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国家规划重点课题数据中心!
课题中心

新课程下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

来源:国家规划重点课题数据中心 发布时间:2023-09-07 浏览次数:

一、课题背景与意义

1. 课题背景

追求高效教学是教育的本质所在,也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关键学科,其教学效率和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课前准备不充分、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参与度不高、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制约了教育事业的内涵发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课程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进一步强调学生获得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的经验,发展运用数学知识与方法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2. 课题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改变教学模式:通过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改变现有的缺乏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模式,解决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和成长的乐土。

提高学习能力:通过高效课堂的构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通过课题研究,增强教师的教研意识,促使教师加强学习和交流,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教学水平,打造一支爱学习、会研究的教师队伍。

推动教学改革:本课题的研究将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二、核心概念界定及理论依据

1. 核心概念界定

高效课堂: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高效课堂的评价标准主要包括: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正确、流利、有感情,课堂充满激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强,目标达成率在95%以上。

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一套计划或模型,是基于一定教学理论而建立起来的较稳定的教学活动的框架和程序。它是教学理论在某个具体领域的具体化,同时又直接面向和指导教学实践,具有可操作性。

2. 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播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主动建构意义的方式获得的。其理论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该理论倡导的学习原则包括,在学与教的关系上,应置学生于教学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组织教学;在教学目标上,要以教会学生学习为主,而不是以传授知识为主。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1.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关于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例如,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模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等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国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些模式都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此外,国内学者还从不同角度对小学数学高效课堂进行了深入研究。有的学者从教与学的设计入手,探讨了如何设计高效的教学方案;有的学者则从教学方法和策略入手,提出了趣味性教学、探究性教学等有效的教学方法;还有的学者从课堂评价入手,研究了如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

2.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关于高效课堂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英国肯特布雷大学爱伦·史博教授研究的“优秀的教与学”与高效课堂在本质上看是一致的,都是在追求教学的最高效率。爱伦·史博教授对高效的理解是从高效享用学习资源、单位时间内高效学习、高效完成个性化学习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高效互动与滋养四个方面来研究的。这一研究与我国新课标中所提到的三维目标是吻合的。

然而,国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与我国存在一定的差异。国外的小班化教学使得教师能够更多地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而我国的大班额集体授课现状则要求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尽可能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因此,在借鉴国外研究成果时,需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本土化改造和创新。

四、研究目标与内容

1. 研究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构建符合新课程要求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具体目标包括:

探索出适合小学数学特点的高效课堂教学策略和课堂评价体系;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校教学质量;

探索出有效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促进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树立高效教学观,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

2. 研究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教材分析:研究教材的内容、结构和特点,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学情分析:分析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了解学生的学习差异和学习特点;

教法研究:研究不同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效果,选择适合学生特点的高效教学方法;

学法指导:研究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课堂评价:研究如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建立科学的课堂评价体系;

教学模式构建:综合以上研究内容,构建符合新课程要求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模式。

五、研究方法与步骤

1. 研究方法

本课题采用多种研究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包括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实验法等。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关于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问卷调查法:设计问卷调查教师和学生对于当前数学课堂教学的看法和建议,收集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

访谈法:通过与教师和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访谈,深入了解他们的教学和学习情况,收集意见和建议,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实证支持。

观察法:深入课堂进行观察,了解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状态,记录课堂情况,分析教学效果。

实验法:选择部分班级进行实验教学,应用本课题构建的高效课堂模式进行教学实践,观察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的变化,收集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

2. 研究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准备阶段:制定研究计划和研究方案,明确研究目标和内容,进行文献研究和问卷调查,了解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和问题。

实施阶段:根据研究方案进行实验教学,应用本课题构建的高效课堂模式进行教学实践,记录课堂情况,收集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同时,进行访谈和观察,深入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

总结阶段: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总结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和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和未来研究方向。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进行成果交流和推广。

六、预期成果与创新点

1. 预期成果

本课题的预期成果包括:

构建出符合新课程要求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模式;

提出适合小学数学特点的高效课堂教学策略和课堂评价体系;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增强教师的教研意识,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

形成一批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研究成果和教学案例。

2. 创新点

本课题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理念创新:本课题在新课程背景下进行研究,注重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方法创新:本课题采用多种研究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包括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实验法等,使研究结果更加科学、全面和可靠。

模式创新:本课题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构建了符合新课程要求的高效课堂模式,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评价创新:本课题注重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客观、全面评价,建立了科学的课堂评价体系,为评估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供了有力支持。

七、研究的困难与挑战

在研究过程中,本课题可能面临以下困难和挑战:

资源限制:由于时间和经费的限制,本课题的研究范围可能有限,难以覆盖所有的小学数学课堂和学生。

个体差异:小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如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是一个难题。

教学改革压力:当前教育改革正在深入推进,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需要不断更新和改进。本课题的研究需要在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进行,面临着较大的压力和挑战。

评估与反馈机制:构建科学的课堂评价体系和有效的反馈机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

、结论

本课题的研究旨在构建符合新课程要求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访谈、观察和实验等多种方法,本课题将深入探索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和评价体系,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尽管在研究过程中可能会面临资源限制、个体差异、教学改革压力以及评估与反馈机制等方面的困难和挑战,但本课题的研究团队将秉持科学、严谨的研究态度,积极探索和创新,努力克服各种困难,确保研究的顺利进行和研究成果的取得。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预期能够构建出符合新课程要求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模式,提出适合小学数学特点的高效课堂教学策略和课堂评价体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同时,本课题的研究也将增强教师的教研意识,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为小学数学教育的内涵式发展贡献力量。

此外,本课题的研究还将为其他学科的课堂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通过探索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和评价体系,我们可以为其他学科提供一种可行的课堂教学改革模式和方法,推动整个教育领域的改革和发展。

最后,我们期待本课题的研究能够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我们相信,通过共同努力和探索,我们一定能够构建出更加高效、科学、人性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育事业的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