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国家规划重点课题数据中心!
课题中心

智慧课堂背景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研究

来源:国家规划重点课题数据中心 发布时间:2023-06-28 浏览次数: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随着新课标的推行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传统教学模式过于注重知识点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学习与核心素养的培养。大单元教学策略强调知识的整体性和连贯性,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符合新课标要求。在智慧课堂背景下,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能够有效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提升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深度学习,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二、研究现状分析

(一)单元教学目标设定不准确

部分教师在大单元教学目标设计中,采用照搬教参书籍或浏览网上资源的方式制定,未深入思考大单元教学的内涵以及知识点间的内在关联,导致课时目标间缺乏联系,教学系统性较差。同时,在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下,教学目标设定主体依然是老师,而非考虑学生在操作探究过程中的成功体验,使得师生角色地位颠倒,不利于教学目标的精准设计和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二)单元教学活动流程不完善

现行大单元教学活动设计普遍以教材为依据,按照教材规定的课时要求和教学顺序开展活动,课堂教学回归传统的“课时”教学模式,对全体学生采用统一的衡量标准。部分教师虽能根据学生基本情况改变教学进度,但很少站在大单元角度优化教学内容、调整教学顺序,也很少注重单元内不同课时间的知识体系创建,在知识延伸、改革创新等方面缺乏关注,导致知识点零碎分散,资源无法充分整合,制约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1. 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价值

(1) 彰显课程改革理念,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新课标强调选择引发学生思考的教学方式,积极探索大单元教学,重视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从大主题出发整体设计教学,注重数学学科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将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衔接起来,引导学生在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中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问题意识,促进深度学习,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思维思考、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2) 激发学生内生动力,提升学习效果: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借助丰富的教学活动和资源,在单元目标引领下掌握知识点,形成知识体系,获得成就感,激发数学学习的内生动力。同时,该教学要求教师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强调知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克服传统教学中知识零散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锻炼思维和探究能力,提升学习效果。

2. 智慧课堂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实施策略

(1) 明确单元主题,科学划分单元

a. 基于新课标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兴趣以及教材的知识体系,确定本学期数学学科的大单元主题。

b. 研读小学数学教材,厘清教材的逻辑结构,确定本学期数学学科的单元数。明确大单元主题和单元数后,基于教材、学情以及各种课程资源,跨学科、跨单元以及跨年级地梳理教材内容,根据单元主题整合相应知识内容。

(2) 分析学情教材,明确教学目标

a. 大单元主题确定后,教师应根据核心素养的要求制定大单元整体教学目标,明确通过大单元学习期望学生达到的学习结果。

b. 制定单元整体教学目标的前提是进行全面的学情分析和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可通过自然观察法、书面材料法、谈话法、调查研究法以及测验法等进行;教材分析可通过集体备课的方式,利用知识分析法、心理分析法及方法论分析法对教材文本、教学活动材料及校内外课程资源进行分析和解读。通过对学情和教材的全面把控,设计出单元整体教学目标,并精确定位至关联课时目标,通过实现关联课时目标,突破单元整体教学目标,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

(3) 丰富教学过程,实现深度学习

a.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借助图片、视频展示大单元的知识信息和框架结构,缩小目标信息和学生认知结构的差距。

b. 让学生在主动活动中成为学习主体,通过教师引导和帮助,创设真实的、生活化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现、发展过程,使知识成为学生观察、思考、探索和操纵的工具,体验个人与知识的深度关联,激发内在学习动机,增强知识的内在联系,实现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

(二)研究方法

1. 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智慧课堂和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2. 行动研究法:在实际教学中开展智慧课堂背景下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实践,不断反思和调整教学策略,总结经验教训。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教学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探讨智慧课堂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有效模式和方法。

4. 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智慧课堂和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接受程度和学习效果,为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四、研究计划与安排

(一)准备阶段(第1-5个月)

1. 组建课题研究团队,明确分工。

2. 开展文献调研,收集相关资料,撰写文献综述。

3. 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和计划。

(二)实施阶段(第6-19个月)

1. 按照研究方案开展智慧课堂背景下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实践,包括明确单元主题、分析学情教材、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等。

2. 定期组织课题研讨活动,交流教学经验和研究进展,及时调整研究策略。

3. 收集教学案例、学生作品、测试数据等研究资料,进行分析和整理。

(三)总结阶段(第20-24个月)

1. 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全面总结,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2. 整理研究成果,包括论文、案例集、教学资源等。

3. 组织课题鉴定会,邀请专家对课题研究成果进行评估和鉴定。

五、预期成果

(一)研究成果报告

形成《智慧课堂背景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研究》课题研究报告,全面阐述研究背景、目的、方法、过程和结果,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二)教学案例集

收集和整理智慧课堂背景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优秀教学案例,形成教学案例集,为教师提供可借鉴的教学范例。

(三)教学资源包

开发一套适用于智慧课堂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资源包,包括教学设计、课件、练习题等,为教师教学提供便利。

(四)相关论文

在核心期刊或相关学术刊物上发表与课题研究相关的论文,提升课题研究的学术影响力。

六、研究保障

(一)组织保障

为确保课题研究工作高效有序开展,我校已组建由校领导牵头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课题研究的组织协调与专业指导工作。领导小组将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及时解决研究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为课题研究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人员保障

在人员配置方面,我们精心遴选了由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组成的专业化研究团队。团队成员均具有5年以上教学实践经验和丰富的科研经历,多人曾主持或参与过省级以上课题研究,能够确保课题研究的前瞻性和学术价值。同时,我们将建立导师制培养机制,促进团队成员的专业成长。

(三)时间保障

时间管理方面,研究团队将制定详细的阶段性研究计划,采用项目化管理模式,科学分配研究任务。我们将充分利用寒暑假等集中时段开展重点攻关,并建立弹性工作制,确保课题研究进度与日常教学工作协调推进。

(四)经费保障

经费保障方面,学校将设立专项研究基金,首期投入不低于10万元。经费使用将严格遵循"专款专用、重点保障"的原则,主要用于:1)购置专业图书资料和研究设备;2)组织实地调研和学术考察;3)举办专家讲座和成果论证会;4)支持研究成果的出版发表。同时建立规范的经费审批制度,确保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

此外,学校还将为课题研究提供场地保障和技术支持,包括配备专用研究室、接入学术资源数据库等,全方位为课题研究创造优越条件。

七、结论

本研究开题得出,在智慧课堂背景下开展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研究极具必要性与前瞻性。智慧课堂凭借丰富的技术手段,能为大单元教学提供多元教学资源和互动平台,打破传统教学时空限制。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强调知识的系统性与连贯性,有助于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培养综合思维。将两者结合,能充分发挥智慧课堂优势,优化大单元教学模式。本研究致力于探索智慧课堂与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深度融合的策略与方法,预期成果可为一线教师提供可借鉴的教学范例,推动小学数学教学变革,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