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国家规划重点课题数据中心!
课题中心

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化学教学策略研究

来源:国家规划重点课题数据中心 发布时间:2024-03-19 浏览次数: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一)选题背景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的培养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目标。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融入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成为当前化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任务。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化学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学生通过化学学习而获得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它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五个方面。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开展高中化学教学,有助于学生从化学的视角认识物质世界,理解化学变化的本质和规律,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二)选题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理论方面,通过对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化学教学策略的研究,可以丰富和完善化学教学理论体系,为化学教学实践提供更科学的理论指导。在实践方面,本课题的研究成果有助于一线化学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同时,也为其他学科在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1.深入理解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和要求,明确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化学教学的目标和任务。

2.探索适合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构建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

3.提高高中化学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4.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二)研究内容

1.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化学教学目标的研究 分析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关于核心素养的要求,结合教学实际,确定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化学各模块的教学目标。

2.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化学教学内容的整合研究 研究如何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融入教学内容,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整合和拓展,使教学内容更具系统性和逻辑性。

3.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化学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探索适合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法、问题导向教学法、项目式学习法等,并研究这些教学方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4.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化学教学评价的改革研究 构建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高中化学教学评价体系,研究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的改革,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三、研究方法与步骤

(一)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化学教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2.调查研究法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高中化学教师和学生对核心素养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为课题研究提供实践依据。

3.行动研究法 在教学实践中,根据研究方案,开展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活动,不断探索和总结教学策略和方法,并根据实践效果及时调整研究方案。

4.案例研究法 选取典型的教学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总结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为课题研究提供具体的案例支持。

(二)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1个月 - 第5个月

(1)组建课题研究团队,明确分工。

(2)查阅相关文献,了解研究现状,确定研究课题和研究方案。

(3)设计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开展调查研究。

2. 实施阶段(6个月 - 第15个月

(1)根据研究方案,开展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活动。

(2)定期组织课题研讨活动,交流研究进展和经验,解决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运用行动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不断探索和总结教学策略和方法,并根据实践效果及时调整研究方案。

3. 总结阶段(16个月 - 第18个月

(1)对课题研究进行全面总结,整理研究成果。

(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相关论文。

(3)邀请专家对课题研究成果进行鉴定和评估。

四、预期成果与创新点

(一)预期成果

1. 课题研究报告

 

本研究将形成《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化学教学策略研究》的综合性研究报告。报告采用"理论-实践-评价"三位一体的框架结构,系统阐述核心素养导向化学教学的理论基础、实施路径和改革成效。在理论层面,报告将深入分析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构成,构建"知识-能力-品格"协同发展的教学模型;在实践层面,详细记录教学实验过程,包括课程设计、课堂实施、学生反馈等完整案例,提炼具有普适性的教学策略;在评价层面,建立多维度的效果评估体系,通过量化数据与质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科学论证教学改革的成效。报告特别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既体现学术深度,又突出实践指导价值,为一线教师提供可操作的教学指南。报告还将附设详细的参考文献和附录资料,确保研究的学术规范性和可验证性。

 

2. 系列教学论文

 

计划在化学教育、学科教学等领域的核心期刊发表3-5篇系列研究论文。论文主题将聚焦以下方向:核心素养导向的化学教学设计原则与策略、化学实验教学中的素养培养路径、基于真实情境的化学问题解决教学等。论文写作将坚持三个原则:一是问题导向,针对当前化学教学中的现实问题展开研究;二是证据为本,通过严谨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支持研究结论;三是实践取向,确保研究成果对教学实践具有指导价值。特别关注核心素养在培养创新人才中的作用,以及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素养教学新模式,为化学教学改革提供理论参考和方法借鉴。

 

3. 教学案例集

 

本研究将精选20-30个典型教学案例,按照"背景-设计-实施-反思"的逻辑框架进行系统整理。案例集将涵盖以下类型:概念原理教学案例、实验探究案例、社会性科学议题案例等。每个案例包含六大要素:教学背景分析、教学目标设定、教学过程实录、教学资源开发、学习成果展示和教学反思提升。案例集特别注重多样性,覆盖不同教学内容、不同教学形式和不同学生群体,为教师提供全方位的教学参考。案例呈现采用"文字+二维码"的形式,通过扫描二维码可观看课堂实录片段、查阅学生作品等扩展资源,增强案例的参考价值。

 

4. 教学课件和教学设计

 

本研究将开发系统化的教学资源包,包括单元教学设计、课时教案、多媒体课件、实验指导手册等。资源开发注重三个特色:一是模块化设计,教师可根据需要灵活组合使用;二是情境化创设,将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社会热点有机结合;三是差异化支持,为不同层次学生提供适合的学习支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资源包将开发系列虚拟实验和增强现实资源,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化学概念和微观过程。所有资源将通过在线平台共享,支持教师自主下载和二次创作,形成开放、动态的资源建设机制。

 

(二)创新点

 

1. 理念创新

 

本研究在教学理念上实现了重要突破,提出了"三维一体"的核心素养培养框架。在目标维度,将化学教学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确立了"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五大素养协同发展的目标体系。在内容维度,重构了化学知识体系,将学科大概念、核心内容和关键能力有机整合,形成了"知识结构化、结构情境化、情境问题化"的内容组织逻辑。在过程维度,强调"做中学、思中悟、用中创"的学习机制,使素养培养贯穿教学全过程。

 

2. 方法创新

 

本研究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系统性创新,构建了"情境-问题-活动-评价"四环相扣的教学模式。在情境创设方面,开发了生活化情境、学术化情境和社会化情境三类载体,如"水质检测与处理""新型电池研发""垃圾分类与处理"等真实项目,增强学习的意义感和挑战性。在问题设计方面,采用"问题链"引导深度学习,通过基础性问题获取知识、探究性问题训练思维、开放性问题激发创新,形成递进式的问题体系。在活动组织方面,创新了"实验探究""模型建构""议题研讨"等实践活动形式,特别注重跨学科活动的设计,如"化学与艺术""化学与工程"等主题项目,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3. 评价创新

 

本研究在评价体系方面实现了突破性创新,构建了"多元-过程-发展"的新型评价体系。在评价内容上,设计了"知识理解-能力发展-素养形成"三维框架,开发了针对各项核心素养的测评工具,如"科学探究能力观察量表""社会责任素养评价量规"等。在评价方式上,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包括实验操作评价、科学论证评价、项目成果评价等表现性评价方式,尤其重视学习过程的评价。在评价主体上,形成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多元评价机制。最具创新性的是开发了"素养成长档案袋"系统,通过收集学生的实验报告、研究论文、反思日志等过程性资料,全面记录素养发展轨迹。

五、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一)人员保障

课题研究团队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科研能力的高中化学教师和教育科研人员组成,团队成员分工明确,能够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二)资料保障

学校图书馆和网络资源丰富,能够提供大量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充足的资料支持。

(三)时间保障

课题研究时间合理,各阶段任务明确,能够保证研究工作按计划有序进行。同时,学校也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时间支持,确保研究人员有足够的时间开展研究工作。

(四)经费保障

学校将为课题研究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用于资料收集、调研、专家咨询等方面的费用,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