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国家规划重点课题数据中心!
课题中心

甲状腺围术期患者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

来源:国家规划重点课题数据中心 发布时间:2024-07-12 浏览次数:

一、立题依据

甲状腺疾病作为临床常见病症,发病率较高。大部分甲状腺肿块病变表现为良性,但若前期未及时诊治,极易转变为恶性肿瘤,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现阶段,外科手术是治疗甲状腺疾病的主要手段,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与治愈率。然而,甲状腺手术围术期存在诸多风险因素,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影响患者康复进程及预后效果。

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在甲状腺围术期至关重要。优质的护理服务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对保障手术成功及患者顺利康复起着关键作用。因此,深入研究甲状腺围术期患者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主要文献综述

(一)优质护理在甲状腺手术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选取20235—20245月医院收治的66例甲状腺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优质护理。结果显示,护理后研究组各围术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遵医行为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表明,在甲状腺手术患者围术期护理过程中采取优质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优化患者遵医行为,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满足其合理需求。

(二)围术期护理在甲状腺肿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选取20236—20246月于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甲状腺肿瘤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围术期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护理后,两组心理功能、躯体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评分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此研究证明,围术期护理在甲状腺肿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减少并发症,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三)快速康复外科在甲状腺癌患者围术期的应用

100例甲状腺癌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联合快速康复外科。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早期下床时间、住院时间、麻醉苏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WHOQOL100量表中生理、心理、环境、独立性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AAQ评分、CFQ评分、FAV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SCSQ中积极应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消极应对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该研究结论表明,将快速康复外科应用于甲状腺癌患者围术期中,可有效改善其临床效果,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减轻负面情绪。

三、研究目标或预期目的

(一)研究目标

深入分析甲状腺围术期患者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的关键环节,包括术前准备、术中护理、术后护理以及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等方面,探索提高护理质量和保障患者安全的有效策略。

(二)预期目的

1. 明确甲状腺围术期各阶段影响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的主要因素。

2. 制定针对性的护理质量提升和安全管理方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3. 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通过掌桥科研学术平台等渠道,广泛查阅国内外关于甲状腺围术期患者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的相关文献资料,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二)案例分析法

选取一定数量的甲状腺手术患者案例,对其围术期护理过程进行详细分析,总结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三)实践研究法

在实际护理工作中,按照制定的护理质量提升和安全管理方案对甲状腺围术期患者进行护理,观察并记录护理效果和患者反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和完善方案。

五、研究内容

(一)术前准备阶段

1. 完善相关检查:包括血型、血常规、凝血功能等实验室检查,心电图、B超、CT等影像学检查以及甲状腺功能及抗体检测,全面了解患者身体状况和甲状腺及周围组织情况。

2. 心理护理:介绍成功案例,增强患者信心;提供心理疏导,耐心解答患者及家属疑问;解释手术目的、过程及预期效果,减轻患者焦虑情绪。

3. 呼吸道准备: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有效咳嗽等呼吸道训练;避免感冒,防止呼吸道感染;对有吸烟史的患者,劝其戒烟。

(二)术中护理阶段

1. 手术室环境与仪器准备:保持手术室环境清洁、舒适,温度保持在22 - 24℃,湿度保持在50 - 60%;确保手术中所需的各种仪器设备(如麻醉机、监护仪、手术器械等)准备齐全,并处于良好状态。

2. 患者体位与麻醉护理:根据手术需要,协助患者摆好体位,并防止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入睡或乱动;密切观察患者麻醉过程中的反应,如出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

3. 术中监测与记录:持续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基本生命体征,以及患者的意识状态和呼吸情况;详细记录手术过程中的重要事件、手术操作步骤、术中用药及术中出现的特殊情况,术后的护理措施及患者的生命体征等。

(三)术后护理阶段

1. 常规护理: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等,以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咳痰等动作,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肺部感染;根据患者情况,指导其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并鼓励患者早期活动,以促进身体恢复。

2. 切口与疼痛护理:注意切口敷料有无渗血、渗液,并及时更换敷料,以保持切口干燥、清洁;给予患者适当的止痛措施,如使用止痛药、进行心理疏导等,以缓解患者的疼痛。

3. 引流管护理:将引流管妥善固定,防止其脱落、移位,同时要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等;保持引流管的通畅,防止其受压、弯曲等,同时要观察引流液是否出现异常,如出血、化脓等。

(四)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1. 呼吸困难与窒息:术后密切观察患者呼吸情况,及时抽吸伤口处血液,保持呼吸道通畅,常规备气管切开包于床旁;如出现窒息,立即行气管插管或床旁气管切开,保持呼吸道通畅。

2. 喉返神经损伤:熟悉喉返神经解剖位置,术中精细操作,避免过度牵拉和挤压甲状腺组织;如出现喉返神经损伤,根据损伤程度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六、研究计划

(一)准备阶段(第1-3个月)

1. 组建研究团队,明确各成员职责。

2.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制定研究方案。

3. 准备研究所需的设备和材料。

(二)实施阶段(第4-9个月)

1. 按照研究方案,选取研究对象,开展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工作。

2. 收集相关数据和资料,记录护理过程和患者反应。

3. 定期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及时调整研究方案。

(三)总结阶段(第10-12个月)

1. 整理研究数据和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2. 撰写研究报告,总结研究成果。

3. 组织专家对研究成果进行鉴定和评价。

七、预期成果

(一)形成一套完善的甲状腺围术期患者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方案

该方案将涵盖术前准备、术中护理、术后护理以及并发症预防与护理等各个环节,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具体的指导和参考。

(二)提高甲状腺围术期患者的护理质量和安全水平

通过实施护理质量提升和安全管理方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三)发表相关学术论文

将研究成果以学术论文的形式发表在专业期刊上,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八、结论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以及临床现状的调研分析,得出如下结论:甲状腺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手术量也随之增加。然而,甲状腺围术期护理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如护理操作规范性不足、并发症监测与处理不及时等,影响患者康复及护理质量,甚至威胁患者安全。提升甲状腺围术期患者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水平迫在眉睫。本研究聚焦于此,旨在构建一套科学、系统、全面的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后续将通过深入研究与实践探索,明确关键护理环节与安全风险点,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为提高甲状腺围术期护理水平、保障患者安全提供有力依据与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