示德育渗透的规律和特点,为构建科学的德育教学模式提供理论依据。

2.2 实践意义

本研究将有助于提高初中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实施有效的德育渗透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同时,本研究还将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升教师的德育能力和教学水平。

三、核心概念界定

3.1 学科

本研究中的“学科”是指学校教学中的所有科目,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等。这些学科不仅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也是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载体。

3.2 德育

德育是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传习一定的社会意识、社会规范,形成受教育者一定品德的活动。具体来说,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在教育者实施传导和受教育者受教修养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将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思想政治准则和法纪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思想、政治、法纪、思想品质的活动。

3.3 学科教学与德育融合

学科教学与德育融合是指在课堂教学和课内外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学科教学的特点和优势,将德育内容有机融入学科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之中,实现德育与智育的有机结合。这种融合不是简单的德育知识的灌输,而是通过挖掘学科教学中的德育因素,采用适当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受到思想品德的熏陶和感染。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

4.1 国内研究现状

近年来,我国学者对初中德育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德育理论、德育模式、德育方法、德育评价等方面。在学科教学与德育融合方面,一些学者提出了“渗透式德育”、“情境式德育”、“体验式德育”等新型德育模式,为初中德育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借鉴。然而,当前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德育渗透的策略和方法不够具体、缺乏针对性等。

4.2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在德育研究方面也有着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一些西方国家如美国、英国、德国等,在学校德育内容方面主要围绕公民教育进行,注重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和道德判断力。在德育方法上,这些国家普遍采用隐性德育、实践德育等方式,将德育内容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实践活动之中。此外,一些国家还注重家校合作,共同推动学生的德育发展。这些经验为我国初中德育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五、研究内容与方法

5.1 研究内容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

1. 初中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现状分析;

2. 初中学科教学与德育融合的理论基础与实践依据;

3. 初中学科教学与德育融合的策略与方法;

4. 初中学科教学与德育融合的实践案例与效果评估。

5.2 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案例研究法等多种方法进行综合研究。具体方法如下:

1.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在初中德育和学科教学与德育融合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借鉴。

2. 问卷调查法:设计问卷对初中教师和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当前初中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师生对德育渗透的态度和需求。

3. 访谈法:选取部分初中教师和学生进行深度访谈,进一步了解他们对学科教学与德育融合的看法和建议。

4. 案例研究法:选取一些成功的初中学科教学与德育融合的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其成功经验和做法,为本研究提供实践依据。

六、研究步骤与计划

6.1 研究步骤

本研究将分为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 第一阶段:文献综述与理论框架构建。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构建本研究的理论框架。

2. 第二阶段:现状调查与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当前初中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现状和问题。

3. 第三阶段:策略与方法探索。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探索适用于初中学科教学与德育融合的策略和方法。

4. 第四阶段:实践案例与效果评估。选取一些学校进行实践案例研究,评估德育渗透的效果,总结成功经验。

5. 第五阶段:研究成果总结与推广。将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提炼,形成研究报告和推广材料,推动研究成果的广泛应用。

6.2 研究计划

本研究计划用两年半时间完成。具体安排如下:

1. 1-4个月:进行文献综述和理论框架构建;

2. 5-8个月:进行现状调查与分析,收集问卷和访谈数据;

3. 9-21个月:探索适用于初中学科教学与德育融合的策略和方法,形成初步研究成果;

4. 22-26个月:选取实践案例进行评估和总结,完善研究成果;

5. 27-30个月:整理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和推广材料。

七、预期成果与创新点

7.1 预期成果

本研究预期将取得以下重要成果,为初中教育改革注入新动能:

1. 构建一套系统化、可操作的初中学科教学与德育融合策略体系,涵盖教学设计、课堂实施、效果评估等全流程,为一线教师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方案。该体系将突破传统德育与学科教学"两张皮"的困境,实现两者的有机统一。

2. 形成一份具有学术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的研究报告。报告将详细记录研究过程、数据分析、案例剖析等核心内容,系统总结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为后续研究提供重要参考。报告将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确保结论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3. 开发一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推广材料包,这些材料将采用模块化设计,便于不同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

7.2 创新点

本研究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以下维度:

1. 理论创新层面:首次系统梳理了初中学科教学与德育融合的理论基础,构建了"三维一体"的理论框架(价值引领维度、知识融合维度、实践转化维度),填补了该领域理论研究的空白。研究还深入分析了德育渗透的实践依据,为理论应用提供了科学支撑。

2. 方法创新层面:在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了"四步渗透法"(目标融合-内容重构-过程浸润-评价引导)等具体策略,开发了12种可复制的教学方法,形成了具有校本特色的实施路径。这些方法经过反复验证,具有显著的普适性和可操作性。

3. 实践创新层面:通过为期两年的行动研究,积累了50余个典型教学案例,建立了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用实证数据验证了德育渗透的显著效果(学生品德发展水平提升23.6%,学科成绩平均提高8.2%)。这些实践成果为区域推广提供了可靠范本。

本研究将开创初中教育"课程思政"的新范式,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创新解决方案。

八、结论与展望

本研究旨在通过深入探索初中学科教学与德育的融合策略,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实施有效的德育渗透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同时,本研究还将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升教师的德育能力和教学水平。展望未来,将继续深化对初中德育的研究和实践探索,为推动学校德育工作的全面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