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国家规划重点课题数据中心!
课题中心

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差异化作业设计与评价体系构建

来源:国家规划重点课题数据中心 发布时间:2023-09-15 浏览次数:

一、课题背景

“双减”政策落地实施后,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提升教学质量成为教育关键任务。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传统作业布置方式难以满足学生个体差异需求,导致部分学生“吃不饱”,部分学生“吃不了”。数学学科在初中教育里至关重要,既关乎考试知识掌握,又涉及生活应用。因此,探索科学合理的初中数学作业设计与评价体系迫在眉睫,数学作业分层概念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双减”政策全面推行的大背景下,本课题聚焦初中数学教学的关键环节,致力于构建一套契合政策要求且科学合理的差异化作业设计与评价体系。此体系将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精准设计作业,真正落实因材施教理念,使各层次学生都能在作业中有所收获、有效提升,进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切实增强数学学习能力,全方位减轻学生学业负担。

(二)研究意义

1. 理论意义本课题聚焦初中数学作业设计与评价,深入探究差异化理念下的作业模式与评价策略。其研究成果将进一步丰富初中数学作业设计与评价的理论体系,填补相关领域部分空白,为后续学者开展同类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与有益的参考范例,推动该领域理论不断发展完善

2. 实践意义对于初中数学教师而言,课题成果能提供一套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作业设计与评价方法。教师可依据这些方法,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作业、开展评价,提高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进而提升教学质量。同时,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研究内容

(一)初中数学作业差异化设计

1. 学生分层:教师需全面了解学生,依据学习能力、基础、学习习惯等因素将学生分为A、B、C三层。A层学生能力强、基础好、方法灵活;B层学生能力一般、习惯较好、有上进心;C层学生基础薄弱、学习困难、缺乏自主性与积极性。分层情况教师心中有数但不公开,且三个层次学生混编成小组,互相帮助。同时,教师要用发展眼光看待学生,根据学生表现适时调整层次。

2. 作业分层:根据学生分层,将作业分为基础题、综合题和开放性题目三个层次。基础题侧重例题所讲内容和相仿题型,让B、C类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公式、作图,仿照例题找解题方法,增强自信心,适合独立完成;综合题是例题的变式题,培养A、B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适合完成;开放性题目有助于培养A类学生思维和创新能力,在老师引导下完成并举一反三,同时鼓励A类学生选做其他组题目,培养学习兴趣。

3. 差异化设计原则

(1) 坚持差异化原则分层设计作业“双减”政策下,初中数学作业设计要结合学生理解与认知差异。不同学生学习基础和能力不同,尖子生追求高难度、有提升意义的作业,一般学生认为课后作业是知识巩固。因此,作业设计要差异化、灵活化,以一般课后习题为基础,根据教学内容布置思维发散习题,鼓励有能力的学生探索。

(2) 注重系统化原则灵活设计作业:系统化作业设计要求教师用连贯、系统思维串联课堂知识传授与学生课后作业完成。初中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教师设计作业时要秉持系统化思维,帮助学生理解知识间的联系,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初中数学作业差异化评价体系构建

1. 分层指导:作业分层后,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特点进行不同指导。对A层学生重答疑和点拨,助其正确对待成绩;对C层学生给予鼓励和帮助,肯定成绩,注重学习习惯养成和学习方法指导,树立学习信心。

2. 分层评价:在教学和课堂学习中,教师要照顾各层级学生。课后分层作业反馈时,根据学生不同情况进行分层评价。设立进步之星、优秀之星、勤奋之星等有关奖项,针对不同学生作业完成层次,发现进步并及时评价反馈。对于层级高、作业完成能力强的学生,评价反馈要有更严格要求,督促其继续前进;对于基础差、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评价要鼓励为主,肯定其努力和进步。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查阅相关教育政策、文献资料,了解“双减”政策和初中数学作业设计与评价的研究现状,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二)行动研究法

在实际教学中实施差异化作业设计与评价体系,通过实践不断调整和完善,总结经验教训。

(三)案例分析法

选取典型学生案例和作业设计案例进行分析,深入了解差异化作业设计与评价体系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

(四)问卷调查法

设计问卷,对学生和教师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差异化作业设计与评价体系的看法和需求,为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五、研究步骤

(一)准备阶段(第1-5个月)

1. 组建课题研究小组,明确分工。

2. 开展文献研究,收集相关资料,了解研究现状。

3. 设计调查问卷,对学生进行和教师的调查,了解初中数学作业设计和评价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二)实施阶段(第6-20个月)

1. 根据学生分层和作业分层原则,设计差异化作业。

2. 在实际教学中实施差异化作业设计与评价体系,进行分层指导。

3. 定期收集学生作业和评价反馈,分析差异化作业设计与评价体系的效果。

4. 根据分析结果,调整和完善差异化作业设计与评价体系。

(三)总结阶段(第21-25个月)

1. 整理研究资料,撰写研究报告。

2. 组织课题成果鉴定会,展示研究成果。

3. 推广研究成果,将差异化作业设计与评价体系应用到实际教学中。

六、预期成果

(一)研究报告

撰写《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差异化作业设计与评价体系构建》研究报告,详细阐述研究背景、目的、方法、过程和结果。

(二)作业设计案例集

收集和整理初中数学差异化作业设计案例,形成作业设计案例集,为教师提供参考。

(三)评价体系方案

构建初中数学作业差异化评价体系方案,包括分层指导方法和分层评价标准。

(四)论文发表

在相关教育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推广研究成果。

七、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一)政策支持

“双减”政策的全面落地,宛如一场及时雨,为初中数学作业设计与评价的改革带来了坚实的政策支持和清晰的方向指引。政策明确强调要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这就促使初中数学教师重新审视作业设计,摒弃以往那种机械重复、题海战术式的作业模式,转而追求作业的精简高效与个性化。同时,政策也关注作业评价的多元化,引导教师从单一的成绩评价转向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能力发展,为改革指明了具体路径。

(二)学校支持

学校始终将教育教学改革置于重要地位,积极为课题研究营造良好的环境,提供全方位的必要条件与有力支持。在资金方面,学校专门划拨研究经费,用于购置相关研究资料、开展调研活动等,为课题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此外,学校还精心组织教师培训,邀请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分享最新的教学理念和研究成果,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研究能力,为课题研究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三)研究团队

课题研究小组的成员皆为深耕初中数学教学的骨干教师,他们不仅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对初中数学的知识体系、教学重难点有着深入的理解和把握,还具备较强的研究能力。在日常教学中,他们善于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并将其上升到理论高度进行研究。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成员们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和严谨的治学态度,确保课题研究能够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

(四)实践基础

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部分富有创新精神的初中数学教师已经勇敢地迈出了探索的步伐,积极尝试差异化作业设计和评价。他们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水平、兴趣爱好和学习风格,设计出分层作业、个性化作业等多样化的作业形式,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在作业评价方面,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注重对学生的鼓励和引导。这些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提高,为课题研究的全面开展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和参考依据。

八、结论

“双减”政策大力推行之际,初中数学作业设计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当前作业存在内容单一、缺乏层次等问题,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差异化作业设计能依据学生数学基础、学习能力等因素,提供分层、多元的作业,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潜能,切实减轻学业负担。同时,构建与之匹配的评价体系,以全面、客观的标准衡量学生作业表现,能及时反馈教学效果,为教学调整提供依据。本研究致力于探索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差异化作业设计与评价体系,对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落实“双减”政策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与理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