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国家规划重点课题数据中心!
课题中心

媒体融合背景下内容生产与传播模式的创新研究

来源:国家规划重点课题数据中心 发布时间:2023-11-13 浏览次数:

1. 课题背景与意义

课题背景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媒体融合已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此背景下,媒体在内容生产与传播模式上的创新显得尤为重要。

课题意义

本课题旨在研究媒体融合背景下内容生产与传播模式的创新,以期为媒体行业提供新的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通过深入研究,本课题将有助于媒体机构适应新媒体环境,提升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进一步推动媒体行业的健康发展。

2. 媒体融合现状分析

广义与狭义概念

媒体融合广义上是指媒介及有关要素的结合、汇聚以及融合,包括媒介形态、媒介功能、传播手段、所有权、组织结构等要素的融合。有人将媒体融合称为“3C”的结合,即计算(computing)、沟通(communication)、内容(content)的结合,是媒体内容数字化和互联网普及的直接结果。

发展历程

媒体融合自20世纪90年代起逐步发展,经历了从理论探讨到实践应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传统媒体机构不断尝试跨媒介开发,将信息内容制作成多种形式的传播产品,如文本、视频、博客等,以适应新媒体环境。同时,社交媒体平台的崛起进一步推动了媒体融合的进程,使得信息传播更加多样化、互动化和个性化。

技术驱动

技术变革是媒体融合的重要推动力。万维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电视等数字设备的普及,使得信息获取和传播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媒体机构需要借助新技术进行内容生产与传播,以提升用户体验和增强传播效果。例如,AI技术在媒体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内容生产与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行业重组与整合

随着新兴数字媒体公司的崛起,传媒行业出现了大规模的重组现象。大型媒体公司纷纷寻求在各类媒体平台上实现利益多元化,通过跨平台运营提升影响力和竞争力。然而,重组后的媒体公司也面临着内容调整、人员整合、盈利模式更新等挑战。

3. 内容生产模式创新

团队化生产

团队化生产是媒体融合背景下内容生产的重要模式之一。团队化生产能够充分发挥媒体机构内部力量的统筹协调作用,提高内容生产的效率和质量。例如,长江日报创作的《72个红手印,究竟为了留住谁?》获得第30届中国新闻奖创意互动二等奖,是团队化内容生产的代表作。该作品由文字报道小组、摄影记者、视频记者等多个团队共同完成,通过连续13天的实地走访调查,推出了文字报道和传播产品,展现了扶贫干部为村民带来的改变。

个体化生产

个体化生产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同样具有重要意义。个体化生产能够发挥个人的创意和灵活性,适应新媒体环境对内容多样化的需求。例如,长江日报获第31届中国新闻奖短视频现场新闻三等奖的作品《“活过来了!”19天,456个小时,我们终于救活了他》,是个体化生产的代表作。该作品由文字记者拍摄并剪辑而成,真实展现了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过程,现场感强,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

AI技术赋能

AI技术在媒体内容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内容生产模式创新提供了新的动力。AI技术能够根据给定主题、关键词等信息自动生成文本、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形态的内容,提高内容生产的效率和质量。例如,人民日报新媒体推出的《AI共创大片|江山如此多娇》等作品,利用AI技术生成了大量优质画面,提升了视频制作的效率和呈现效果。

4. 传播模式创新探索

社交媒体平台

社交媒体平台已经成为媒体融合领域的一股新动力。社交媒体平台具有用户基数大、互动性强、传播速度快等特点,为媒体机构提供了新的传播渠道和互动方式。媒体机构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进行内容发布、用户互动和数据分析,提升内容传播的精准度和覆盖面。例如,Facebook、Twitter、YouTube等社交媒体平台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重要的信息传播和互动平台。

跨媒体叙事

跨媒体叙事是一种特殊的叙事结构,可以通过不同的语言和媒体进行扩展。在媒体融合背景下,跨媒体叙事成为内容传播的重要模式之一。媒体机构可以通过不同的媒体平台发布相关内容,形成跨媒体传播效应。例如,将小说改编成电视剧、将广播剧改编成漫画等,都能够实现内容的跨媒体传播,吸引更多受众关注。

数据驱动传播

数据驱动传播是媒体融合背景下的一种新型传播模式。媒体机构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用户行为、兴趣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传播策略,提升内容传播的精准度和效果。例如,AI推荐算法能够精准预测用户音乐偏好,提升音乐节目粉丝黏性。通过数据驱动传播,媒体机构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提升用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5. 研究方法与途径

文献综述法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了解媒体融合背景下内容生产与传播模式的研究现状和最新进展。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比较和分析,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方法借鉴。

实地调研法

通过实地调研媒体机构的内容生产与传播实践,了解媒体融合背景下内容生产与传播模式的实际运作情况。对媒体机构的内容生产流程、传播渠道、用户互动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实证支持和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法

选取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媒体融合背景下内容生产与传播模式的创新点和实践经验。通过对案例的研究,总结媒体机构在内容生产与传播方面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实践指导和改进建议。

数据分析法

通过数据分析方法,对媒体机构的内容生产与传播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用户行为、兴趣、需求等方面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

6. 预期成果与贡献

预期成果

1. 撰写一份关于媒体融合背景下内容生产与传播模式创新的研究报告,全面总结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2. 发表相关学术论文和案例研究,为媒体融合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3. 提出媒体融合背景下内容生产与传播模式的创新策略和建议,为媒体机构提供实践指导和改进建议。

预期贡献

1. 推动媒体融合领域的研究和发展,提升媒体机构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2. 为媒体机构提供新的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帮助其适应新媒体环境,提升内容生产与传播的效果和质量。

3. 促进媒体行业的健康发展,为文化传播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7. 研究计划与进度

第一阶段(1-3个月)

1. 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了解媒体融合背景下内容生产与传播模式的研究现状和最新进展。

2. 确定研究方法和途径,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和进度安排。

第二阶段(4-6个月)

1. 实地调研媒体机构的内容生产与传播实践,了解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2. 选取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媒体融合背景下内容生产与传播模式的创新点和实践经验。

第三阶段(7-9个月)

1. 对调研和案例分析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总结媒体机构在内容生产与传播方面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2. 撰写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提出媒体融合背景下内容生产与传播模式的创新策略和建议。

第四阶段(10-12个月)

1. 对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进行修改和完善,确保其质量和学术价值。

2. 提交研究成果,参加相关学术会议和研讨会,进行学术交流和讨论。

8. 面临挑战与解决方案

面临挑战

1. 媒体融合背景下内容生产与传播模式的复杂性。媒体融合涉及多个要素和方面的融合,内容生产与传播模式的创新面临诸多挑战。

2. 技术更新换代的快速性。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媒体机构需要不断适应新技术带来的变革和挑战。

3. 用户需求的多样性和个性化。媒体机构需要满足不同用户的多样化需求和个性化需求,提高内容传播的精准度和效果。

解决方案

1. 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探索,了解媒体融合背景下内容生产与传播模式的本质和规律,为创新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

2. 紧跟技术发展趋势。关注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及时将新技术应用于内容生产与传播实践中,提高内容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3. 加强用户研究和数据分析。通过用户研究和数据分析,了解用户需求和兴趣,制定个性化的传播策略,提升内容传播的精准度和效果。

综上所述,本课题旨在研究媒体融合背景下内容生产与传播模式的创新,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探索,为媒体机构提供新的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推动媒体行业的健康发展。在研究过程中,需要关注技术发展趋势和用户需求的多样性,不断适应新媒体环境的变化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