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作为个体积极探究事物并产生积极情绪体验的心理倾向,是人才成长的起点。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其学习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一旦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浓厚的兴趣也将成为他们刻苦钻研、勇于攻关的强大动力。正如孔子所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强调“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杨振宁博士更是认为“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会想学、爱学,进而学好并用好物理。因此,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在于掌握激发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帮助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提升教学质量。其研究意义在于,兴趣是求知的动力,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源泉。通过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能够将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物理学科知识的要求,转变为学生求知的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爱学、乐学、会学。
兴趣的本质及其对学习的影响一直是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核心问题。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也是物理教学过程中的热点研究问题。教育家赫尔巴特将发展广泛的兴趣视为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认为兴趣能引起对物体正确、全面的认识,导向有意义的学习,促进知识的长期保持。杜威在《教育中的兴趣和努力》中提出,以兴趣为基础的学习结果与仅仅以努力为基础的学习结果有质的差异。高光珍在《中学生物理学习兴趣量表的修订与检验》中指出,寻找物理学习兴趣的评价方法应作为开展物理学习兴趣研究的首要课题。何滔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四法》中强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对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性。吴靖媛在《高中生物理学习兴趣与学习成绩关系的实证研究》中表明,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与学习成绩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345)。
在国内外的研究中均发现,学习兴趣有时能弥补智力发展的不足。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古今中外教育界的重点。随着社会信息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经济的风云变幻,人类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实行教育改革成为当务之急。对于一线教育者来说,探索新的教育方法迫在眉睫。当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这一课题已成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引起了许多心理学研究者的重视和研究。
在高中物理起始阶段,通过生动有趣的物理现象展示、物理学史介绍等方式,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后续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介绍物理学在科技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展示一些神奇的物理实验,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的魅力。
1. 趣味新奇实验演示: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通过趣味新奇的物理实验演示,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进而激发他们思索的欲望。如在讲授“大气压”一节时,在装满水的杯上用硬纸片盖住并倒过来,发现水并不流出,纸片也不下落,使学生确信大气压的存在。接着让两个学生做马德堡半球实验,让他们感觉到巨大的大气压力,这样会使学生对这节课感兴趣、印象深、易理解、记得牢。
2. 实验导入新课:每节课的前十几分钟,学生情绪高昂,精神健旺,注意力集中。教师如果能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根据欲讲内容做一些随手可做的实验,就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例如,在讲热传递时,演示开水煮活鱼而鱼不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 惊险性实验:用具有惊险性出乎学生意料之外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机械能守恒定律时,用一个单摆来做实验。先将摆球拉个较大的角度使之贴近眼睛,人站着不动,然后放手,使单摆摆动起来。很多学生都替老师担心,生怕摆球会碰到老师的眼睛。实验结果却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通过实验,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为下一步解决“为什么”作好准备。
4. 全面开放实验室:全面开放实验室对实验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一方面,由于个体存在差异,在课堂上不可能每个学生都能按时完成实验任务,开放实验室可以提供给他们完成课堂实验的机会;另一方面,学生大脑里一旦有了好的想法与设计时,能及时地通过实验验证,这能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此外,学生可利用空余时间参观实验室,提前对一些新的仪器有一定的感知,可大大降低日后实验的难度,还能消除学生对实验的神秘感,强化参与实验的愿望。
5. 改变实验形式,增加探究性实验:现有的教材把实验分为探究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和测定性实验。实际上,许多验证性实验可改为探究性实验,提前到理论课。物理量的测定有多种方法,教科书上的方法不一定是最佳方法。如重力加速度的测定,教材用单摆法,实际上还可以用圆锥摆法、自由落体法、气垫导轨法和伽利略理想实验法等。让学生尝试不同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6. 注重实验过程:在实验教学中,一定要改变传统教学中只注重结果而不重视过程的习惯,要允许学生犯错,允许学生失败,给学生的实验探究留下最大的空间。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析失败原因,找出弥补措施并寻求最合理的实验方案。许多演示实验完全可以改为学生实验,或鼓励有意愿的学生演示,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 良好的教学艺术
(1) 生动风趣: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语言应体现出机智和俏皮。教师富有哲理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例如,讲评试题时,先不说答案,而是伸出右手食指和中指,说:“是这个”,学生当然会明白这表示第二个答案正确,同时还明白这还表示“胜利”的意思,然后接着说:“我们班永远是‘这个’”,从而使枯燥无味的教学变得生动活泼而有趣,逐渐把教学活动推向高潮。
(2) 丰富的情感:丰富情感是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精髓,也是教师道德情操的体现。优秀教师以自然教态、满面笑容走进课堂,每字每句都充满对学生的热情期望。学生的进步往往源于教师的期望。富有情感色彩的课堂能激发学生情感体验,增强理智感,激发求知欲,更好地理解教材。教学结合认知与情感交流,让学生在愉快氛围中从兴趣转向热情思考。教师要热爱学生,消除恐惧,形成融洽、和谐、轻松、愉快的关系,调动学习积极性,指导学习方法,变被动为主动学习。
2. 讲述有趣的物理现象、物理学史和物理学家的故事:介绍物理学史的发展、物理学家的情况,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如“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会使学生有很强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再如“爱迪生和白炽电灯”的故事使学生了解了科学家的成才之路,并深深地体会到“天才等于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这一道理。
3. 教育学生留心观察现实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物理学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很多物理定律和规律都是从观察中发现的。例如,牛顿通过对苹果落地的思索,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伽利略通过观察吊灯的摆动发现了单摆的等时性。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从现象中感知物理意义,能进一步激发他们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动画、视频等,将抽象的物理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例如,在讲解一些复杂的物理过程时,通过动画演示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观察物理现象的变化,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查阅有关资料进行理论综合分析与推导。通过研究教育理论、心理学知识等,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查阅有关促进学生“乐学”方面的文献、资料,以作研究指导之用。了解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和现状,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方法,为课题研究提供参考。
1. 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2. 教师个人素质修养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的作用。
3. 课堂教学激趣的方式与手段的研究。
查阅大量文献以及著作等收集并整理相关资料。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和分析,总结出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探讨教师个人素质修养对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作用,以及研究有效的课堂教学激趣方式和手段。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预期能够掌握一套有效的激发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具体表现为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提高,学习成绩有所提升,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更加浓厚。同时,形成一份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课题研究报告,为高中物理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