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的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在黑板前讲解知识,学生在下面被动听讲的模式。数学在许多小学生眼中,是抽象且枯燥的数字和公式,这种教学模式使得不少学生对数学产生畏难情绪,提不起学习兴趣。而小学低年级是培养学生数学兴趣和基础数学思维的关键时期,如何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成为当前数学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数学绘本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它将数学知识与有趣的故事、丰富的图画相结合,为枯燥的数学知识披上了有趣的外衣。通过数学绘本教学,能够改变学生对数学的认知,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让学生更主动地探索数学。同时,还能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培养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促进数学语言表达,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关于小学数学绘本教学已有一定的研究。研究表明,数学绘本能够从多个方面对低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产生积极影响。在兴趣培养方面,有趣的绘本故事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对数学产生好感。例如,以小猴子采摘水果故事展开的数字认识绘本,让学生在看故事过程中轻松认识数字,理解数字顺序和大小关系,激发了学习兴趣。在概念理解上,绘本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和简单易懂的文字,帮助学生理解加减法、乘除法、图形特征等抽象概念。像通过装满玩具盒子的画面展示加减法运算,让学生直观理解运算意义。在思维能力发展方面,绘本设置的数学谜题、立体图形展示和图案设计等内容,能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空间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此外,贴近生活的绘本问题情境,有助于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促进数学语言表达。然而,目前关于如何更有效地将数学绘本应用于低年级数学教学,以及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绘本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本课题将进一步探讨这些问题。
1. 兴趣激发表现:通过教学实践观察,使用数学绘本后,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明显提高。例如,在使用《小猪小猪和大狼的奇妙数字之旅》绘本时,故事中小猪和大狼通过一系列数学问题进行有趣冒险,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许多原本对数学不感兴趣的学生也积极投入到课堂讨论中,主动思考数学问题。
2. 兴趣持续情况:跟踪调查发现,经过一段时间的数学绘本教学,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能够持续保持。与未采用绘本教学的班级相比,采用绘本教学的班级学生在课后主动进行数学相关活动的比例更高,如主动做数学游戏、阅读数学相关书籍等。
1. 数字概念理解:在教学数字大小比较时,使用关于大小比较的绘本,绘本中的角色通过比较不同物品的大小来帮助学生理解数字的大小比较。实践结果显示,使用绘本教学后,学生对数字大小关系的理解更加准确和深入,在相关测试中的正确率明显提高。
2. 几何图形认知:在教学几何图形时,使用《小马过河》绘本,故事中的小马通过跳上木桩和河里的石头来过河,激发了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和理解。一位学生表示:“原来几何图形就是我们生活中的东西,比如桌子是长方形,电视是长方形,窗户是正方形。”通过测试发现,学生对几何图形名称和性质的记忆更加牢固,能够更准确地识别生活中的几何图形。
3. 运算概念掌握:在教授加减法运算时,使用关于加法和减法的绘本,绘本中的角色通过解决数学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运算规则。教学后,学生在解决加减法实际问题时的准确率和速度都有显著提升,能够更灵活地运用加减法运算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 逻辑思维能力:使用《奇异的金币》绘本进行教学,故事中的主人公通过逻辑推理找出一枚不一样的金币,学生需要根据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和推理,找出正确答案。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在后续的逻辑推理测试中,学生的表现有明显进步,能够更准确地分析问题、找出规律并进行推理。
2. 空间思维能力:一些展现立体图形搭建和变化的绘本,如展示用积木搭建正方体,从不同方向观察正方体各个面的形状和颜色的绘本,让学生理解图形的三维结构。经过教学,学生在空间图形认知和空间想象方面的能力有所增强,在解决与空间相关的数学问题时更加得心应手。
3. 创造性思维能力:关于图案设计的绘本鼓励学生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组合出自己喜欢的图案,学生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将三角形、圆形、方形等图形自由拼接、旋转、变形,创造出独一无二的图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激发,能够提出更多新颖的想法和解决方案。
1. 解决问题能力:很多绘本设置了贴近生活的问题情境,如关于购物和行程问题的绘本。在购物绘本中,小熊带20元钱买8元的钢笔和5元的笔记本,学生需要思考如何运用数学运算解决小熊购物遇到的问题。通过解决这些问题,学生掌握了行程问题中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学会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
2. 数学语言表达:数学学习不仅要理解知识,还需要能够准确地表达数学思维和想法。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学生们常常围坐在一起,讨论故事情节和数学问题。例如在教学加减法时,使用《小红帽和大灰狼的加减法课》绘本,学生们在阅读和讨论过程中,通过合作学习和交流,共同解决了故事中的问题,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能够更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数学思路。
查阅国内外关于小学数学绘本教学的相关文献,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在实际教学中,观察学生使用数学绘本前后的课堂表现,包括参与度、注意力集中情况、与教师和同学的互动等,记录学生的反应和表现,分析数学绘本教学对学生学习兴趣和行为的影响。
设计问卷,对采用数学绘本教学的班级和未采用的班级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程度、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情况、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自我评价等,通过对比分析,评估数学绘本教学的效果。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数学绘本教学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反馈等,总结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为数学绘本教学的应用策略提供参考。
1. 组建研究团队,明确分工。
2. 查阅相关文献,确定研究框架和方法。
3. 设计调查问卷和课堂观察记录表。
1. 在选定的小学低年级班级开展数学绘本教学实验,按照研究方法进行课堂观察、问卷调查和案例收集。
2. 定期组织研究团队进行研讨,分析实验数据和案例,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3. 邀请专家进行指导,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撰写研究报告。
3. 总结数学绘本教学对低年级学生数学兴趣的影响及应用策略,提出改进建议。
4. 组织课题成果汇报会,向学校和教育部门汇报研究成果。
形成一份详细的《小学数学绘本教学对低年级学生数学兴趣的影响及应用策略》研究报告,全面阐述研究背景、目的、方法、过程和结果,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整理一套具有代表性的数学绘本教学案例集,包括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学生反馈和教学反思等,为教师开展数学绘本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编写一本《小学数学绘本教学应用策略手册》,总结数学绘本在不同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下的应用方法和技巧,帮助教师更有效地开展数学绘本教学。
本课题将数学绘本与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紧密结合,深入研究其对低年级学生数学兴趣的影响及应用策略,突破了传统数学教学模式的局限。通过多种研究方法,全面、系统地分析数学绘本教学的作用和效果,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 理论基础:目前已有关于数学绘本教学的研究成果,为本课题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 实践条件: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实践场所,能够方便地开展教学实验和观察。
3. 研究团队:研究团队成员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研究能力,能够保证课题的顺利实施。
4. 资源支持:学校和教育部门对教学研究给予支持,能够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条件。
本课题旨在探讨小学数学绘本教学对低年级学生数学兴趣的影响及应用策略,通过文献研究、课堂观察、问卷调查和案例分析等方法,深入研究数学绘本教学在激发兴趣、理解概念、培养思维、解决问题和促进语言表达等方面的作用。预期形成研究报告、教学案例集和应用策略手册等成果,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本课题具有创新性和可行性,有望为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带来新的变革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