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国家规划重点课题数据中心!
课题中心

思政教育视角下的护理专业学生职业价值观培养研究

来源:国家规划重点课题数据中心 发布时间:2024-05-27 浏览次数:

1. 研究背景与意义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疗服务需求的日益增长,护理专业在医疗卫生体系中的作用愈发重要。护理专业学生作为未来医疗事业的重要力量,其职业价值观的培养不仅关系到个人的职业发展,更直接影响到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然而,当前护理专业学生在职业价值观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技术导向过重、缺乏人文关怀、职业认同感不强等。因此,从思政教育视角出发,探索护理专业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培养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思政教育作为培养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对于护理专业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思政教育,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增强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提升职业道德水平,从而培养出具有高尚医德、精湛技艺的护理人才。

2. 思政教育的重要性

思政教育在护理专业学生职业价值观培养中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塑造正确的职业观念:思政教育通过引导学生理解党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了解社会主义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方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明确职业定位和价值。

2)增强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思政教育,学生可以深刻认识到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神圣性,增强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在工作中更加投入和专注。

3)提升职业道德水平:思政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包括职业操守、道德准则等,使学生能够在工作中坚守医德医风,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4)促进全面发展:思政教育不仅关注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还注重学生的情感发展、价值观形成、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素质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 护理职业价值观现状

当前,护理职业价值观的现状呈现出以下特点,这些特点不仅反映了护理专业学生在职业发展中的困境,也揭示了护理教育体系需要改进的方向。

1)技术导向过重:在现代医疗体系中,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护理操作日益复杂和精细。然而,部分护理专业学生在实践中过于注重技术操作,如熟练掌握各种医疗设备的使用、精确执行医嘱等,却忽视了对患者的关怀和情感支持。这种技术导向过重的现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护理工作的效率,但却可能导致护理服务质量下降,患者难以感受到护理人员的温暖和关怀。

2)缺乏自我反思:护理职业需要不断学习和进步,而自我反思是提升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然而,由于从事护理职业的时间较短,部分护理专业学生缺乏经验积累,没有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他们往往只关注完成工作任务,而忽视了在工作中不断改进和提升的机会。这种缺乏自我反思的现象,限制了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

3)职业认同感不强:护理职业是一项崇高而艰辛的工作,需要护理人员具备强烈的职业认同感和荣誉感。然而,部分护理专业学生对护理职业的认识不够深入,缺乏职业认同感和荣誉感。他们可能将护理工作视为一种谋生的手段,而非一种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途径。这种职业认同感不强的现象,导致护理专业学生工作积极性和动力不足。

4)教育培训质量参差不齐:当前护理教育培训体系中,虽然已经开始进行专业化和人性化的改革,但仍存在一些教育培训质量不高的问题。部分护理院校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实践环节等方面存在不足,难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职业价值观。

4. 培养目标与内容

本课题旨在通过思政教育视角,探索护理专业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培养路径,具体目标与内容如下:

1)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其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职业操守。

增强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其在工作中能够坚守医德医风,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提升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和荣誉感,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2)培养内容

政治理论教育: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

思想教育: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等,培养学生的正确思想观念。

职业素质教育:包括职业责任感、职业道德、职业纪律等方面的培养,使学生了解护理专业的特点、要求和标准。

法律法规教育:包括医疗法律法规、护理伦理规范等方面的教育,使学生了解自己在医疗工作中的权利和义务。

5. 培养方法与途径

为了实现上述培养目标,本课题将采用以下培养方法与途径:

1)课堂讲授法:通过课堂讲授,让学生了解思政教育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同时,结合护理专业的特点,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2)实践教学法: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体验和感受思政教育的意义和价值。例如,通过实习、志愿服务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人民,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自我教育法: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教育,通过阅读、讨论、反思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将自我教育与专业学习相结合,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

4)校园文化活动:通过举办各类校园文化活动,如讲座、展览、比赛等,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5)党建工作:将马克思主义教育、社会主义价值观思想教育融入党建工作,通过组织生活、主题党日等活动,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6. 实践案例与效果

为了验证本课题提出的培养方法与途径的有效性,我们将选取部分护理专业学生作为实践对象,实施思政教育视角下的职业价值观培养方案,并收集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以下是部分实践案例与预期效果:

1)实践案例一:在某医学院校护理专业中,通过课堂讲授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思政教育课程。在课程结束后,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式,收集学生对课程效果的反馈。结果显示,学生对思政教育的认可度较高,认为课程有助于提升他们的职业道德水平和职业责任感。

2)实践案例二:在某医院护理部门中,组织护理专业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如为社区居民提供健康咨询、为老年患者提供生活照料等。通过活动,学生深刻体会到了护理工作的价值和意义,增强了职业认同感和荣誉感。

3)预期效果:通过实施本课题提出的培养方案,预计能够显著提升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水平,增强他们的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提升职业道德水平。同时,通过实践活动的参与,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护理工作的内涵和要求,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7. 评估方式与标准

为了评估本课题的实施效果,我们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与标准:

1)问卷调查:设计问卷,对参与课题研究的护理专业学生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思政教育的认可度、职业价值观的变化情况等。

2)访谈:选取部分参与课题研究的护理专业学生进行访谈,深入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职业发展情况。

3)实践考核:通过实习报告、志愿服务记录等方式,对学生的实践表现进行考核,评估他们在实践中的职业价值观表现。

4)评估标准:根据问卷调查、访谈和实践考核的结果,制定评估标准,包括思政教育的认可度、职业价值观的变化情况、实践表现等。通过对比评估前后的数据,判断本课题的实施效果。

8. 研究预期成果

本课题的预期成果包括:

1)研究报告:撰写一份详细的研究报告,总结本课题的研究背景、意义、方法、过程、结果和结论,为其他研究者提供参考。

2)培养方案:形成一套完整的思政教育视角下的护理专业学生职业价值观培养方案,包括培养目标、内容、方法和途径等。

3)实践案例集:整理收集的实践案例,形成案例集,为其他院校和医院提供借鉴和参考。

4)评估报告:根据评估方式与标准,撰写评估报告,对本课题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

5)学术论文:将本课题的研究成果进行理论升华和总结,撰写学术论文,为学术界和实践界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探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思政教育视角下的护理专业学生职业价值观培养路径,为提升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和职业责任感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同时,我们也希望本课题的研究成果能够为其他专业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培养提供借鉴和参考,为培养更多优秀的专业人才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