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国家规划重点课题数据中心!
课题中心

新课标改革下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来源:国家规划重点课题数据中心 发布时间:2023-11-15 浏览次数: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一)选题背景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对高中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英语阅读作为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化意识的关键环节。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注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自主学习、批判性思维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发展。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英语阅读教学仍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学方法单一、教学目标不明确、忽视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策略的培养等。因此,在新课标改革背景下,深入研究英语阅读教学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选题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将有助于更新英语阅读教学理念,探索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教学策略,提高英语阅读教学质量。通过优化教学策略,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同时,本研究的成果也可为广大英语教师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英语阅读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在英语阅读教学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早,已经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理论和方法。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英语阅读教学进行了深入研究,如阅读心理学、阅读教学模式、阅读策略训练等。例如,图式理论强调读者的背景知识对阅读的重要性,主张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激活已有图式,促进对文本的理解。此外,国外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阅读能力,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

(二)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英语阅读教学研究在借鉴国外先进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英语教学实际情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近年来,随着新课标改革的推进,国内学者开始关注英语阅读教学与核心素养的融合,探讨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然而,目前国内关于新课标改革下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

三、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1.深入理解新课标对英语阅读教学的要求和理念,明确英语阅读教学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

2.分析当前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为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提供依据。

3.探索符合新课标要求的英语阅读教学策略,提高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4.通过实践验证所提出的教学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促进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和核心素养的提升。

(二)研究内容

1.新课标改革下英语阅读教学的目标和要求研究。详细解读新课标中关于英语阅读教学的目标、内容和评价标准,分析其对英语阅读教学的指导意义。

2.英语阅读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观察和教师访谈等方式,了解当前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等方面的问题。

3.新课标改革下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的构建。结合新课标要求和英语阅读教学实际情况,从教学方法、教学模式、阅读策略训练、教学评价等方面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

4.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选择部分学校和班级进行教学实践,验证所提出的教学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根据实践结果进行调整和完善。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本研究采用系统性文献综述方法,全面梳理国内外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通过检索Web of Science、ERIC、中国知网等权威数据库,以"英语阅读教学"、"阅读策略"、"核心素养"、"新课标"等为关键词构建检索策略,重点关注近五年的高质量文献。文献分析采用三级编码体系:一级编码按研究主题分类;二级编码提炼核心观点和研究方法;三级编码识别研究空白和创新点。

在文献研究过程中,特别关注三个关键维度:首先,深入分析新课标背景下英语阅读教学的目标转向,把握从语言技能培养到核心素养发展的转变趋势;其次,系统梳理阅读策略的分类体系和应用模式,比较不同理论流派的观点和方法;再次,考察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的融合路径,分析数字化阅读环境下的教学创新。通过文献计量分析,运用CiteSpace等可视化工具绘制研究热点知识图谱,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框架和方法指导。

 

(二)调查研究法

 

本研究设计混合式调查研究方案,综合运用量化与质性研究方法,全面把握英语阅读教学现状。调查内容包括三个层面:学生层面的阅读能力、策略使用和学习需求;教师层面的教学理念、方法应用和专业发展需求;学校层面的课程设置、资源配备和管理支持。

在量化研究方面,开发《高中生英语阅读情况调查问卷》和《英语教师阅读教学情况调查问卷》。学生问卷涵盖阅读习惯、策略意识、困难障碍等维度;教师问卷包括教学目标、活动设计、评价方式等维度。问卷设计采用Likert五级量表与开放式问题相结合的形式,通过专家效度检验和预调研确保工具的信效度。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覆盖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高中学校,确保样本的代表性。

在质性研究方面,设计半结构化访谈提纲和课堂观察量表。选取不同教龄的英语教师和不同阅读水平的学生进行深度访谈,了解他们对阅读教学的体验和建议。课堂观察重点关注师生互动、策略指导、反馈评价等关键环节,采用录像分析和现场记录相结合的方式收集数据。

数据分析采用SPSS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等量化方法;运用NVivo对访谈文本和观察记录进行编码和主题提取,采用三角验证法确保研究发现的可信度。通过调查研究,精准识别当前阅读教学中的突出问题,为后续干预研究提供实证依据。

 

(三)行动研究法

 

本研究采用参与式行动研究范式,构建"计划-行动-观察-反思"的螺旋式研究循环,在教学实践中验证和完善阅读教学策略。研究团队由高校研究者、教研员和一线教师共同组成,形成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研究共同体。

行动研究分三轮实施,每轮聚焦一个核心问题:第一轮重点解决阅读策略的系统培养问题,开发策略嵌入式教学模式;第二轮着力提升学生的批判性阅读能力,设计问题导向的深度阅读活动;第三轮探索跨文化视角下的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国际理解和文化意识。

行动研究的创新点在于:开发"策略-内容-任务"三位一体的教学设计框架,实现策略培养与内容学习的有机融合;构建"个体-小组-全班"三级互动机制,促进阅读理解的多元建构;利用数字化工具支持个性化阅读,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持续的行动改进,逐步形成可推广的阅读教学策略体系。

 

(四)案例分析法

 

本研究采用解释性多案例研究设计,选取6-8个典型的英语阅读教学案例进行深度剖析。案例选择遵循四项标准:创新性、典型性、有效性(经实践证明取得良好效果)、完整性。

每个案例分析按照"背景-问题-干预-效果-启示"的框架展开:背景分析考察教学环境、学生特点和课程要求;问题诊断明确教学改进的焦点;干预措施详细描述创新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效果评估基于多维证据评价教学成效;启示总结提炼可迁移的经验和教训。

案例数据通过多种渠道收集:教学设计方案体现教师的专业思考;课堂实录反映真实的师生互动;学生作品展示学习成果;反思报告揭示教学调整的依据。数据分析采用模式匹配和解释构建技术,识别关键成功因素和影响机制。

五、研究步骤

(一)准备阶段(1个月 - 3个月

1.组建课题研究团队,明确分工和职责。

2.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新课标改革的要求。

3.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和工作计划。

(二)调查研究阶段(4个月 - 6个月

1.设计调查问卷、课堂观察记录表和教师访谈提纲。

2.开展问卷调查、课堂观察和教师访谈,收集相关数据和资料。

3.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撰写调查报告。

(三)策略构建与实践阶段(7个月 - 16个月

1.根据调查结果和新课标要求,构建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2.选择部分学校和班级进行教学实践,实施所提出的教学策略。

3.定期对教学实践进行检查和评估,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四)总结阶段(17个月 - 20个月

1.对教学实践结果进行全面总结和分析,撰写研究报告。

2.整理课题研究成果,形成论文、教学设计和教学案例等。

3.召开课题结题会议,邀请专家对课题研究进行鉴定和评价。

六、预期成果

(一)研究报告

撰写《新课标改革下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研究报告》,全面总结课题研究的过程和成果,分析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二)论文

在相关学术期刊上发表关于新课标改革下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论文,推广课题研究成果。

(三)教学设计和教学案例

开发一系列符合新课标要求的英语阅读教学设计和教学案例,为英语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七、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一)理论基础

本课题以新课标为指导,借鉴国内外英语阅读教学的先进理论和方法,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课题组成员具备丰富的英语教学经验和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能够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实践条件

课题研究将选择部分学校和班级进行教学实践,这些学校和班级具备良好的教学条件和师资队伍,能够为课题研究提供实践场所和保障。此外,学校还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如图书馆、多媒体教室等,为课题研究提供了便利。

(三)时间保障

课题研究计划安排合理,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时间节点和任务要求,能够保证课题研究按时完成。同时,课题组成员将合理安排工作时间,确保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课题研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