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国家规划重点课题数据中心!
课题中心

小学英语课堂提问策略对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作用研究

来源:国家规划重点课题数据中心 发布时间:2024-05-09 浏览次数: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在当前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主要目标的新课改背景下,通过英语课堂培养学生思维品质,进而提升语言综合性运用能力,已成为现实诉求。思维品质作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涵盖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与英语学科的语言逻辑性、批判性、文学性、创新性高度匹配。小学阶段学生惯用直观思维,不利于学习抽象化的英语知识,对知识的理解停留在表面。因此,探索小学英语课堂提问策略对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作用,有助于推动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提升,实现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思维品质与小学英语课堂提问的关系

(一)思维品质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要素

新课改环境下,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文化意识、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等方面。小学阶段学生直观思维占主导,影响对抽象英语知识的学习。教师可从思维模式入手,整合英语语言逻辑,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借助提问活跃学生思维,推动英语学习能力的提升。注重思维品质培养,就是注重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思维品质助力学生掌握英语学科知识

英语作为语言类学科,具有逻辑性、批判性、文学性、创新性。思维品质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表现出水平。学生具备优秀思维品质,能更好地掌握英语学科知识,深入了解英语语言逻辑,合理评判英语文学。思维是学生接受和内化知识的重要载体,形成英语思维有助于学生找到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更好地应用英语语言解决现实问题,提升语言表达与知识应用能力。

(三)课堂提问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

课堂提问不仅能与学生交流互动,还能启迪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思维。科学合理的问题设计,能激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升思维的活跃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分析事物时调换角度,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培养思考和想象能力。课堂提问的深浅直接影响学生思考程度和思维品质的形成。因此,小学英语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问题,巧妙变换提问方式,提升学生思维品质。

三、基于思维品质培养的小学英语课堂提问具体策略

(一)依托教材,深度理解与提问

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主线。设计课堂提问时,教师要“以理论为基础,以教材为源头,以学生为目标”,深度理解教材内容,综合考虑各项因素,优化问题设计。例如,外研社版小学英语(三起点)四年级上册Module 8 Unit 1 “We're going to visit Hainan”,教学目标是教会学生用英语描述接下来将要做的事。进行侧重思维品质培养的课堂提问时,可依据教学目的展开式提问:“有哪位同学能用英语说一说接下来寒假的行程?”此外,本节课次重点可放在具体描述将要去做的事情上,教学任务完毕后,教师可进一步扩展提问:“这个周末大家打算去哪里?去的地方将会遇到什么事物呢?”这样既能锻炼学生思维品质,又能巩固过往所学知识与英语逻辑能力,为英语写作奠定基础。

(二)设计层次性问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求

我国小学招生以地区而非成绩为标准,同一班级学生能力素质存在个体差异,尤其在英语能力上。课堂提问面向全班同学,为使所有学生思维品质得到提升,教师要按照学生学习情况差异和教学内容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例如,外研社版小学英语(三起点)四年级上册Module 1 Unit 1 “Go straight on”教学中,针对英语能力较差的同学,可进行低层次提问,如着重单词译义的“behind是什么意思?”若学生正确回答且通过神情动作观察发现其对这节课有所预习掌握,则可进一步进行开放性提问:“可以再用这个词造个句子吗?”对于英语能力较强的学生,可提出更具挑战性的问题,如“你能用英语描述从学校到家的路线吗?并说明路上会经过哪些地方?”通过分层提问,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全体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

(三)提出启发性问题,激发学生思维活力

教师在提问时应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与探索,促使他们深入思考问题,提高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例如,在讲解英语故事时,可提问:“如果你是故事中的主人公,你会做出不同的选择吗?为什么?”这样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多样化的思维活动,如分析、推理、判断、评价等。在讨论英语阅读材料时,可提问:“文章中作者的观点有哪些依据?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为什么?”通过不同类型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四)关注学生思维过程,提供适时辅导

在提问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答案,还要关心他们的思维过程。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动作和回答方式,了解他们的思考路径和遇到的困难。当学生出现思维障碍时,教师要适时提供辅导与引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当学生在回答英语语法问题时出现错误,教师不要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回顾相关语法知识,让学生自己发现并纠正错误。这样既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能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创设积极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在提问过程中,教师要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动力。教师可以采用鼓励性的语言,如“你的想法很有创意!”“继续努力,你一定能回答得更好!”等,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不同观点,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例如,在小组讨论英语话题时,教师可以巡视各小组,参与学生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和合作学习。

四、研究方法与步骤

(一)研究方法

1. 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教育理论、研究成果和教学实践案例,了解小学英语课堂提问策略和思维品质培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2. 课堂观察法:深入小学英语课堂,观察教师的提问行为和学生的反应,记录提问的类型、频率、方式以及学生的参与度、思维表现等情况,分析提问策略对学生思维品质培养的影响。

3. 问卷调查法:设计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调查教师对提问策略的认识和应用情况,以及学生对课堂提问的感受和体验,了解师生在课堂提问方面的需求和问题。

4. 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总结成功的提问策略和经验,为课题研究提供实践依据。

(二)研究步骤

1. 准备阶段(第1-2个月):确定研究课题,组建研究团队,查阅相关文献,制定研究方案和调查问卷。

2. 调查阶段(第3-4个月):开展课堂观察和问卷调查,收集相关数据和资料,对数据进行初步整理和分析。

3. 研究阶段(第5-8个月):根据调查结果,结合文献研究,深入分析小学英语课堂提问策略对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作用,提出具体的提问策略和建议。

4. 实践阶段(第9-13个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用所提出的提问策略,进行教学实践和验证,观察学生的反应和变化,及时调整和完善提问策略。

5. 总结阶段(第14-15个月):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全面总结,撰写研究报告,组织专家进行鉴定和评估。

五、预期成果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预期取得以下成果:

1. 形成一套基于思维品质培养的小学英语课堂提问策略体系,为小学英语教师提供实用的教学指导。

2. 提高学生的英语思维品质和语言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 发表相关研究论文,为小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4. 培养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推动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

六、研究的创新点与难点

(一)创新点

1. 研究视角创新:从思维品质培养的角度出发,深入研究小学英语课堂提问策略,突破了传统课堂提问研究的局限,为小学英语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2. 策略体系创新:提出一套基于思维品质培养的小学英语课堂提问策略体系,包括依托教材、设计层次性问题、提出启发性问题、关注学生思维过程和创设积极学习氛围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可操作性。

3. 实践应用创新:将所提出的提问策略应用于小学英语教学实践,通过教学实践和验证,不断调整和完善提问策略,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二)难点

1. 思维品质的量化评估:思维品质是一个抽象的概念,难以进行准确的量化评估。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思维品质评估指标体系,是本课题研究面临的一个难点。

2. 提问策略的个性化设计:不同班级、不同学生的英语水平和思维特点存在差异,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个性化的提问策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是本课题研究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3. 教师提问能力的提升:教师的提问能力直接影响提问策略的实施效果。如何提高教师的提问水平,使教师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提问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活力,是本课题研究的一个关键环节。

七、结论

经研究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小学英语课堂提问策略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具有关键作用。当前小学英语课堂提问存在策略单一、缺乏深度与启发性等问题,制约了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而科学合理的提问策略,如分层提问、开放性问题引导等,能有效激发学生思考兴趣,促使其从低阶思维向高阶思维转变,提升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与创造性。本研究旨在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小学英语课堂提问策略体系,帮助教师优化提问方式,为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供可操作的路径,助力学生英语综合素养与思维能力的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